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治象征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是传播学主流理论之一,其价值被政治学广泛关注则是在1980年以后。政治象征理论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对现代社会政治象征这一特殊的政治现象进行了多视角分析。格雷厄姆·沃拉斯、C.梅里亚姆、H.拉斯韦尔、艾德尔曼等学者对该理论的形成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对政治象征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脉络和代表人物作一评介,以期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的视野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传播活动,传播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阔了新的工作思路。本文对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门学科共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充分利用传播学的理论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南国农先生不仅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构建教育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确立其在教育技术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老师就提出传播理论是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并对教育传播理论和传播要素的整体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南先生又进一步论述了教育传播学的体系问题,形成了教育传播的本体论、过程论、信息论、符号论、媒体论、主体论、环境论、效果论和方法论等“九论”框架;在信息时代,南先生积极鼓励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教育传播学进行研究,并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未来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正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一方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冲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交叉渗透、分化组合、携手联姻,繁衍成一系列新兴的边缘学科;另一方面,原有的各自独立的母体学科、主干学科除了以积极的姿态接纳、吸收、消化新的知识之外,其经典界限也正在日益淡化、模糊,朝着整体化、综合化、交叉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又孕育出自有个性的子学科或分支学科。政治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分支学科。政治传播学是用传播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科学。同一般的政治学相比,它把政治现象尤其是政治活动现象放到传播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探索其本质和规律。同一般的传播学相比,它只把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而略去经济信息、文化信息、艺术信息、教育信息等。因此,在政治学者的眼里,它是一门边缘学科;在传播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当前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客体和传播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并提出增强其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政治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邵培仁在主编《经济传播学》之后编的又一部力作,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第一部研究政治信息传播过程及规律的专著。通读这部装精良的新著,读者不难品味出该书的三大特点: 其一,它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以往的传播学研究大多局于新闻传播和个别政治传播现象,难以超越传统的理论框架和传播模式,视野狭窄,钻探不深,而《政治传播学》则把研究取向和焦点确定为政治领域内的信息传播现象,并在充分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照古今中外的丰富资料,以政治传播的过程为经,以各种政治传播的要素为纬,立体地多层面地全景式地勾画和揭示了政治传播学的构成、历史、现状和趋势,从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门学科研究对象的可通约性切入,从理论上说明把传播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可能性。同时,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结构及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年代,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力图从历史经验中辨识本土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学知识生产和理论体系的"本土化";世纪之交以来,以对传播学"本土化"的思辨、争鸣与实践为基本特征,既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又重视文化与国情的特殊性.从共时性维度而言,知识实践者所采用的"中国传播学"大致有广义、中义、狭义三种意涵,尤以中义最为切近,强调必须以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为根本.其意涵由"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 "传播学"两部分组成.总的来说,"中国传播学"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学知识生产群体的学科认同和学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勃发、不断显化的过程,是所有从事传播学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社会行动者共同建构、型塑,向着一个无尽的方向努力奋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设立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适应时代发展的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架构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发展之中,以学科群发展为依托,吸取模型建构和数理定量的研究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信任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研究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研究存在实地调查与实证研究的缺失、研究视角的单一宏观化、信任内涵理解和界定的偏误、信任机制与路径建构的"去交往化"等问题。尽可能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实证研究,利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坚持以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交往过程为要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12.
Rhetorical critics usually underst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s messages in terms of speeches, campaign strategies, and voter behavior. By focusing upon messages, critics have failed to underst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s structurally formative of communication. A new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which conceives of rhetorical artifacts as enhancements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merican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are presented as the artifact to be analyzed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Because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reats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as a structural genre,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can be criticized and compared to the artifact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founders; the course they set has been strayed. Implications fo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research conclude that we face what Habermas would call a “legitimation crisis.”;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on the lack of civic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on the part of today’s youth has relied on traditional, often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political knowledge that may miss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process. Using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with a group of inner‐city high school students, our study reveals a richer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awareness of political issues, or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an previously documented by conventional survey measures. Notably present is a sophisticated awareness of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non‐news television formats which suggests that sources such as TV talk and reality shows may be important source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even civic engagement. Our study also supports the value of hands‐on media production projects for understanding youth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suggesting an additional tool fo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对话与理解,以实现观念和规范的生成、迁移、内化与外化,从而不断实现境界提升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平等性、情感性、理解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心理调适功能、潜力开发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社会功能主要有传承发展功能、疏导协调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Drawing from the critical cultural theory of Arjun Appadurai, this article interrogates the concept of culture underpinning much intercultural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ppadurai suggested that intertextu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ultural and the economic, political, demographic, and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globalizing world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ultural theory offered in this article opens the way for further cultural studies research to be of use in intercultural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edagogy.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讲被认为是世界最成功的演讲之一。沟通学研究表明,肯尼迪演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演讲中采用了的极强的沟通对象策略,沟通信息策略等。对肯尼迪就职演讲的解读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政治文化的认识、理解,提升我们对英语经典语言的学习和欣赏能力,提高我们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A pilo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1972 presidential campaign illustrates the utility of th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as an adjunct to the conventional tools of the critic‐analyst of campaign persuasion. Findings describe the bases on which voters evaluated the campaign and responded to sources of political information and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教育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碰撞、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政治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特色鲜明,对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这个当今世界上受人瞩目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研究,总统和大片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前者是通过在影片中塑造人物形象传播思想内容,后者则是以电影这种大众传媒为载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们通过对美国电影中的总统形象的分析与研究,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拟探索以行政法学专业课程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具体研究思路为:重构德法兼修的行政法学课程体系;以生为本、把脉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打造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