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这么、那么"的用法作了比较,指出了近现代用法的一些区别;从词义虚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么、那么"虚化程度的不同及用法上的区别;比较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这么、那么"的用法的说明,提出了两点疑问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广泛考察各个时期语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连词"一旦"的语法化历程及语义特征。通过研究发现:连词"一旦"是由线性序列上前后出现的两个词结合为一个名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逐渐虚化为副词,副词"一旦"再进一步虚化为连词,但这个虚化过程并未完成,现在仍处在这个过渡阶段。副词语法化实现的基础是名词"一旦"所表示的"(将来的)某一时点"这一特殊的语义特征,而位于后一分句主语后谓语前的语法位置则是语法化完成的关键。"一旦"语法化的动因则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则”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则"是一个词性和用法都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一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它最初是动词,后来逐渐发展出名词、副词、连词和助词."则"的语法化过程是语义、语法、认知和语用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广西贵港方言中的"爹"用法复杂,语法功能多样,可以充当结构助词、不定量词、指示代词、连词和疑问词。在充当指示代词表示近指时,还会发生特殊的音变现象,且语义之间存在相应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跟"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能用作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这应该是它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上同现的结果。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跟"的词义发展和语法化过程,并简要分析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休”是个词性和词义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通过对“休”意义和功能历时和共时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展现出较为清晰的语法化轨迹,虚词“休”由动词虚化而来,由其虚化轨迹的不同,出现副词和助词两种用法,并逐渐由词虚化为语素.  相似文献   

7.
方秀娟 《教师》2011,(20):120-121
本义表"燃烧"的"然"被借作指示代词后,随时间的推移和人们高频率的使用,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其词义向多个方面不断演变与虚化:有用作形容词或应答之词的,有用作表顺承或转折的连词的,有用作形容词后缀或副词后缀的。本文对"然"这些用法的形成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试图揭示出"然"词义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假设连词"即"成词于战国时期,语法化完成的标志是:位于假设复句从句的句首,且在分句主语前。从用法上看,连词"即"所领的假设分句常表示"不如意"的情况。其语法化过程经历了从动词—时间副词—假设连词的历程,从时间副词到假设连词的语法化过程则体现了从可能性认识情态到虚拟性认识情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将”本为动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产生了介词、连词、助词等用法,语义、句法功能趋于复杂化。“将”作为并列连词是“将”作为伴随介词进一步虚化的结果。“将”的虚化路径与它作为动词的实词意义有密切关系。同一种意义的“将”发展出几个不同的语法成分,是语法化中的歧变原则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与普通话相比,河南罗山方言的"些"的意义和用法都很特殊。根据表达的词汇意义可分为三类:一,词汇意义实在的"些";二,词汇意义有虚化迹象的"些";三,词汇意义完全虚化的"些"。分别从语法格式、语法意义、词义特征及语用等角度对这三类"些"进行讨论,从而揭示出罗山方言"些"的特征。而且,当今罗山方言"些"词义的三种形态正反映了"些"词义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河曲方言中,"家"的虚化用法相对比较丰富。本文在全面描写河曲方言中"家"用法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归纳其在共时平面上语义的虚实、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并参考其它方言中的相关现象,梳理出了河曲方言中"家"从实词到词缀,再到助词,最后成为一个词内成分的语法化的过程,指出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主观化。  相似文献   

13.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论连词“虽然”词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最初时是让步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的线序组合,功能上相当于小句,后来逐渐词汇化为表让步类转折意义的双音节连词",虽然"的连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本文试图说明连词"虽然"的词汇化萌芽于汉代,并探讨其形成过程、原因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察了《诗经》中"莫"的语法和语用功能,得出的结论是:"莫"在《诗经》时代其实词的用法仍占主要地位,但已有虚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是语法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针对具体词的语法化过程,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从"被"的本义、虚化过程、虚化机制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然”本为短语结构,东汉时期词汇化为形容词以后,开始了语法化过程。六朝时虚化为状态副词,清朝时发展出语气副词用法,现代汉语阶段演变为连词。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是语法位置,机制主要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共时角度细致描写了漳州方言连词“抑”及其组合结构“抑x”的逻辑语义功能。从历时角度指出连词“抑”来源于古汉语,由副词“抑”虚化而来,在语法化过程中,句法条件起主要作用,主观化起辅助推动作用。此外还探讨了连词“抑”虚化为语气词或者消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北京话"赶紧"类副词主要包括"赶紧""赶快""赶忙"等三个。它们产生的时间较晚,大约在清中期分别由各自的动补短语虚化而来。其中,"赶紧"还有可能来自于"紧赶紧X"结构的演变。从古至今,"赶紧"类副词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者之间也产生了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20.
“爱”产生于甲骨文时期,西周时假借为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此)、疑问代词(何),在此基础上复合使用,成为兼词,并进而虚化为承接连词。“焉”产生于西周时期,由于与“爰”音同,假借为“爰”的指示代词(此)、疑问代词(何)和兼词(于/於+此/何)用法,并虚化为语气词、词尾。在春秋战国时期,又假借为介词(于/於),并发展为人称代词、承接连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