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观即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语言观与化观有密切关系,对语言影响较大的有基督教化、儒家化、佛教化。尽管印欧系语言采用拼音字,加上语法复杂的形态变化本不具备寻求共性的客观条件,但由于基督教化的一元倾向,凡是起源于基督教化围内的语言理论一般都倾向于寻求单一本源的解释倾向。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等众多语言理论都具备一元化倾向。佛教化由于自身的内省和所依存语言与基督教化同属形态丰富的语言,因此在语言观上与基督教化圈基本一致。在儒家化圈内则与崇尚实用、注重道关系的儒家化相适应,中国传统语言学则以字、语义、语音和作法为重心,体现为多元语言观。  相似文献   

2.
本从揭示语言与化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证了语言的化内涵,认为语言是化的载体,并推动着化的传播,研究语言,必须考虑语言的化和社会特征。同时,化也反作用于语言、推动,制约,影响着语言的发展,章阐明了语言学的人价值,指出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弊端及促进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化的组成部分,是化的载体,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的化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化导入,培养学生的“化意识”,以便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其自身既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又是社会民族化的—个组成部分。语言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也蕴含着不同民族不同的化、历史,各民族的化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传承和运用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化,化依靠语言,因而英语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是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浅谈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离不开化教育。化差异是跨语言学习的障碍,化教育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化教育的内容包括:词汇的化内涵、称呼语、感谢和答语、赞美、隐私、打招呼、礼节、介绍、节日等。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的化导入,并把化教育渗透于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格局。本从跨化交际视野中研究汉英语言与化之间的关系,从语言的层面上诠释化在语言使用中所蕴涵的多样性和内在丰富性以及语言与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为多元化区域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化进行跨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化相结合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语言记载化,传递化,同时又受化的影响,语言与化之间这种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揭示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化习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从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习得与化意识培养的关系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语言是化信息的载体,是化的表现形式;化是学语言的内核,它制约着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学语言虽然是一种具体的化信息,其本身也是一种化现象,是化的一部分,但它却能反映出纷繁复杂的化现象。种种化现象都可以通过学语言表现出来。本试图从学语言与化的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阐明学语言是受到各个层面化的制约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化补充作为语言教学一项基本的内容是必要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化补充包括:章背景知识的补充、词汇教学的化补充、语言结构的化补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中的化补充和英美化差异的化补充等。教师本身对这种双重的化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适时地为学生营造具有一定化氛围的语言环境,以增强学生对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些年来,语言学界开始注重研究语言的化性质,研究语言和化的关系。但是,从中学到大学的语言教学,仍然停留在语言描写的阶段,仅仅讲授语言现象和规律,几乎不涉及语言的化因素,从而导致语言教学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强。章着重阐述语言的化价值,以期引起语言教学工作的重视,改进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英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各不相同,因此,化各异。语言是化的载体,反映着本民族化的特点。所以,在英语语言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传授化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英语语言反映的化,就永远也谈不上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本介绍了英、汉化以及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手段培养学生的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为适应发展,实现民族间语言的交际,除掌握必备的词汇、语法和语音外,还须重视语言的化内涵。语言是人类历史和化的结晶,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这一切构成了各民族之间化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学生掌握英语这种语言,还要使其了解这种语言的化背景,使语言和化知识同步发展,以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语用或社会语言迁移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些语教材的编写认为: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所以。语言离不开化,化依靠语言,语教学离不开化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跨语言、跨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化对交际的影响,不同化背景的人用某一种语言进行交际总避免不了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信息的交流。因此,在语言翻译中,只有正确把握两种语言的化差异,并对其具体的语境进行合理的语用对比,即通过语用翻译才能使语言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赵艳萍 《青海教育》2006,(12):32-33
一、语言和化 语言是化的载体,是反映化的一面镜子。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化的一部分.具有化的特点。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化,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化特征。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探究一个民族的化必然研究其语言,更好地理解语言也离不开研究其化。因为语言是化的一部分,语言受化的影响,同时又反映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化载体,同时又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化相互依存;一方面,语言不能脱离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的化背景为依据的;另一方面,每个民族的化都必然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本试图从化差异的角度对英汉动植物词语进行四方面的归纳分析,即在中英化完全重叠,部分重叠,化空缺和化冲突的情况下找出这些词语的语义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化的载体。对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包含着对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知识的获取。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地传授英语的化知识,培养学生跨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化,不同民族的语言化有其共性和特性,所以英语教学应包括化教学。化导入的内容包括:词汇化、语用化、成语典故化和非语言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既是化的载体,又是化的写照,两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该语言相关的化。本就语言与化的关系、英语教学中化导入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远程教育中,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化导入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