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备受关注。狭义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模块。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政府、高校和学生三方应协调起来,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完善培养体系、学生自我构建培养方案等路径,全方位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就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要求,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基于就业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基于就业能力的培养的相关理论和思路,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打造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对工商管理类本科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与高校供给的本科毕业生质量的缺口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分析出当前我国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职业素质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实践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文章基于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调查,结合用人单位的招聘文本分析,研究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从用人单位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视角,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议,以提升人才胜任素质,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匹配。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就业,通过对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毕业生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要求工商管理类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知识与素质,虽然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校企合作、强化实训教学,但由于缺少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双师型教师短缺等原因导致了学校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瓶颈,要突破这种瓶颈就必须改革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替、政校企融合、强化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由于性别、政治面貌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就业能力的显著差异。工作经历、环境适应能力、社交礼仪等因素对就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呈线性关系。高校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大学生自身要注重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几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在深度访谈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节点编码、矩阵编码、聚类分析、建立关系模型等步骤,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得出创新创业教育可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就业效能感、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心理素质、就业规划和社交技巧等七方面就业能力而促进就业力提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专业特色、改革培养模式已成为全国各工商管理专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定位、技能定位进行分析研究,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构建了能力素质模型,建立五个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框架。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人才的紧缺,既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必要选择。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将创业精神作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本条件。该文旨在提出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业培养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在于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在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等方面还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本科专业是市场导向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必须适应企业的需求,这就决定着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有所突破。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包括: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具体并且有指导性,课程设计既要体现共性化又要突出个性化,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真正落实学分制。要使这些改革措施奏效必须加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外工商管理教育的系统分析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外工商管理类教学现状的研究,从市场能力、绩效水平和行为能力方面分析了工商管理教育系统交互作用,基于对国外30余家著名工商管理学院的实证研究,构造了工商管理类教育系统模式,并对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敏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1):101-103
近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内部竞争力又分为隐性的素质能力和显性的素质能力。结合社会需求情况,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可从基础能力的锻炼、加强素质教育、客观评价自己、创业教育,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市场等六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RP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在真实企业的运营情境中学习理论、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必然,ERP实验教学是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社会对复合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以ERP实验教学为例,对当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ERP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ERP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使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个性的协调发展,提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管理变革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成为现代企业十分看重的素质.文章探索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实践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为适应新形势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教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就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就业竞争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后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社交能力、心里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在就业竞争中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如今国家反复提到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和单纯的知识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统一状态,差异化模式是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它要求结合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学生个体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基于学校特色、就业差异和订单培养的方式来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差异化培养。  相似文献   

17.
侨校对境外生工商管理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是工商管理类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教学改革可帮助境外学生利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经济学理论了解和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际,更好地择业、就业,促进新时代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以"货币银行学"为例,侨校境外生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改...  相似文献   

18.
MBA目标是培养优秀职业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领导者,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大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领导者能力素质所涵盖的内容,进而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理念、社会责任教育理念等作为MBA的培养理念,最后探究了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课程体系设置。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要求提升,这也对高校现有工商管理学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基于访谈、岗位分析和理论分析,工商管理学生应具备数据分析知识和技能、数据思维和数据态度,据此构建数据分析能力素质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测量模型和指标体系,包括数据获取能力、数据预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应用能力、数据思维和数据态度六个方面,运用数据分析能力素质模型能够为高校培养工商管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应充分重视并着力构建就业政策的制度框架,建立以国家为主导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及国家资格培训体系,加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力度,创建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实力强的企业应建立培训中心和公司大学,实力弱的企业应积极与培训中心合作。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应积极开拓新兴专业,重视学生、学员自身就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大学、职教培训机构、企业三者应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