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廖林萍 《广西教育》2014,(11):25-26,45
从广西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及旅游发展规划分析广西旅游业人力资源量与质的整体状况和发展变化,探讨当前旅游业对高级旅游人才的需求焦点、趋势及高级旅游人才供需困境,提出今后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战略发展要求的广西高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鹏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115-11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发展趋势。目前,贵州旅游业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相关产业不发达、游客结构不合理、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较乱等问题。为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促进自身更大的发展,贵州旅游业可以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精品战略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旅游品牌的宣传、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国际化的标准的采纳等几个方面来促进本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东芳 《成人教育》2011,31(7):92-93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巳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之一,成为继法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之后的第五大旅游集结地。如何在保持现有旅游业发展势头基础上,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水平,不仅是各级经济主管部门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旅游教育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作为衡量各国旅游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持续、稳健的旅游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文关怀"理念的旅游教育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极富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在我国正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城市也将旅游业列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肇庆是广东传统山水旅游城市,其旅游业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作者认为肇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本文在分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肇庆市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肇庆市旅游业未来十年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并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肇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析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旅游业一项战略性工作。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特征与趋势、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阐述了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的竞争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旅游人力资源的竞争.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旅游市场迫切需要提高旅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明确其开发的原则及思路,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湖州旅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长较快,但其整体发展水平在浙江省内还处于落后地位.通过与浙江省内其余城市的比较,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资源吸引力不大、旅游企业缺乏竞争力、旅游配套服务不健全等是湖州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故应提出了加大旅游业支持力度、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旅行社转型升级、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加强旅游宣传和区域合作等提升湖州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河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的教烈竞争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中;产业融合主动性不足,旅游产业价值链不完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新业态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瓶颈。提高旅游产业融合的意识、拉长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旅游新业态竞争力、构建旅游新业态人才的培养体系等措施,有助于产业融合趋势下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整合区域旅游发展要素促进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正处在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在,要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呆取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依靠产业聚集发展、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具体战略,促进区域旅游政策、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一体化.最终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完全无障碍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10.
对金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旅游纪念品的定位、误区、开发等方面探讨了金华旅游纪念品开发之路。旅游纪念品的定位要具有地方特色、创意新颖、适应游客的需求。目前金华旅游纪念品尚存在千佛一面、单调低劣、缺乏品牌等缺点,今后应增强大市场营销意识,突出乡土文化内涵,成立同业协会,结合重大时序节庆,利用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共创品牌。与金华大旅游发展同步,并成为金华旅游业的强大支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金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首先分析了金华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及特色,然后针对金华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培育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际风筝都”——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潍坊市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潍坊文化,进行品牌城市建设;加强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丹凤武关河流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是区域经济转型的一种新型路径。通过对武关河流域的生态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从地貌气候、生态条件、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作以分析,认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其生态优势、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新格局,以促进农村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京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4):19-21,25
浙江的金华、丽水和衢州三市的地理位置和旅游文化具有明显的历史关联性,旅游文化丰富且各具特色,可以相互补充,三市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前景广阔,必将促进金丽衢地区旅游整体发展,给整个旅游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生态问题,制约了河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要坚持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化对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价值的认知和保护,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建设专业的生态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旅游市场需求构成以及动态发展特征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指示器。浙江市场需求特征表现为:国内市场需求占主导地位,体现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以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公务员为主体的游客职业构成:入境旅游市场以外国人需求为主体,体现以商贸人员的商务活动为主体的市场构成等。形成浙江市场需求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推进传统观光产业向休闲度假等产业转型,参与“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改善区域经济文化总体环境等。未来浙江旅游市场拓展应该在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拓展新型旅游业态、关注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宽度的拓展、转变营销理念与方式等方向上有创新性作为。  相似文献   

17.
庙前风景区位于常宁市东南部,总面积约42km2,其范围涉及7个行政村。庙前旅游资源有43种基本类型,主要旅游资源包括中国印山、庙前地质公园、中田村传统村落。依据国家标准对庙前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评价,该文认为庙前旅游资源的规模和质量达到国家优良级标准,但开发水平较低。在旅游需求不断扩大、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庙前旅游开发要着力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发基础、客源市场等池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遵循强调文化内涵、注重美学效果、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资源保护四项原则,初步设计出尧舜遗迹寻访游、佛教名山朝圣游、古老戏曲探秘游、民俗风情体验游、诗词文化欣赏游、建筑文化考察游六大旅游专项产品和九华庙会、茶文化节、傩文化节三大旅游节庆的池州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并对池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修学旅游蓬勃发展。广州大学城作为国内投资最大、运营最成功的大学城,集合了10所著名高校、汉唐至今的文化古迹和中国近现代的黄埔军校等优质旅游资源,是开展修学旅游的重要场所。开发和利用广州大学城修学旅游资源,不仅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