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跨栏运动中,运动员的身高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即使经过训练也是无法改变的。有关世界优秀跨栏选手的资料证明,高个的运动员取得高水平的比例较大。历年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87m,比其他径赛项目的运动员都高。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跑栏"的技术特点,详尽分析了身高在跨栏技术中的作用以及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身高现状,指出合理的少年身高选材模式是实现110米栏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决定高栏成绩的诸因素中,常被忽略的是运动员的身高:一个重要的但通过训练不能改变的因素。世界优秀选手提供了足够的证据,高个子运动员有较多的机会达到高水平。世界著名跨栏运动员的平均身高是1.87米,比其它径赛运动员高得多。  相似文献   

4.
<正> 跨栏是属于短跑范畴的,全程要在高速向前奔跑过程中有节奏地连续跨过十个栏架,因此,跨栏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秀的短跑速度,勇往直前的勇气以及良好柔韧性和熟练的过栏技巧。如果平跑速度不理想,其它因素(过栏技术、意志、身高)等,也就显得不占优势了。一、直道栏成绩提高原因的回顾国内外一些优秀跨栏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实践证明:平跑成绩是跨栏成绩提高的基础。如我国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110米栏是中国在亚洲的传统强项,50-60年代曾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年,尽管我国110米栏运动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见表1)。对我国现役优秀110米栏运动员技术现状进行深人分析研究,将有利于我国跨栏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缩小与世*注:因第8名弃权,该成绩为前7名平均成绩界水平的距离。二、分析与建议(一)平跑速度能力优秀的跨栏运动员首先要有良好的短跑速度基础。100米跑成绩好的选手,其110米栏成绩也较优秀。在110米栏全程跑中,约有74米是平跑门个跨栏步约3…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54-55
<正>一、跨栏跑技术特点(一)速度成为跨栏跑技术的灵魂随着"跨栏"向"跑栏"技术发展过渡,人们对跑的要求越来越高,跑与跨的动作区别也在逐步地缩小,运动员跨栏跑的平均速度与运动员平跑的平均速度逐渐接近,跨栏跑的成绩更接近于平跑成绩。因此跨栏跑技术的发展对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速度将成为优秀跨栏运动员的灵魂。(二)"远起跨,近下栏"的技术逐步形成起跨是指从起跨腿踏上起跨点至蹬离  相似文献   

7.
跨栏跑     
一般特征跨栏跑是指跨越障碍的短跑。即使不减去优秀男女跨栏运动员跨越10个栏架所需的1秒2 秒的时间,他们在标准距离跨栏跑的成绩也相当于一个好的同等距离的平跑成绩。所以速度是跨栏运动员最重要的特征。不仅如此,跨栏跑还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现代跨栏跑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特点为基本依据,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和体院学生跨栏跑与百米跑成绩的统计分析,探索跨栏跑技评量化的方法和标准。制定客观准确的评分表,使技评方法科学化、定量化,且简便易行,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跨越10架栏的延误,跨栏全程跑的速度明显低于同距离短跑速度。男100米的最高速度可达每秒12米,而110米栏最快每秒仅9米稍多;女100米少数运动员的速度已达每秒10米,而100米栏每秒只有8.5米左右。具有世界水平的跨栏选手,110米跨栏跑的成绩与其本人110米平跑相差在1.6—2秒间;100米栏的时间差为0.9—1.2秒;男女400米栏相差1.5—2秒。为了缩小这个时差,早在50年代末期就流传着由跨栏向跑栏过渡的说法,国内外许多优秀跨栏运动员为实现这种技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30年来进展缓慢,技术动作虽然有些变化,但没有出现什么实质性的突破。那么当代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何技术特点?改进跨栏跑技术、缩减时间差的途径何在?本文正想就这些问题作些分析,供同志们教学、训练时参考。一、承前启后的过栏技术现代优秀110米跨栏运动员多采用承前启后的过栏技术。他们在起跨前和下栏后都  相似文献   

10.
黄坚毅 《中华武术》2001,(12):13-15
100米跨栏跑作为短距离跑的直道栏项目,是技术性要求较强的田径项目之一。跨栏跑的动作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协调配合、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要求极高。现代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身材逐步向高大型发展,技术上更趋向于“跑”,即我们称之为“跑栏”的跨栏技术。只有掌握了“跑栏”的技术,才能达到较高的跨栏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11.
前言 跨栏跑是跑和跨栏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不同于平跑,需要跨过固定距离的栏架。因此,跨栏跑的成绩决定于跑、跨能力的高低。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男子110m栏运动员,不仅要求运动员选材要好、身  相似文献   

12.
1引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力学专家麦克唐纳德采用三维录像分析系统,以每秒50格的频率,拍摄下了美国31位优秀跨栏跑运动员(男22人,女9人)在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上的跨栏技术。经过对这些优秀选手的技术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分析,麦克唐纳德指出,虽然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必须具备卓越的短跑速度,但是跨栏跑还需要适应每个完整跨栏步周期中每步不同的跑步技术,并明确指出,跨栏跑不是冲刺跑。这一观点与目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技术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跨栏步周期及每步定义每一个完整的跨栏步周期都是由4步不同的跑步动作组成。我们把每步动作分解…  相似文献   

13.
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人体测量学(身高、体重和肢体的比例)、基本身体能力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爆发力),以及与此有夫的短跑生物动力学因素(跑的专门协调能力)。通过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和成绩动力学,可获得建立模式所需的有用信息。首先从年龄上看,奥运会冠军及参加决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分别稳定在:100米男  相似文献   

14.
女子100米栏的成绩,除了决定于运动员平跑速度与专项速度素质之外,还决定于用高速跑过尽可能多的栏架(栏周期)的能力,即最快周期速度能力。根据国内外优秀女子100米栏运动员分段成绩资料统计,一般在第二、三个跨栏周期里(下第二栏至下第三栏或下第三栏至下第四栏),即可达到最快跑速,亦称最快周期速度。专项速度水平高的女跨栏选手,保持最快周期速度的能力都比较强,一般都能维持4-5个跨栏周期的最高跑速(±0.005″),有的甚至在全程跑中几乎都保持了最快周期速度。如1981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110m栏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陈雁浩110m栏全程技术参数,从平跑速度、攻栏技术、跨栏步步长、全程分段成绩与跨栏周期速度等同世界优秀选手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为科学化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去年,著名美国教练员,跨栏跑理论家威尔贝·罗斯的名作《跨栏运动员圣经》一书出了第三版。在这本书中,作者引用了自己对跨栏跑技术和战术多年观察的材料,分析了自己训练实践的经验,叙述了训练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方法和体系,揭示了跨栏跑训练的某些重要特点。“你予料110米高栏世界纪录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什么成绩”?威尔贝·罗斯收集了一些优秀选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人的回答如下:B·达文波特—12秒7,Λ·凯尔哈温—12秒8或12秒9、Э奥托斯—12秒8,Э霍尔—12秒7,Г·杰拉特—12秒8或12秒9,1972年和1976年奥运会冠军  相似文献   

17.
跨栏跑项目比赛自1873年在英国产生与发展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男子跨栏跑,它的世界纪录不断地被改写。相对而言,女子跨栏跑起步比较晚,但其起点高,进步快,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风格,运动成绩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女子100米栏在亚洲颇具实力,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女子跨栏跑运动员。但是,从当前世界女子  相似文献   

18.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分栏时间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100米跨栏跑作为短距离跑的直道栏项目,是技术性要求较强的田径项目之一。跨栏跑的动作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协调配合、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要求极高。现代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身材逐步向高大型发展,技术上更趋向于“跑”,即我们称之为“跑栏”的跨栏技术。只有掌握了“跑栏” 的技术,才能达到较高的跨栏成绩水平。而你的身体素质水平,是掌握“跑栏”技术的基础,也是获得好成绩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训练,达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突出专门素质,是跨栏运动员在训练中应注重的训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象:国内外优秀全能运动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结果与分析1.优秀全能运动员运动成绩比较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男子十项全能成绩与世界全能成绩相比差距较大。差异性检验P<0.01,具有显著性,说明我国选手无论男女在此项目上均不及世界选手。2.优势分析结果比较(1)女子七项全能总分与单项优势分析比较在优势项目中,我国运动员田、径赛项目兼备,而世界运动员则全部为田赛项目。在非优势项目中我国运动员田赛径赛项目均有,而世界运动员只是径赛项目。我国跨栏和标枪较差,其中标枪在总分中占的权重成分最低(而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