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评价重化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发现自主创新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依据。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投影寻踪对2006-2007年我国重化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重化工业15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2006年有所增强,但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排名变化不大,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位列第一、第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数值变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13个典型制造业行业2010年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晓平  孙磊 《资源科学》2010,32(9):1685-1691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变化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法,本文把1997年-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基本上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达90.48%。对工业内部36个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显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的效率效应对降低全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贡献最大,但同期高耗能冶金工业规模扩张产生的结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效率效应。未来中国工业节能降耗的政策设计应重点关注高耗能重化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并适度控制这些部门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避免产能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4.
基于突变理论的多准则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包含四项准则15项指标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为实证对象,对2006—2011年烟台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表明利用突变理论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是可行有效的,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以某大型冶炼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速循环经济发展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传统企业循环经济评价过程中重视宏观研究,而忽略微观层次的现象,文章以国内某大型铅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从输入、生产消耗与循环、输出3个环节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层次分析评价方法对其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深度访谈与综合评价。结论表明,文章中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正确反映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并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合理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二级二次碳配额分配体系,改进以历史碳排放量为基础的碳配额分配方法,推动中国碳市场建设进程。【方法】利用Markov链将工业部门划分为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建立二级分配体系;以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分别作为为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指标;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俱乐部和行业的碳排放差异性水平,作为研究差异性水平修正系数和配额基期的基础,并以云南工业部门为实证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分别由6个、6个和12个行业构成,其碳排放差异性显著。其中6个高碳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中碳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018年是俱乐部和行业碳排放差异性变化趋势的拐点,选择2018—2020年作为基期能更好体现公平性。(3)基期内俱乐部及行业的碳强度变化幅度参差不齐,对受惩罚的俱乐部、受惩罚的高碳行业、受奖励的中碳行业先进行二次配额分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将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等14个行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了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难以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成因。本文认为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粗放增长有五大成因,即各级政府经济发展理念陈旧;产业技术普遍落后,技术创新匮乏;企业管理与产业组织落后;部分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加剧了企业的低层次竞争;中央政府的政策规制和宏观调节乏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采用灰色定权聚类评价分析模型,并将反映节能减排情况的各项内容进行量化,对江苏省各工业行业2010年的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成效较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成效较一般,且并没有成效相对较差的行业。结合各项指标数据,本文还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各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和设置指标体系"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研究设置了可评价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资源科学》2009,31(2):278-287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减量化指标大部分时间处于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但其后期有波动下降的趋势;②江苏省资源化指标起点最低,但上升速度最快,到最后甚至达到I级水平,即可循环级别,且仍有上升的趋势;③江苏省无害化指标基本呈抛物线增长趋势,且在后半期也基本处于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④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增长趋势,在本研究时间段的后半期达到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前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后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⑤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参差不齐,资源利用减量化、资源生产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置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本项研究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余子鹏  田璐 《科研管理》2020,41(12):103-111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skeleton of a country′s economy,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weal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production technique efficiency, structure balance, materi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and pollution discharge etc.that is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 factor efficiency and social efficiency. By extracting the essence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paper has established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indicators which is the main innovation points of the paper, to reflect the quality of factor al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degree, which includes industrial contribution ratio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degree that embodie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 Ten hypothes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rough theoretic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factor endowment such as human qual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state-owned and foreign capital proportion,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such as industrial competition, supply-demand situation,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dustrial tax policies, industrial export, import of technical parts, and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such 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vestment etc. on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 By collecting data of physical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scale from 2000-2015,calculating manufac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index and influencing variables such as R&D investment, human capital quality etc., the paper has use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model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hypothesis, which is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factor endowmen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seven hypothesis has been confirmed while a hypothesis is falsified and two hypothesis could not have been verified.  Findings show that R&D investment, pollution abatement, human capital quality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hich means that high-quality R&D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ma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helps reduce pollutant discharge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hat state-owned capital and demand-supply situation have the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which proves that state-owned capital may support long-term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workable competition situation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may urge enterprises improve operations. The ratio of manufacturing export-import and foreign capital proportion,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tax rate imposes negative impact o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which reveals that in the past period the manufacturing export-import and foreign capital lead manufacture industry relying heavily on technical parts and capital abroad, and that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upgrading and tax ratio rising reduce the industrial effective competition and discourage business initiatives. 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abov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that advancing domestic R&D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e element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progress and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that strengthening the pillar posi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in technological catching up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o conquer core technology autonomously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te-owned may guarantee the R&D willpower to overcome key core technology which needs large volume and long-term investment, that reducing dependence on foreign technology and key components & parts gradually by strengthening R&D, th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added-value of manufacturing export products, and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 by increasing green technology R&D to upgrade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on basis of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备受重视,规模不断扩大。可以预计的是,该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将更加紧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将加大。然而现有文献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采用2007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再生资源产业的关联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① 再生资源产业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即对下游产业(如钢压延产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部门)的支撑大于对上游产业(如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等部门)的拉动;② 再生资源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于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③ 再生资源产业投资效应最强,就业和出口效应较弱,消费效应为零;④ 样本期内,产业关联和宏观经济效应均有所提升。可见,该产业未来的发展势头良好,除了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之外,也将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的动态CGE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宗义  刘亦文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70-1475
为能够比较精确地运用国内经济信息和经济数据研究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尝试借助动态CGE模型来模拟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产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会导致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对我国各产业影响不尽相同,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需求的减少是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将起到不错的环境保护效果,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均有显著的降幅,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污染排放量均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种群演化规律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汉辉  汪朗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23-1527
 中国在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基础上努力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联动演化关系对于制定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非常重要。本研究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联动演化关系出发,在两个产业演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传染病模型分析两种产业种群之间联动演化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非常小,而且制造业企业数对高技术企业数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可为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服务型制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世界多个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后,认为我国尚未达到制造业发展的拐点,制造业仍是目前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加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只有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只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Granger原因。发展制造与服务相互融合的服务型制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迫切要求,并对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重新定义了服务型制造,并建立了服务型制造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生态占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能耗高、水耗大、三废产量大,属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本文通过考察有色金属行业的生态足迹及其构成和变化,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状况。研究表明:①有色金属行业生态足迹近年来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能源消费间接占用地在总生态足迹中占主导地位;②分品种看,铝在有色金属行业生态足迹所占份额最大,达到53%,其次为铅锌、铜,占行业的比重分别为15%、12%,铝、铅、锌和铜这4种金属生态足迹为有色金属行业的80%,是决定该行业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矿种,也是对行业产生环境压力、冲击和影响的主要来源;③有色金属行业近年来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不仅其大小高于工业部门和三大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其增长率相对也较高,这反映了现阶段行业生产依然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有色金属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行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标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表现,即在减量投入和污染减排这两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循环利用方面有待加强。最后,文章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促进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滨 《资源科学》2011,33(4):647-652
有色金属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也是我国未来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本文首先对我国"十一五"以来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初步数据核算,2009年有色金属工业能源强度较2005年下降了22.34%,主要技术指标也明显提高,无论从整体能效指标还是从单产能耗指标均已提前达到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发展趋势。结论显示:技术进步仍是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期间节能的重要内容,但随着能源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单纯依靠技术引进的节能潜力将逐渐缩小,未来必须加强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原始创新,提高节能技术创新能力;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在未来节能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按照目前的技术状况,2015年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的年节能量将超过2000万t标准煤,即使考虑到原生金属技术水平提高,2015年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的年节能量也将接近1500万t标准煤;通过多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节约能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循环经济的节能潜力巨大。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是未来有色金属行业节能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邵留国  何莹莹  张仕璟  丰超 《资源科学》2016,38(10):1975-1987
作为中国主要污染源之一,火电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既是节能减排的需要,也是经济提质增效的需要。本文运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网络DEA模型,测度了2007-2013年中国火电行业循环经济效率,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火电行业循环经济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社会和生态子系统效率低下,经济子系统较好;东部和中部效率变动较小,西部较大;②整体效率和经济子系统效率先收敛后发散,社会子系统效率总体呈现稳定状态,生态子系统效率总体呈现收敛趋势;③要素禀赋结构、能源价格对循环经济整体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率、环境规制强度对循环经济整体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验证了区位分布对循环经济效率也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永斌  董锁成  李泽红 《资源科学》2015,37(8):1621-1628
城市新陈代谢注重分析城市资源与能源流动过程,这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石嘴山市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核算2000-2013年石嘴山市各能值组成部分,通过构建代谢通量、代谢结构、能值货币比、代谢密度、代谢强度和代谢效率等指标评价石嘴山市新陈代谢水平,继而为石嘴山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石嘴山市代谢通量不断提高,但其增长率逐年降低;虽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但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仍高度依赖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消耗;石嘴山市能值货币比逐渐下降,城市开发程度不断加大,但石嘴山市人均能值占用增长速度逐渐减少,能值利用上存在巨大的浪费,集约化程度较低,且土地经济投入粗放不紧凑,代谢强度和代谢密度难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率持续下降,而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导致石嘴山市代谢效率不断下降。最后从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与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三个角度,对提高石嘴山市城市新陈代谢机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