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资源科学》2009,31(2):278-287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减量化指标大部分时间处于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但其后期有波动下降的趋势;②江苏省资源化指标起点最低,但上升速度最快,到最后甚至达到I级水平,即可循环级别,且仍有上升的趋势;③江苏省无害化指标基本呈抛物线增长趋势,且在后半期也基本处于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④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增长趋势,在本研究时间段的后半期达到II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前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后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⑤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参差不齐,资源利用减量化、资源生产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置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本项研究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减量化指标大部分时间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但其后期有波动下降的趋势;②江苏省资源化指标起点最低,但上升速度最快,到最后甚至达到Ⅰ级水平,即可循环级别,且仍有上升的趋势;③江苏省无害化指标基本呈抛物线增长趋势,且在后半期也基本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级别;④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增长趋势,在本研究时间段的后半期达到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前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后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⑤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参差不齐,资源利用减量化、资源生产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置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本项研究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和平  毕军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 ②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IV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③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突变理论的多准则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包含四项准则15项指标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为实证对象,对2006—2011年烟台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表明利用突变理论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是可行有效的,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准确的评价是明确发展循环经济重点环节与关键路径的依据。构建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粗糙集理论,以我国16家钢铁企业为例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与企业规模有关,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表现优于非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证研究丰富了微观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同时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界定循环经济内涵以及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在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并对影响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二级指标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磊 《未来与发展》2011,(4):9-14,8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为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实践。针对实践中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再生资源的低水平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不经济"3个问题,应用减物质化理论和方法,在深刻剖析循环经济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中总量指标的设立,环境压力视角下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物质循环利用的行为选择3个方面对循环经济关键问题展开深层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方向,以期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与实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城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组合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基于位分值法和线性加权和法的城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进而以重庆市为例,采集重庆市1997~2005年历年纵截面数据对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模型验证及态势监测.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随时阃序列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循环经济系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姚小芹  崔维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55-1860
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不断改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构建了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能源和环境三个方面,其中以能源和环境指标为考察重点共19个指标。采用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对中国2006年和2007年重化工业15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重化工业15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来说高于2006年,且各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有所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相似文献   

10.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的资源大省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形成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评判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是规范和引导新疆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对国家西部地区和其他类似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基于“3R”等多项原则,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对2002-2010年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资源科学》2008,30(2):192-198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下降。因此,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要立足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使用,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王亚杰  李新 《资源科学》2021,43(3):577-587
中国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对资源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耦合机理,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绿色发展指标构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2007—2017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①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先降低后增长,2015年受国内外政策、市场环境影响达到峰值,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政策作用效果显著,环境治理成效明显;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优化趋势不明显,分为2007—2010年的耦合改善阶段、2011—2014年的耦合降低和2015—2017年的耦合改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循环利用中资源的高投入、废弃物的高排放以及低水平的资源循环。应从控制资源投入和废物排放量的层面完善资源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规范资源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中的流动,进一步采取协调两系统的措施强化两者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江红莉  何建敏 《软科学》2010,24(3):63-68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滨 《资源科学》2011,33(4):647-652
有色金属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也是我国未来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本文首先对我国"十一五"以来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初步数据核算,2009年有色金属工业能源强度较2005年下降了22.34%,主要技术指标也明显提高,无论从整体能效指标还是从单产能耗指标均已提前达到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发展趋势。结论显示:技术进步仍是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期间节能的重要内容,但随着能源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单纯依靠技术引进的节能潜力将逐渐缩小,未来必须加强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原始创新,提高节能技术创新能力;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在未来节能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按照目前的技术状况,2015年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的年节能量将超过2000万t标准煤,即使考虑到原生金属技术水平提高,2015年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的年节能量也将接近1500万t标准煤;通过多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节约能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循环经济的节能潜力巨大。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是未来有色金属行业节能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矿产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昶  徐尖  姚海琳 《资源科学》2014,36(8):1618-1625
城市矿产变废为宝,可有效替代原生矿,减少能源消耗,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矿产的概念发展,并将其与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固体废弃物3个相近概念做了对比辨析。然后,从城市矿产资源的发展潜力、开发价值、开发主体行为动机、回收网络以及政策工具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城市矿产资源理论研究进展。实证及案例研究表明,城市矿产中含有多种有价成分并且在城市当中资源蓄积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尽管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但是在现阶段开发城市矿产对个体企业来说并不经济。而经济利益是驱动企业回收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回收网络以及应用政策工具来协调回收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董锋  龙如银 《软科学》2012,26(11):85-89
首先利用DEA方法设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苏南低碳经济发展最好,苏中其次,苏北最低。然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聚类结果显示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为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宿迁;收敛分析表明江苏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变大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为正影响,而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对低碳经济发展为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型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城市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个问题尤显严重与紧迫.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资源,而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本文以南京建设生态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的发生量和组分,比较传统线形经济条件下和循环经济条件下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新型的垃圾处置系统是在传统垃圾处置系统中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废物"→"废物处置"→"废物一体化管理"→"资源循环型管理"的层次体系.南京循环型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化和经济产业化两个子系统,资源化子系统的核心是垃圾减量化、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再循环利用;经济产业化子系统的核心是经济刺激、生态产业和生态消费等措施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