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中地区城市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干旱脆弱性是指城市系统对城市干旱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易于遭受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对城市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的评价分析是城市应对干旱扰动的基础。文章从城市干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出发构建脆弱性评价系统;在"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评价框架下,利用熵值法和贡献度模型,根据关中地区2009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关中5市的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渭南、铜川、西安和宝鸡市干旱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咸阳市干旱脆弱性水平较低;②关中平原城市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严格一致,敏感性与城市化水平呈正向关系,应对能力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因素影响,但自然资源因素发挥着更大作用;③各市干旱脆弱性指标层主要贡献因子各不相同,但呈趋同态势,突出表现在社会干旱敏感性以及应对干旱的技术、自然资源禀赋等因子上。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表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国内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存在理论探讨多于实践应用,北方地下水资源研究多于南方地表水资源研究以及水质脆弱性研究多于水量脆弱性研究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表水资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认为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从脆弱性构成因素上来看它们都可以分解为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最后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个反映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共12个指标的评价我国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在水量方面脆弱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衡阳盆地7个县(市)的地表水资源脆弱度进行计算,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比较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金融的耦合发展在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对2000-2016年湖北省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耦合脆弱性指数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过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发生脆弱性事故的可能性较小。敏感性和恢复力对耦合脆弱性的贡献度都很高,从降低敏感性和提高恢复力两个角度提出了控制湖北省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脆弱性评价模型、因子贡献度模型和熵权法,通过构建自然-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系统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脆弱性,以及各指标和各要素层对自然-社会系统脆弱性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河西地区中度、较高度和高度脆弱性区域占河西地区总面积的70.85%,脆弱程度高;②河西地区南部高海拔山区的脆弱性明显高于北部低海拔地区;③从三大内陆河流域来看,疏勒河流域脆弱性的程度最高,黑河流域次之,石羊河流域最低;④河西地区以自然适应能力、社会经济敏感性、自然敏感性和自然暴露度为主要贡献因子的地区分别占河西面积的91.77%、87.23%、67.85%和56.53%,降低河西地区自然适应能力、社会经济敏感性、自然敏感性和自然暴露度是降低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21,(2):123-128
基于信息框架理论、保护动机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建立了消极拟人化信息框架对人们环境行为影响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了消极拟人化信息框架对环境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消极拟人化信息框架对环境行为有正向影响,感知脆弱性、感知威胁在消极拟人化信息框架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在消极拟人化信息框架与感知脆弱性、感知威胁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把脆弱性研究范式引入科技评价领域,在分析科技脆弱性内涵基础上,从敏感性和恢复性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法对2000—2014年山东省科技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敏感性保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趋势不明显;恢复性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脆弱性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演变过程,以降低为主导趋势,科技系统遭受的不利影响和损害可能性较低。根据科技系统自身特点,从降低科技敏感性和提高科技恢复性两方面提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地"耦合系统的相关概念出发,探讨了抚州市"人-地"系统生态脆弱性评价和预测方法,基于模糊评判原理,构建了"人-地"系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子系统敏感性和恢复力进行评价时选用熵权系数法,预测方法主要选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明菲  徐玉娟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108-109,112
企业营销道德风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有效控制企业脆弱性的基础.系统地分析了企业营销道德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营销道德风险、危机及企业脆弱性的关联性,通过建立企业营销道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的营销道德风险状况和脆弱性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9.
彭飞  韩增林  杨俊  钟敬秋 《资源科学》2015,37(12):2441-2450
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脆弱性,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本文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障碍度评价公式等对200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走势一致,呈现出整体微降增加、局部突变,脆弱性变化平缓的特征;②中国沿海地区的脆弱性类型空间分布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脆弱性逐渐降低,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内部两极分异的格局;③2006-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即脆弱性渐高型(广西、河北、福建)、脆弱性渐低型(广东、天津、上海、辽宁)、脆弱性平稳型(山东、江苏、海南、浙江)。最后本文通过对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脆弱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褚哲源 《软科学》2011,25(9):136-139
沿"脆弱性的内涵界定—脆弱性影响因素—脆弱性评估—脆弱性预警—供应链恢复力"的逻辑思路,对供应链脆弱性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普罗米修斯》2012,30(1):49-66
This paper explores key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for developing, storing and manipulating data is creating a focus on ‘data-driven science’. One aspect of this focus is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refers to the way in which various types of data are openly available to public and private stakeholders, user communities and citizens.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however, involves more than simply providing easier and wider access to data for potential user groups.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access requires attention to the ways data are consider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research. We identify how open access is being unevenly developed across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equences this has in terms of generating data gaps. Data gaps refer to the way data becomes detached from published conclus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examine four main areas in developing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stakeholder roles and values;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for managing and sharing data; legal and ethical regulations and procedures; institutional roles and policy frameworks. We conclude that problems of variability and consistency across the open access ecosystem need to be addressed within and between these areas to ensure that risks surrounding a data gap are managed in open access.  相似文献   

12.
对缓冲区的溢出类漏洞的线性预测是提高漏洞挖掘效率的重要一环,传统方法采用粒子群扰动聚类方法进行溢出类漏洞的预测和挖掘,存在预测精度不准的问题。提出一中基于模因组融合信息度传递的缓冲区溢出漏洞线性预测方法,实现对安全漏洞的准确检测。采用四叉树算法对混合粒子群多维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模因组融合信息度传递,结合高斯变异对其进行扰动以代替随机产生新粒子个体的操作,实现对海量多模态数据的优化聚类和线性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准确跟踪溢出类漏洞的演化轨迹,实现对溢出类漏洞的线性预测,预测精度提高24.3%,漏洞挖掘性能提高,保证了应用信息应用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创业板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上市企业具有高科技性的独特特点,这一特点确定了其高成长性的企业属性。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在其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脆弱性呈现出独自的特点,有各异的脆弱性评价体系指标,并针对四个不同的成长阶段具体分析脆弱性与抗弱度的博弈关系,此起彼消,互相共融。在初创阶段和衰退阶段其脆弱性大于抗弱度,而在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其脆弱性小于抗弱度。创业板上市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减少脆弱性引致的风险,必须通过企业的创新机制,提高应对变化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产业关联网络模型,利用2002~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四个时间节点的产业关联网络,发现产业关联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即多数产业部门之间通过一个产业即可发现投入产出关联。通过度、中间中心性以及关联度等指标对产业关联网络脆弱性进行分析发现,多数产业的度数小于平均度数,度数较大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基础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多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如果发生问题,危机更容易波及整个网络,但这些产业之间对于去掉一些链路不敏感,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健。  相似文献   

15.
针对配电系统的脆弱性评估问题,分别从网络结构层面和电网运行层面进行研究,并将云计算结构方案应用到配电网脆弱性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和美国石油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脆弱性指数中的指标赋权,根据2002—2012年指标数据对中美两国石油脆弱性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脆弱性的波动程度比美国大得多,其中,中国石油脆弱性呈波动上升趋势,美国石油脆弱性呈波动下降趋势。中美石油脆弱性波动程度的比较表明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盈江地震、西南大旱等由西部生态脆性引发的生态危机有向全国蔓延之势,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对中国西部生态脆性问题如何解决做了不少探索,对其观点进行综述性的梳理可以了解国内外本领域专家提出的各种解决措施,并找到可能被遗漏的“良药”.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普遍忽视了对西部生态进行评估性研究,这使得以政府为主的主体在应对中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议从构建西部生态脆性评价数据库、开发科学的脆性评估准则、选取有代表性的证据数据等方面来寻找一种以评估来预防、控制生态脆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