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借助组织公民行为的优质特性,构建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合作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的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对合作创新态度有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对合作创新行为意愿与行为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感对绿色创新意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2)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隐性知识共享,而且当隐性知识共享的水平较高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向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隐性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政府管理科研人员绿色创新行为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张敏  赵雅兰  张艳 《现代情报》2017,37(9):23-29
[目的/意义]探究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科技引文的态度、意愿和行为的形成路径。[方法/过程]在整合知觉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对引文态度、引文意愿和引文行为的形成路径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选取8所高校的78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团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338份有效问卷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正向影响引文态度;主观规范对引文意愿没有影响,引文态度和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引文意愿;引文自我效能和引文意愿正向影响引文行为。  相似文献   

5.
制度信任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7):111-115
将环境风险感知和制度信任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的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周边农民为样本对象,对环境风险感知、制度信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行为态度在环境风险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制度信任不仅正向调节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谷丽  任立强  洪晨  韩雪  丁堃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0-1878
知识产权服务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维持知识产权优势的重要支撑,进行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发现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揭示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产生机理,验证了合作创新意愿在合作创新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正向中介作用影响合作创新行为;行为态度的预期结果评价和知觉行为控制的组织效对合作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合作创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中的合作创新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263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阎亮  张治河 《科研管理》2017,38(9):97-105
本文以调查问卷方法对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中间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280份有效员工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在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间起到中介作用;绩效薪酬在组织创新氛围与组织支持感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同时创新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情感承诺与创新行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为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理论贡献,同时为组织提升员工创新行为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市场中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购买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感知产品创新和消费者创新性。实证结果显示,感知产品创新通过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购买意图有积极影响,且主观规范的中介作用最强;消费者创新性负向调节感知新颖性与态度间的关系,还负向调节感知风险性与态度间的关系。本文丰富了高新技术产品购买意图和感知产品创新的理论内容,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营销实践提出建议,旨在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因素众多。基于授权赋能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通过对中国高新技术新创企业员工的调研,探究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自我效能感在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不确定性规避在领导授权赋能对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差错管理氛围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让员工参与到服务创新过程中是研究人员和服务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自我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本文对375名服务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自我领导、自我效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效能在自我领导和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自我领导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两个维度——创新构想的产生和创新构想的执行,自我效能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领导以自我效能为中介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且这种中介作用是通过自我效能完全中介于自我领导与创新构想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王娟茹  杨瑾 《科研管理》2019,40(4):224-232
本文以跨国公司回任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回任适应分为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三个维度,实证研究回任适应对回任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探讨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和创新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160位来自我国20家跨国公司的回任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均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知识转移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知识转移在工作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自我效能在知识转移与创新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此外,有调节的中介检验表明创新自我效能调节知识转移在回任适应与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即中介关系在高创新自我效能下比低创新自我效能下更强。  相似文献   

13.
以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已构建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对其技术创新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其技术创新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企业家认知因素、投入能力和组织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技术创新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正向作用于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结论为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在低碳情境下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赵斌  赵凤娜  李瑶 《科研管理》2017,38(8):64-74
在积极绩效观的引导下,发自员工内心意愿的主动创新行为将为组织带来显著与持久的创新绩效,然而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却存有巨大的空间。一方面,外部价值追求是驱动职场积极行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其对创新的影响效应尚存在分歧。因此,本研究,基于工作价值导向理论,选取职业导向,通过对477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从外部价值驱动视角对科技人员主动创新行为的产生机制展开探索。结果显示:1.持职业导向的科技人员会迸发出更多的主动创新行为;2.认同动机可以较好地揭示其内在作用关系;3.信息寻求、主观规范与分配公平在认同动机形成过程中于个体、群体与组织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力的工程设计员工面临着承受高强度建设项目任务高压的创新困境,不同调节聚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少。构建复杂工作高压情境下不同调节焦点占主导的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机制,探讨内在动机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型调节焦点对工程设计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防御型调节焦点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内在动机在两类调节焦点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创新管理建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结构赋能作为企业赋能的重要手段,一旦落地就会形成一种常态化机制,持续有效地影响团队的创新行为。鉴于目前企业赋能中有关团队心理赋能与组织赋能的研究鲜少,从结构赋能理论出发,结合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引入团队心理赋能和知识共享分别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和SPSS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结构赋能及其4个要素(信息、资源、支持和机会)均对团队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效应;团队心理赋能在结构赋能及其4个要素与团队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反向调节结构赋能与团队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管理者要重视结构赋能效应,通过关注员工心理状态、营造知识共享氛围等引导团队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分析了亲历的和同事的成败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主管支持的调节作用。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成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成功经历的影响是积极的,失败经历的影响是消极的;②主管支持对成功经历或失败经历与创造力效能感的关系都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在高水平主管支持情形下,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对创造力效能感的影响都相对较弱;③在高水平主管支持情形下,由于主管支持对“成败经历→创造力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间接作用也相对较弱;④主管支持缓和了失败经历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