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肠和回肠是系膜小肠的两段。空、回两肠之间虽无明显的界线,但两者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空肠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主要位于左上腹及右上腹。其管径较大,管壁较厚。长度约占整个小肠的2/5。空肠的肠袢多呈横位排列。回肠主要位于右下腹及左下腹和盆腔。在右髂窝处与盲肠连接。其管径较细,管壁较薄。长度  相似文献   

2.
试验取 1、30、15 0日龄三组健康皖西白鹅的消化管各段 ,制作组织切片 ,观察雏鹅、仔鹅和成体鹅的食管、腺胃、小肠各段、盲肠、直肠及卵黄囊憩室管壁内淋巴组织分布特点。见各段粘膜及粘膜下层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组织 ,其中食管、空肠、回肠、盲肠及卵黄囊憩室壁内分布的淋巴组织尤为发达 ,表明皖西白鹅消化管的局部免疫功能很强 ,其有较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提取物四黄素对鸡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四黄素对鸡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试验选用160羽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羽.中草药提取物四黄素按0.6%添加到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40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24羽鸡进行屠宰,采集鸡小肠组织样本.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中草药提取物四黄素对鸡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试验组鸡十二指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淋巴细胞有向黏膜腔排放的现象;试验组鸡空肠黏膜内的淋巴细胞分布较对照组更加密集,试验组鸡回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中淋巴细胞有明显聚集现象,而对照组鸡回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中淋巴细胞数量较试验组少.中草药提取物四黄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鸡小肠黏膜免疫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小肠绒毛是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膜在肠腔方向上的突起。十二指肠绒毛呈叶状,空肠绒毛呈杆状,回肠绒毛呈指状。 微绒毛是小肠柱状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向肠腔方向形成的突起,呈细长的圆筒状。 小肠绒毛是很多细胞共同形成一个突起、长约0.5~1.5mm,肉眼可见,放大镜下即能分辨。 微绒毛则是一个细胞的细胞膜的许多突起,(每个上皮细胞约有1000~3000根微绒毛),长约1μm,直径100nm,电子显微镜下方可看见。 绒毛与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具有巨大的内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试验应用60只成年皖百白鹅(公母各半),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皖西白鹅消化系统消化腺主要由肝脏和胰腺等器官组成,肝脏分左叶和右叶,右叶较左叶大,左叶重平均约72.07±12.G7克,右叶重平均约94.79±18.21克,胆囊呈长椭圆形,位于肝右叶脏面。胰腺位于十二指肠降支和升支之间的系膜内,分背叶和腹叶。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对鸭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试验选用咔叽-康贝尔鸭20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4%大豆异黄酮,试验期为40d。试验结束时从各组选择50只鸭进行屠杀,采集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样本,置于波氏固定液中固定。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作组织切片,应用OlympusCH-30显微摄影系统进行观察与拍照。结果表明,饲喂大豆异黄酮的试验组鸭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提高咔叽-康贝尔鸭小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鞭虫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简称鞭虫,是人体内常见的寄生线虫之一。该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温暖潮湿地区,人群感染率可达60~90%,仅次于蛔虫和钩虫,是世界上排列第三位常见的肠道寄生蠕虫。国内各地感染较普遍,南方感染率(有的地区可高达80%)和感染度均高于北方,其中5~15岁的人群感染率最高。 鞭虫虫体分前后两部分。前部细长,约占3/5,后部较粗,约占2/5,全虫外形似鞭状(图1)。前端有口。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管、肠和肛门。口腔极小,无唇瓣,具一长约7~10微米前端呈尖刀状的口矛,虫体活动时可从口腔伸出。咽管细长,占据虫体的整个细长部分,管外有杆状体包绕。杆状体由一单行排列的杆细胞组成。杆细胞具分泌功能,能分泌经咽管到体外消化宿主组织的酶,所以杆状体本身就是一组咽管腺。肠管和生殖器官(单管型)位于虫体后较粗部,肛门位于虫体后端。雄虫长0~45毫米,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生殖器官包括袋形的睾丸、输精管和射精管。射精管与直肠共同开口于泄殖腔。交合刺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     
门静脉又称肝门静脉,系一短而粗、长约6~8厘米的静脉干。门静脉是一段腹腔内联系胃、肠、胰、脾和肝的重要血管,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汇集来自食管腹段、胃、小肠、大肠(到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上(中)毛细血管网中的静脉血,然后分二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其手术并发症常常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65年至1986年共治疗10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及讨论一、胃回肠错误吻合、例1,患者、男、24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B—Ⅱ式吻合术。术后胃肠减压量极多,呃逆、腹泻、呕吐、呕吐物有臭味,不能进食,术后第8天经钡餐检查,确定输入袢为回肠,当即手术证实并行胃空肠吻合术,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5岁,X线号:10116。主因胸部憋闷不适3年余,于2001.3.14日就诊。查体:轻度漏斗胸,右侧胸廓轻度下限,双肺呼吸音清,腹部未见异常。心率每分74次,听诊无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均正常,B超示:肝、肾、胰、脾脏器的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X线表现:(1)胸部正侧位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胸骨体向后轻度凹陷,脊柱胸腰段生理曲度变直。右膈顶下方2cm处显示宽约5cm液气平面(造影证实为胃泡)。(2)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食道、胃、小肠、大肠未见器质性病变。胃、十二指肠环为“镜像位”;胃位于肝脏后方,全组小肠均位于中线左侧腹腔。并且近段小肠位于左上腹部膈下。回肠末端于骶椎平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敦煌以西的沙漠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多形成于距今约几十万年前的湖泊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有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明显特征。较松软岩层经历漫长的风化,形成了风蚀地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搞清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为动物学研究和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利用组织学方法对毛腿沙鸡的肺、肝脏、胰腺及消化道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主要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围绕三级支气管呈辐射状排列,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肝小叶分界不清且不规则,围绕中央静脉,肝细胞2~7个成团或两层肝细胞组成不连续的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消化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不同: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柱状上皮,胃、小肠和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北部,由14座火山呈东北—西南及西北—东南方向排列,成网格状分布。五大连池火山群形成奇特,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形成盾形火山。由于断裂的影响,这些火山多呈东北西南方向直线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依次为:食管为13.6±3.41;贲门为68.71±11.61;胃为71.85±19.60;幽门为28.15±4.09;十二指肠为12.8±2.75;空肠为3±1.18;回肠为3.45±1.39;直肠为5.7±2.75。(2)嗜银细胞在食管部分主要集中于食管粘膜上皮之间,呈细长锥体形,并有一个突起指向食管腔或固有膜;在胃部主要分布于胃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胃上皮细胞之间,呈圆形、椭圆形、棱形;在小肠部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之间,呈梭形、椭圆形;在直肠主要分布于直肠上皮细胞之间,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研究畸胎发生提供参考资料本例为两头、三臂、四下肢呈胸腹联合之相等联体畸胎。男性,第一胎。妊娠七个月,引产后死亡。其母19岁,身体健康,妊娠期间曾服偏方坠胎,引产时对四环素出现过敏反应。家族中无畸形电。一、体重:约5.8公斤。二、外形:两儿外貌极相似,均为男性,左婴右胸腹与右婴左胸腹联台。两上身之纵轴略向腹例倾斜,左婴的右上肢与右婴的左上肢合并为一异常短的肢体位于联台处背侧正中部,此前臂发育不良,手向掌侧折叠。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7岁,已婚,主因发现下腹肿物伴下腹坠痛感二十余天,于我院就诊。患者以往月经规律,平卧时腹部可触及一肿物,如半拳大小,可活动,无压痛。20d来肿物生长迅速,下腹坠痛阵发性加剧,近两天来右下腹持续性刺痛不能缓解。查体:约孕4个月大小,质硬,压痛,以右下腹为甚,光滑,活动差,叩实音,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检查:于下腹部偏右可见一15.6~8.6cm的液性暗区,内有一分隔,分隔上有乳头状突起物。此物边缘尚规  相似文献   

17.
云台山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西南部,约在东经117°25′,北纬36°02′处。属徂徕山山脉的延伸部分,面积约7平方公里,海拔572米,相对高度157米,为石灰岩性低山。其山势雄伟,地质年代古老。主峰的四周是陡峭的悬崖,几乎呈垂直状态。山顶较平坦约0.3平方公里,山体有多条较深的沟谷,构成了云台山复杂的地形。  相似文献   

18.
鞭毛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长度只有10微米。其中一种叫兰氏贾第鞭毛虫,形体如纵切的半个梨,有4对鞭毛,它是引起宝宝腹泻的重要病原,免疫球蛋白低、胃酸低及营养状况差的宝宝更易患此病。鞭毛虫寄生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用其吸盘附于肠黏膜上,可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患儿的症状不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偏钒酸铵对四氧嘧啶毒性小鼠空肠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取重量均在30g左右的小鼠60只。分成A、B、C、D、E五组,每组12只,其中A、B、C组为试验组,D组为模型组,E组为空白对照组,适应性饲喂一周后,按20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2.5%四氧嘧啶生理盐水,24h后,A、B、C组分别饮饲20mg/L、40mg/L、80mg/L的偏钒酸铵溶液,D组和E组正常饮水。饲水8d后,断脊处死后取空肠标本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摄影。结果:模型组小鼠空肠绒毛变短,部分上皮细胞脱落,肠腺变小且密度减少。饮饲20mg/L的偏钒酸铵溶液时,空肠绒毛和肠腺的组织结构较完整。饮饲40mg/L的偏钒酸铵溶液时,空肠绒毛指状突起结构清晰,排列整齐,肠腺较多。饮饲80mg/L的偏钒酸铵溶液时,空肠绒毛和肠腺的组织结构受到损害。结论:2.5%四氧嘧啶溶液对小鼠的空肠具有毒性作用,而20mg/L和40mg/L偏钒酸铵对其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40mg/L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收集手术切除人腭扁桃体标本6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以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阿尔新蓝—番红花红(AB—S)、长时间甲苯胺蓝(LTB)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呈vip免疫反应阳性,分布于淋巴小结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和结缔组织中。AB—S染色呈蓝染颗粒;LTB亮色显示肥大细胞数目较多呈深蓝色,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未能显示。木研究结果提示:人腭扁桃体内肥大细胞有异质性,其中部分肥大细胞含有血管活性肠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