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在11月份之前到3月份之后经常是雪量很少,但对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这段时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全年度的训练计划由几个连续的大训练周期组成,每个大训练周期均有各自的训练趣味和不同的训练目的。 每个大训练周期都由几个连续的月周期组成,每个月周期(或时期)大约由四个星期组成。每个月周期的训练负荷量要保证有一个适度地增加,如此我们就可以安排各大训练周期、月周期直到每个星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考生而言一年的训练总体分三部分,准备期(9月-1月)、竞赛期(2月-4月)、过渡期(5月-8月)。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竞赛期,也是我们所指的年后到体育测试这段时间的训练和比赛。竞赛期大约有2个半月时间,各类型的比赛和测验都非常多,是否能处理好直接关系到最终的高考成绩,因此具体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训练理论的角度对刘翔近3年竞技状态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刘翔的竞技状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竞技状态逐年提升;竞技状态评定的成绩标准应该取个人最好成绩98.5%;刘翔年度训练计划安排一般采用1个常规大周期加1~2个微缩大周期的模式;刘翔竞技状态峰值出现前的调控时间一般需要1.3~2个月,重大比赛出现竞技状态峰值,一般不低于3.5个月;当竞技状态峰值出现多于两次时,总体上(第一次除外)则愈靠后出现的竞技状态峰值所用的训练调控时间愈长.  相似文献   

4.
全能运动     
G825.019 97046781996年奥运会全能运动项目成绩和反应时间之相关探讨[刊,中,A]/许树渊//中华田径.-1997年4月(69).-32-35 表2参5(ZZY)全能//成绩//反应时//奥运会G825.02 9704679全能运动员的训练阶段[刊,中,A]/刘建国,李建臣//青少年田径.-1997.-13(5).-49-64(DW)全能//全面身体训练//技术//训练阶段全能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中分为:初期训练阶段、开始进行专项训练阶段、深化和完善阶  相似文献   

5.
1.训练周期的安排。训练计划通常按照下述情况进行划分:奥运会(4年)、世界锦标赛(2年)、年度准备(头年10月-来年8月)、大周期(16-18周)、中周期(2-7周,侧重于高原训练)、小周期(3-5天)。(1)四年一届的奥运周期要求运动员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来确定练习重点。一般的形式为1年的恢复和休  相似文献   

6.
压目作密)刊幼对- 龟rnj甲‘O,,自J.QU IL月雌﹄月︸咋‘ODt几1二1‘.‘,臼勺山2“J吸口的JJ,J组nJ行‘,二n‘J,印‘1占月, ,几,.吞11 11 .场劝训蛛·中国男四发展方向分析(许宗强)谈谈青少年水球基本技战术训练的方法(叶拱荣)蹼泳男运动员的成绩与身体形态的相关分析(张尔中等)从艺体规则的修改看其发展方向—难、新、美(杨国芳)韦晴光在区业余体校训练时的情况介绍(罗二强等)关于桂平县乒乓球运动员早期训练开始的年龄浅析(梁教德)新的里程碑—六运会田径决赛综述(汪志荣等)1987年广西田径队训练比赛总结(陈福厚)从六运会看挺举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框架体系、演进逻辑、理论关联、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研究。以《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体系为主体内容的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主要由基础教程和高级教程所构成。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基础教程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源(1979-1990年)、创建(1991-2000年)、发展(2001-2012年)、完善(2013-2019年)四个阶段,其发展特点体现为:浓郁的中国特点、鲜明的时代特点、系统的理论特点、显著的实用特点、突出的强基特点、持续的创新特点。《运动训练学》高级教程编制的原则是把握教材特性、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模式,目标是深入实践研究、适应创造性人才培养需求,方法是强化方法探索、创新高级教程研究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速度滑冰代表队赴荷兰(1985年12月21日至1986年1月5日)和联邦德国(1986年1月5日至1986年2月21日)参加训练和比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观察和交流,学到不少东西.现将有关技术、训练以及各国运动员在因泽尔训练比赛的情况做如下介绍,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4训练分期理论   4.1训练结构、训练分期、训练周期与周期性训练   20世纪80年代前后部分学者对苏联学者JI.II.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但绝大多数学者和教练员仍认为:周期性训练过程的基本规律及相应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发展和更加丰富、完善了.   ……  相似文献   

10.
蹦床运动     
G838.145.3 20022817蹦床运动训练与伤病=Training of trampoline andinjury[刊,中,I]/谭成清,李艳翎,曾子曼//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35-337表4参4(TY)蹦床//训练//损伤//原因蹦床运动2000年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我国1998年才开展竞技蹦床运动。3年来蹦床运动训练的伤病成为影响训练的顽敌。调查统计材料表明,蹦床训练的受伤部位集中在腰椎、踝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分析认为训练指导思想的偏差、项目特点、转项负迁移以及不科学的训练安排等,是造成蹦床训练运动损伤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G886.42 9801446浅谈柔道训练手段及理论依据[刊,中,I]/杨祖光,赵义光//辽宁体育科技.-1997(6).-15,25(SML)柔道//训练//手段//理论G886.42 9801447浅谈柔道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刊,中,I]/白金叶,张建国//内蒙古体育科技.-1997.-10(4).-22(SML)柔道//耐力训练//训练法柔道是体能类对抗性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有全面的技术和良好的协调、柔  相似文献   

12.
投掷     
G824.02 9703715投掷的训练[刊,中,A]/《:青少年田径》编辑部//青少年田径.-1997.-13(3,4).-60-64(DW)投掷项目//训练计划//训练周期//负荷本文介绍了投掷项目的四年一个周期的奥运会比赛安排的训练计划.同时详细地介绍了奥运会周期第三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示例.  相似文献   

13.
柔道     
G886.4 9800672对柔道战术训练改革的探讨[刊,中,Ⅰ]/王沈军∥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22-24表1参3(BJ)柔道∥技术∥素质∥战术∥训练∥次序通过柔道训练的实验结果分析,指出柔道训练的先素质、技术训练的弊病,提出根据此项目的特点应相对的战术训练,后技术、素质训练.并论述了这种训练顺序的优点和对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同时,阐述了战术、技术、素质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4.
投掷项目     
G824.22.G824.12 9705161浅谈铁饼铅球项目的专项速度力量训练[刊,中,I]/朱俊芳、唐玉兰∥山东体育科技.-1997.-19(3).-3-4,21图3(TY)铁饼∥铅球∥专项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运用先进的科研成果,确定训练器械的最佳重量,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前言目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全年训练周期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案:第一种,把一年作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再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第二种,把一年分为:秋、冬季(5个月)和春、夏季(6个月)两个大周期,以后是过渡期,每个  相似文献   

16.
李惠 《游泳》2000,(1):8-9
耐力训练在游泳训练中是一项时间长、单调且乏味的训练内容 ,加上现在学生的来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 ,学生怕苦怕累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给长距离训练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如何使少儿游泳运动员尽快地在训练中适应和喜欢长距离 ,自觉积极地训练并建立起“我要练”的心理定式 ,本文就如何提高少儿训练热情 ,培养学生对长距离的训练兴趣进行了初步探索。一、实验方法和内容(一 )实验对象 :20名队员 (男7人、女13人 ) ,年龄10~11岁。(二 )实验时间 :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三 )实验方法 :采用单班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008年残奥会备战期间国家残疾举重队部分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跟踪2008年残奥会赛前国家残疾举重队(男子12名,女子14名)8周备战集训期.集训按训练强度大致划分为准备期、基础训练期、大强度训练期、高强度期和比赛前期五个阶段.结果:(1)自基础训练期,男、女举重队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含量及血清睾酮/皮质醇(T/C)比值开始较准备期逐渐降低,并持续进行性下降至高强度训练期,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血清皮质醇(C)含量呈现相反趋势;(2)比赛前期男,女举重队Hb、血清T含量及T/C比值较高强度训练期显著提高,血清CK活性及血清C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3)男、女举重队血清尿素(BUN)含量在整个备战周期中无显著性波动.结论:随集训强度的阶段改变,国家残疾男、女举重队Hb含量、血清CK活性、血清T、C含量及T/C比值均呈现较为一致的周期性对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的发展,使教练员、运动员竭尽全力多出成绩、快出成绩,由此带来的运动后恢复、创伤的预防及治疗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采用电刺激治疗仪器,对8名投掷运动员(男、女各4名,专项训练年限2-4年,年龄14-18岁)进行3个月的实验研究,旨在探寻电刺激训练对投掷运动员肌肉力量增长、疲劳恢复及机能提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负荷的生物学基础是不同运动方式的能量供应和能量利用特征。随着对能量代谢特征认识的深入,有氧训练对周期性耐力项目的重要性逐渐达成共识,无氧训练在周期性耐力项目中的受关注度逐渐增加。有氧训练以低强度持续训练为主,无氧训练更加关注高强度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20.
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天的变化是微小的.但经过几周、几个月或数年的训练,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有氧耐久力每周增加的速度是1-2%,而力量则增加1-3%.不大量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耐久力和力量将会停滞不前,而且耐久力比所增加的数值会以3倍的速度下降.在患病或受伤而停止训练时,已取得的训练效果可能会暂时失去.本文将帮助你决定怎样训练,怎样正确鉴别个人差异的影响,了解运动员要取得成绩应加强耐力训练,懂得训练过度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