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叹词或拟声词构成的句子叫做叹词非主谓句。如:①“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荷花淀》)②“啊!地狱?”(《祝福》)③“得得,锵锵,得,锵令锵!”④“满门抄斩——嚓!嚓!”(《阿Q正传》)⑤“呜呼!我说不出话……”(《记念刘和珍君》)例①中的“唉呀”、例②中的“啊”和例⑤中的“呜呼”都是叹词单独构成叹词非主谓句的。例③中的“得得”、“锵锵”“得”、“锵令锵”和例⑤中的“嚓”都是拟声词充当的叹词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2.
现行全国统编中师语文课本《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册(1984年10月第1版),在讲“叹词独自构成叹词非主谓句,可以用来表示各种感情”时,教材第40—41页列举了14个叹词非主谓句。这些例句是:  相似文献   

3.
一、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不管是主谓句,还是非主谓句,都是单句。主谓句有四种形式: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非主谓句也有四种形式: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主谓句的形式决定于谓语的性质和构成,非主谓句的形式则决定于组成这个非主谓句的词性或短语的性质。省略句与非主谓句容易混淆。省略了主语的句子是主谓句,无主句是非主谓句。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在文字表述上,都没有主语。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第一,省略句的主语必须很明确,可以肯定地补出来;无主句根本说不出主语或者不需要说出主语,通常也不能补上主语。第二,省略主语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了语言环境,句子就不能  相似文献   

4.
讲非主谓句时,我举“下雨了”做例子,也一部分同学却不能马上接受。他们根据在中学学到的语法知识向我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这类句子是否也叫倒装句?是否也可称为无主句?非主谓句是不是单部句?给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学生的问题在某种上也反映了中学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单部句和无主句是五十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作单句结构分类时使用的名称,而1984年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句子按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在对句型(即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分出的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作结构分析时,主谓结构的句子是打开句子结构“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对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单句的分析,要以它为标准;对复句的判断也要以它作为依据,只有在确认句子中不存在主谓(或动宾)关系后,才可以对复句作进一步的逻辑事理关系及层次的分析。可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中师《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册,在一百一十一页讲兼语句时举了下面一例: 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我认为教材把这个句子作为兼语句的例句不妥。因为教材是把兼语句归入主谓句的,若承认上面这个句子是兼语句,就得承认它是主谓句,而这个句子不是主谓句。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从两个角度给汉语的句子分了类。一是从结构角度,分句子为单句和复句;单句中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非主谓句中再进一步分出名词,动词等构成的句子。二是从句子的交际职能角度分类,即语气类。本文讨论的句式,从结构角度看,是由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在对句型(即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分出的单句、复句、主渭句、非主渭句等)作结构分析时,主谓结构的句子是打开句子结构“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对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单句的分析,要以它为标准;对复句的判断也要以它作为依据,只有在确认句子中不存在主谓(或动宾)关系后,才可以对复句作进一步的逻辑事理关系及层次的分析。可见,弄清和把握好  相似文献   

9.
四、句子(一) 单句的结构类型1、《提要》和《黄廖本》把《暂拟》的双部句改称为主谓句,单部句改称为非主谓句.2、双部句的格式和主谓句的类型双部句根据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子成分的不同配搭,分成三种基本格式⑨:①主谓式(车停了.)②主谓宾(补)式(我们热爱和平.爸爸给我钱.时钟响了三下.徐琴教过我三次.)③主谓宾补定状式(中国的孩子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连长发下一道命令.我们都起得很早.)《提要》按充当谓语的词或词组的不同功能把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语法学界对句型的划分是比较统一的,大都首先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然后主谓句再依谓语的性质分为名词谓语句(这小伙子高高的个子)、动词谓语句(我们都认为这个办法好)、形容词谓语句(哥哥比弟弟高半头)、主谓谓语句(这部电影我还没看过)四大句型。非主谓句则按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不懂电脑的人是下个世纪的新文盲。”从语法的角度讲,这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也是一个主谓句,还是一个单句。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怎么这么乱呀!其实一点也不乱。说它是陈述句,这是从句子的·用·途·和·语·气上说的;说它是主谓句,则是从句子的·结·构上说的;说它是单句,那是从句子·结·构·的·数·量上说的。只具备一套主谓结构的句子是单句,如果是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结构的句子就是我们以后要学到的复句了。单句从用途和语气上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从结构上分为两大类: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  相似文献   

12.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句子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可以独立完成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任务。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一、句子的结构类型在句子的分类方面,新旧语法体系有所不同:《暂拟系统》把单句分为单部句(即只有主语,或只有谓语的句子)和双部句(即主谓齐全的句子);《教学提要》则把单句分为主谓句(即主谓齐全的句子)和非主谓句(即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之外的其他类型短语构成的句子)。根据主谓句谓语的构成情况又可分为名词谓语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型是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学史上句型研究的历史不长。《马氏文通》对单句句型未作专门论述,只是在讲“字”、“词”和“句读”时提及,内容简略,缺乏系统性。 按句与读的关系,马氏将句子分为:(1)“与读相联者”(指主谓句);(2)“舍读独立者”(指联合复句);(3)“不需读惟需顿与转词者”(即非主谓句)。按谓语中动词间的关系,分为:(1)“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包括散动作宾语和连动结构);(2)“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包括主谓词组作宾语和兼语结构两种)。 到了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他把句子按意义分为四种:直陈句、传感句、布臆句(祈使句)、询问句。这种分类只是语用上的,并没有切入到句法结构的层次,因此不能算句型分类。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强调句本位,分析了句子的成分,但却未对单句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4.
句子的变换与选择黄永光“变换”和“选择”是对句子进行修饰的两种方法。要懂得修饰句子,首先要明白高中课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知识短文中的一段话。在谈到句式时,短文说: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谓句、非主谓句,主动句、被动...  相似文献   

15.
学会分析句子,便于我们阅读时准确透彻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判断句子有无毛病,知道病句错在哪里,更有助于我们说话作文时正确地组织句子。分析单句的方法,一般采用符号法。用“||”表示主谓句,“||”之前是主语部分,“||”之后是谓语部分;用“|”表示非主谓句,其结构关系的名称可在“|”上注明。主语下边画,谓语下边画,宾语下边画;()内是定语,[]内是状语,<>内是补语。分析单句的步骤如下:(一)分清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如果是主谓句,就用“||”把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分开;如果是非主谓句,就用“|”把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语法知识《多重复句》中,有两个句子的分析法,我认为是不妥当的。第一个句子是例句(6)。原句的分法是: (6)掌柜是一副凶脸孔,(并列)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因果)教人活泼不得:|(并列)只有孔乙己到店,(条件)才可以笑几声,‖(因果)所以至今还记得。在这个句子中,很明显地并不是说两件事(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2)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而只是说一件事——“至今还记得”。其所以“至今还记得”的原因有两个: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非主谓句”概念难教。有些学生对“非主谓句”概念难以接受,有些接受了也是模模糊糊的。对于与“非主谓句”相关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给学生讲清楚的困难问题。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非主谓句”难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如陈炯、乔升南在《关于非主谓句的特征及分类》中谈到:“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对非主谓句的概念不易接受,往往与双部句和单部句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叹词的功能》中的一些语法问题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徐伟民1996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叹词的功能》(以下简称《叹词》一文,我以为其中有一些语法问题,颇有讨论之必要。一、是不是叹词判断有误《叹词》一文中所说的“叹词”,有些并非叹词。例如:...  相似文献   

19.
近年兴起的网络热词“哦嚄”来自四川方言,作为四川方言高频叹词,“哦嚄”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将真实语料与“小三角”(表-里-值)理论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适合于分析“哦嚄”这一方言叹词。在此基础上,将“哦嚄”与意义相近的叹词进行列表对比分析,能全面直观地展现“哦嚄”一词的丰厚韵味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故事内容主要讲了渔夫和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文中描写渔夫的笔墨不多,只写了他深夜归来后与桑娜的对话,而在这段对话中四次出现了“哦”这个语气词。四个“哦”语气都表示感叹,但是音和义不尽相同,应根据句子中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