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历史地理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阐述历史上的“地理大转移”这一社会和文化现象,并希图从这一层面论证“西部大开发”有其必然性:它同样是历史地理与文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由历史之势与历史之理结合而形成的历史过程在王船山那里被表述为“天”,它既是一种秩序,也是一种视域。“天”与“人”相对,它意味着非人为性,也就是说,历史秩序具有非人为设计、非计划的特征,它是一个自生自发性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它也不是某种先验的“应当”的实施或具体化,也不是超验的绝对本源的展开过程,道德化与形而上学化的历史书写应该被拒绝。另一方面,天又超出了人的预知能力,因而,历史秩序是未决定性的,不可测度的,它显示的是历史理性本身的“机巧”。王船山的历史哲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以流动性、未决性、自生自发性、非人为计划性为特征的秩序观。自发性的历史秩序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历史的大视域,它超越了以个人或现在为中心的“小视域”,换言之,历史过程一方面把主体与他人关联起来,另一方面,又在过去、未来与现在之间建立联系。个人的活动只有与这种大视域结合起来,才真正具有历史的意义,主体也只有与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存在的历史深度。因此,参与历史、走向历史性的生存,关键是把主体与历史大视域的“天”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多数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习惯观念中,似乎有这样一些概念: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是“小”学科;学习这些学科只要记记、背背、读读就可以了;优秀的学生只有学数、理、化才算是有出路的;学不好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生才去学政治、历史、地理。尤其是历史学科,只要背背就行了。我认为这是值得商讨的。就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们和所谓的大学科一样,都是150分,  相似文献   

4.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高考的文综考试近年来以历史地理知识为载体考查能力的题目有所增加,反映出时空概念的教学正在得到重视,但时空概念由于历史的变迁,其内涵和外延学生不容易把握,这就需要从平时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观。所谓“历史地理观”,即历史时空观的一种具体提法。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概念专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大发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特别的规定性,是一个具有专属性的概念,地理大发现至少包括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征服”和航海的另一个目的与结果是“开辟新的商业航路”这两个特别专属规定性条件。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航海活动都不能划入地理大发现的范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内容和结果都不符合这两个专属规定性条件。因此,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与地理大发现无关的航海壮举,它没有也不可能拉开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地理学学科科学体系的提出历史地理学学科科学体系的认识,存在不同见解,有人倾向于把历史地理学划入人文地理学,这是值得商格的.笔者认为关往在于认识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历史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问题.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并不是地理学的一个部门,不能把历史地理学简单地看作是某些地理学部门办自然地理学的地貌学、水文学、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的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的姊妹学科。历史地理学研究“过去地理”,与研究“现在地理”的现代地理学①,研究“地质时期地理”…  相似文献   

8.
南通历史化作为一种地域化,具有过渡地带化的显特征。其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襟江负海,南风北韵。“襟江负海”指南通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亦即南通历史化的分布空间,“南风北韵”则是南通历史化的特定模式和传统。这也可从地域化内涵的三个主要方面——宗教、语言(方言)、化心理得到印证。南通化最早是由盐化演变而来的,盐化是南通历史化的最底层。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人学方法论,是一个自发的环境熏染、自觉的社会引导,以“礼”为杠杆的“外君子化”过程和以“仁”为轴心的“内君子化”过程。这是一个人我双向同构的动态过程。这一成人方法论无论是从社会功能来讲,还是从哲学性质来讲,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线建设”这个被人们遗忘已久的历史名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重新受到注视,人们重新探究三线建设的主要动因。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三线建设的历史原因:一.备战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动因;二.三线建设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需要。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大历史”概念是由历史概念拓展而来,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历史的社会功能。其首倡为黄仁宇先生。为什么称“大历史”?用黄先生的话说就是:“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引入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其观点包含:(1)从小事件看大道理;(2)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3)从中西的比较揭示中国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从“学科结构”到“大概念”的嬗变,总体趋向于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融合,凸显重要学科观念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价值。大概念在中国存在或隐或现的历史脉络,古代学者所议的“以约驭繁”“博约转换”的“专家”,与当下大概念“更少即更多”之专家思维相映成趣。课程论视域的知识观争辩,叠加文学理论的“文学本质”之争,显示了语文课程内容构建的复杂性,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应用尤需把握必要的张力和平衡。论题式的大概念是描述的而非规定的,有充分的弹性又具备足够的聚合力和解释力,比较适合语文学科。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要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求发展,要基于实践论的立场进行逐层转化。  相似文献   

14.
付军 《辽宁教育》2023,(23):41-43
随着新教材与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引领中学历史课堂转型与中学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辽宁省近日在大连市开展了历史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理论带动实践,从“双新”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大概念阐述层层深入,通过六堂示范课展现历史课堂的多维度,探寻中学历史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学科价值和教育趋向,为落实大单元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明了一条可供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消费历史:电视历史剧的文化陷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观近年来以古代和近代历史为题材的国产电视剧,大多将历史当作一种消费品,使历史剧变成现代社会中一种被商品化了的文化消费。这种“消费历史”观为电视历史观埋设了“欲望化”、“非历史化”、“低俗化”等文化陷阱,导致近年来国产电视历史剧人文精神的陨落、现代意识的颠覆和审美内涵的消解。它们或则采用“借尸还魂”的伎俩,不遗余力地宣扬皇权思想和奴才意识,表现出复古倒退的倾向;或则用所谓‘现代意识”解析和颠覆历史,借“历史正剧”之名,行非历史化、反历史化之实。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6.
学科大观念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科大观念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是问题解决者对学科核心概念心理化的结果。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建构地理学科大观念的目的在于启发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将地理概念与已有经验及真实世界建立联结。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中学地理学科大观念建构路径的五环节操作性框架:分析地理情境、提炼地理核心概念、与经验建立联系、叙写地理学科大观念和发展地理学科大观念的内容进阶。这一操作性框架可以用于指导中学地理教师建构适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地理学科大观念。  相似文献   

17.
初中《历史与社会》涉及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教学内容差异大,教学时不易把握。有些教师囿于教材的限制,教学拓展空间人为缩小,课堂教学出现了程式化、单一化的倾向。如何避免此种情况发生,笔者以为教师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要进行多样化处理,在“变”字上做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面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新目标,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大单元教学是突破传统“课时主义”、“学—评”脱节的有效尝试,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梳理“教学评一致性”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关系,并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水的运动”大单元为例,研究提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大概念重构地理学习单元主题框架、依据核心素养目标制定教学评价清单、介入真实情境任务预设单元学习进程、建立单元档案深化反思升华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的成功和由其引起的社会学史热潮是近几年我国的一大文化现象。它使高高在上的历史“学术”逐渐走向民间,激发起广大民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客观上促进了历史文化的社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五大手法——从人物开始讲历史、讲述设计悬念化、灵活地运用戏剧手法、多元化的个性解读、文化角度的“大历史观”,可以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依相成,它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实践层面的,而且更深藏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内在的理论逻辑之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即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理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从提出到现实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这一精神将继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