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地级单元旅游业发展效率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内旅游业投入产出状况的重要指标。文章选取中国329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2018年旅游业发展效率进行综合测度,通过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综合效率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及低水平地区分别占评价单元16.11%、17.93%、27.96%、26.75%和11.25%;纯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地区主要分布于地势阶梯交界处、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规模效率空间上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表现为东南高而西北低;②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整体上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特点。冷热点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表现出“南热北冷”的特点,其中西南、华南、华东地区表现为高值集聚,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依据其发展水平和空间特征划分为辐射带动型、边缘依附型、整体提升型和优化提升型4种类型;③旅游业发展效率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旅游发展质量、旅游服务水平及旅游资源质量为旅游业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及旅游资源利用转化率是提升旅游业发展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探析中国地级单元旅游业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期对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及旅游发展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水平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港澳与台湾入境旅游流时间特征对比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流时间特征研究是旅游地规划、市场营销和景区容量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样本聚类法、基尼系数、季节变动指数和年际变动指数对1997年-2010年间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均不强,其中台湾入境旅游流季节性相对较强。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季节分布模式均呈"四峰"型,但是港澳入境旅游流季节分布曲线呈现明显的"双W"型,台湾入境旅游流季节分布曲线则呈现明显的"双M"型;②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市场仍是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但是其占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呈下降趋势;③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受国际旅游环境和国内旅游环境的双重影响,其中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受国际危机事件的影响更显著,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市场受中国大陆危机事件的影响更显著;④港澳台入境旅游流季节性变化受自然因素影响不大,主要受制度因素影响。制度因素中的公共假期因素是影响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年内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995年至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琦  杜忠潮  李玲 《资源科学》2009,31(6):994-999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本研究运用市场竞争态模型、地理集中指数,MapInfo软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年~2006年,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外国游客人数从730.32×104人迅速增加到2561.60×104人,年均增长率达12.08%;全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结果显示,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较稳定,而幼童市场数量增加较快;12年间中国入境外国游客的地理集中指数由30.29%减少到25.17%,表明入境旅游目的地逐渐趋于分散;②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分析,数量上东部地区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总量明显大于中西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在稳定中快速成长,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呈现波动起伏态势;1995年~2006年,东中西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均呈现逐年发散态势,地理集中指数呈现以2.09%、1.99%、1.01%的速率扩散;③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体现出“东渐西递”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游客主要选择北京、上海及周边城市,21世纪初出现“南下西递”趋势,目前呈现由沿海一带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集聚和中转指数的我国入境旅游省际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角度,利用空间集聚指数和中转指数,对我国入境旅游省际的集聚和中转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空间集聚指数和中转指数,对省际入境旅游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测量并据此对目的地和中转地级别进行分类。从入境旅游区的目的地功能和中转地功能,提出了我国九大入境旅游省际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可任意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的逐渐增多,以及追求新知识、新体验和享受健康欲望的进一步增强,旅游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以服务为主要业务内涵的旅游业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天然优势。首先,旅游业不存在有形商品市场普遍存在的物流瓶颈;其次,地域分散的游客资源非常合适通过互联网进行集聚;第三,丰富的旅游资讯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全方位展现;最后,旅游业务中的资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轻松转移。因此,研究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不但对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研究服务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以入境与出境为代表的国际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从入境旅游肇始,入境游客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28亿人次,增长近71倍。出境旅游从自有统计数据的1998年到2014年的1.07亿人次,增长了10.8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目的地与第一大出境客源地。入境旅游市场在优化中国旅游产业要素的供给结构、推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社宾模型研究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金融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金融发展能够正向调节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本集聚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创新要素集聚和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无明显调节作用;劳动力供给、城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李  吴殿廷  李泽红  王永明  乔路明  肖晔 《资源科学》2018,40(11):2168-217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跨境旅游资源整合是中国“一带一路”倡导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多核心”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地区、叶卡捷琳娜-秋明地区、新西伯利亚地区、环贝加尔湖城市群及中俄沿海地区;②自然旅游资源沿湖、沿河、沿边界、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③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根本,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人口数量等是影响其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同质性与互补性并存。三国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创新旅游合作开发模式,合力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国际旅游带”。  相似文献   

9.
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已成为旅游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2000—2018年的季度数据,运用QQ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非对称性,且随着二者所处的时期呈阶段性变化,在两个变量的极端分位数处联系最为密切.2)入境旅游在国民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时期下,探求中国经济转型的着力点是必须要做的事。通过对中国1994—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分别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信息化水平对旅游发展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分析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旅游发展水平在长期中存在越来越大的正向影响;另外,短期内旅游发展并没有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从长期来看,旅游发展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以及"合理定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华韩国游客文化旅游动机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楠 《资源科学》2011,33(5):881-888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游客的旅游动机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北京入境韩国游客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旅游动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因子分析萃取出四个旅华韩国游客的文化旅游动机因子(便利与信赖、物价与基础设施、节庆与信息、文化遗迹);聚类分析将旅华韩国游客分为四类,方差分析检验出旅华韩国游客文化旅游的差异性,在游客旅游行为方面:来华旅游次数、旅游形态、住宿环境、旅游目的、滞留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旅游信息来源的差异则不明显;在旅华韩国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婚姻状况、月收入两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其他方面的差异则不明显。最后,在分析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吸引力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春燕  白凯. 《资源科学》2011,33(5):905-911
本文以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的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各省的流向为研究内容,分别运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和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分析检验了中国大陆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大致呈逐年增强趋势,但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则呈减弱趋势;②在空间上,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随着年份的增加,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差距逐步减小。文后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在今后研究实践中应关注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刘军胜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16,38(8):1476-1490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②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③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④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14.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资源科学》2014,36(8):1635-1644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游客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及变动,采用亲景度理论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各类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并阐明了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对各市场竞争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要入境游客类型对各类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变化差异较大,近程客源市场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程度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远程客源市场则不明显;日韩为代表等传统客源市场与东南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客源市场游客对城市类型的选择性及变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呈现高度的地理和市场集中性,但集中程度逐步下降;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竞争态状况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入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偏好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变化及所引发的竞争态势变动提出相应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苏建军 《未来与发展》2012,(2):109-113,89
利用2001-2010年入境旅游消费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和旅游消费结构指数3个关键指标,分析了山西省入境旅游消费增长及其对国民消费的贡献。结果发现,山西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总体上"先升-后降-再升"的格局,其中,入境旅游物质消费呈下降趋势,而非物质消费呈上升趋势;从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看,各项旅游消费的结构变化较大,购物消费变动最大,住宿和交通消费次之,变动趋势最小的是娱乐消费;从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看,入境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超过1,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其中,旅游购物消费对零售品消费的促进作用高于旅游餐饮消费对社会餐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亚洲九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张宇  周葆华  沈惊宏  朱磊 《资源科学》2015,37(9):1871-1879
选取1997-2012年亚洲9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两者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①亚洲9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不同国家入境旅游与贸易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较大差异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4国属旅游推动贸易型,蒙古、印尼、新加坡和泰国4国属贸易促进旅游型,菲律宾属旅游与贸易混合型;③各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口、出口贸易间的互动作用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创新  马耀峰  王永明 《资源科学》2015,37(11):2100-2110
基于1993-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入境旅游的统计数据,引入全局K-Means谱聚类法,分别对1993- 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2年4个时间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热点区域和空间地域格局,进而划定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典型区域。通过典型区划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入境旅游的地域集中性特征鲜明;入境旅游典型区域具有梯级性;“典型区域”的内涵存在地域差异性;入境旅游的空间梯级结构已然形成。本研究以省域业绩指标的全局K-Means谱聚类法探索中国入境旅游的时空地域格局及其动态演进规律,旨在为从时空二元视角探索中国入境旅游“东入西渐”式演进的潜在机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嘉毅  陈玉萍  夏鑫 《资源科学》2018,40(7):1473-1482
基于2001—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与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就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样本时间段,空气污染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发展程度就随之下降0.309个百分点;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三个时段中,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都显著存在,随时间推进,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边际负向影响呈现阶梯式递增态势;政府干预、旅游资源禀赋在抑制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强度;将各省区分为高污染区、较高污染区、较低污染区与低污染区,发现无论处在何种空气污染区中,空气污染都对其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污染程度越高的区域,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19.
宁志中  杨蕾蕾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14,36(6):1125-1132
本文通过对全国三大陆地边境旅游片区(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陆地边境旅游发展战略、产品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依据中国边境三大片区(东北、西北、西南)2003-2012年间客源市场的有关数据,尝试采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三大片区的入境旅游在2003-2012年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入境客源量均呈现出一种拉伸型的"N"形曲线,且入境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短;②入境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地域近邻性特征:东北片区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西北片区主要集中在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西南片区则主要集中在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3个片区的国际旅游市场均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