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新闻人,韬奋奖一直是我内心最脆弱的那部分。因为它的神圣庄重,因为它的难以企及。我几乎从来没有把它和我联系在一起———直到报名前我们的宣传部长张江说了一句话:辽宁日报进报亭进家庭需要业界学界的认可。86位评委,33位候选人。在这样激烈的角逐中居然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全运会开始之前,我接到采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任务.当时我刚进报社才一个多月,什么经验也没有,要采访罗格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我感到非常紧张.又因为晚报只争取到一个采访名额,我必须连文字带摄影一个人扛起全部的活,一点马虎都不行.  相似文献   

3.
那天我上山散步,遇到一位卖龟者,因为好奇,站在旁边观看.卖龟者极力向我兜售.虽然乌龟相貌丑陋,不怎么招人喜爱,但是它性格稳重,生活俭朴,而且生命持久顽强.我想了想,就兴冲冲地把它买回家了.  相似文献   

4.
“我爱阳光,因为它是金黄的;我爱天空,因为它是湛蓝的;我爱小草,因为它是嫩绿的;我爱枫叶,因为它是火红的;但是,我更爱生活广播,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2005年3月1日,河北乍活广播开播周年特别节目中,一个12岁的小听众用她童稚的声音朗诵了这首她自己创作的小诗。而一位年逾花甲的书法爱好者则在纪念册上留下了一行笔力飘逸的行书“活色生香入味来”。  相似文献   

5.
进了宣传队,又进编导组 1971年,我还在陕西省延长县黑家堡公社李家湾大队插队.那年初夏,陕西汉中012工厂招工,据说是制造飞机发动机的国防厂,在老山沟里.我因为父亲还没"解放",家庭出身一项政审不合格,没有走成.我的情绪波动不大,照样每天上我的山,出我的工,挣我的工分;照样吃我的饭,唱我的歌,同婆姨女子嬉耍打闹.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8,(1)
文滴识编(一)——我和报刊编辑的交往文/屈超耘从18岁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到现在已经40多年的时光了。如果是一位多才之士,40余年所写的作品,不说是给文海中汇进的是一条小河,也起码是一泓小溪。可我因为才疏学浅,汇进的却是不值一提的几滴水珠。然而就...  相似文献   

7.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流行歌曲铺天盖地掀起的日子里,我仍然爱唱<小草>.因为它纯朴、实在,更因为它那独特、可贵的精神,二十多年来,一直伴随、鼓舞着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4年度金华市新闻摄影好作品评选刚刚揭晓,我拍摄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见右图)组照获一等奖。得知我的摄影作品获奖了,不仅我所在的综合新闻部领导、同事表示祝贺, 报社摄影部有的摄影记者也流露出了羡慕的目光。为什么?因为我是一名文字记者、编辑,并非摄影记者。1、抓住机遇,揿下快门回顾拍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这组获奖照片很有意思。去年11月8日上午8时,我接到金华市中心医院一位通讯员打来的电话,说该院有一位来自义乌的四胞胎产妇刚送进手术室进  相似文献   

9.
以前看电影《猛龙过江》,李小龙饰演的角色刚到意大利时,言语不通.进餐馆点菜,先是连声鸡蛋、鸡蛋,后来又连声egg、egg,服务员还是不明白,最后不得不在菜单上胡乱比划了几样.结果端来一看,都是汤类,连吸带喝地吃完,周围人都很奇怪地看着他.这个情节令我印象很深.因为十年前第一次去香港开会时,面对全是粤语的菜单,我也是无所适从,只有奶茶和面包还算认识,于是点了这两样.结果餐后饿坏了;晚上到一位在中山大学读博的老同学那里,总算用她从内地带来的蔬菜和方便面填饱了肚子.  相似文献   

10.
别了,手稿     
别了,手稿谌容这次《人到老年》成册时,上海文艺出版社来电要我的手稿,可让我出了一身汗。因为我没有手稿。自人人这台电脑进了我的书房,两年来,我与它为伍,朝夕相伴,苦乐共享。我在它的键盘上敲来敲去,直到摸清了它的习性,建立了感情,又拿它写开了小说之后,简...  相似文献   

11.
廖雯颖 《青年记者》2010,(13):51-52
去年10月,全运会开始之前,我接到采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任务。当时我刚进报社才一个多月,什么经验也没有,要采访罗格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我感到非常紧张。又因为晚报只争取到一个采访名额,我必须连文字带摄影一个人扛起全部的活,一点马虎都不行。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的衣兜里总是藏着一本小小的农历本,无论是几年前我在三尺讲台播种的过去,还是坐机关“爬格子”的现在,它总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时刻陪伴着我,倾听我的酸甜苦辣,给我以前进的力量。我的农历本就是大街小巷摆地摊卖的二元钱左右的小本本。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月10日,我在北京环球贸易中心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2013年图书订货会,熊培云、许知远、梁文道谈"写作的轻与重".再次坐在这个会议室,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又一年过去了,去年此时,《渤海早报·悦读周刊》刚刚创办不久,我第一次参加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特别场,资中筠、章诒和、杨照谈"时代与人".前两位是生在民国、长在共和国的传奇女性,一"洋"一"中";一位善于谈道理,一位长于讲故事;一位平静如水,一位热情似火,那场沙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如今已很难再找到像她们两位这样经历如比丰富、著作如此多面的写作者了.  相似文献   

14.
杰里米·里夫金是在我早期阅读史上留下过深刻印记的一位当代作者.事实上,我一看到他的名字,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那土黄色的封面和暗淡粗糙的书页.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它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引发的观念冲击波似乎仍在让我战栗!正因为如此,2012年盛夏,我顺从别人的推荐,买了本里夫金的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打算有闲时翻一翻,尽管这本书的主题与我当下的研究和阅读兴趣已经相去很远了.不料,我的这一举动在朋友中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议论.  相似文献   

15.
初学新闻时,我有一次独特的经历,至今难忘.因为,它使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新闻.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陕西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矿段孝文:我很喜欢《新闻与写作》。因为它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上的朋友。起初,由于自己的基础差,投出去的稿子都不见音讯。后来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从1990年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经过学习与实践,我初步掌握了采访、写作的知识和技巧,写作水平有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吉响 《出版参考》2015,(11):20-21
1989年,我在河北省辛集市租赁了一爿橱窗,利用毗邻新华书店的地理优势,开始了书店 寻梦之旅. 开书店第一位的工作是组织货源.我最初开书店是九十年代,处在一个精神荒芜,思想断层,文化建设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时期,多少读者嗷嗷待哺,图书稀缺,难寻,读者买不到一本字典,买不到一本《唐诗三百首》,农村紧缺的种植养殖类的书更是不知何处求购……读者那一双双兴奋中透着紧张、机灵中写着期盼的眼神,多少年来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为了访书求书,我跑郑州,进西安,赴济南,四处游荡,八方寻觅,后来赶到了北京,参加了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北京书市.从此,我找到了进书的途径,和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我是怀着惊讶,感慨、沉思一系列情感看完韩国申宜真所作的<不必牺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读到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通常都会怀抱书香,寝食难安.之后,我连续阅读了这个系列的另外三本,并把它推荐给了周围的十三位女性朋友,第十四位是我的母亲.这十三位中有十二位朋友在一周内都发来消息告诉我:"书里说的就是我,这简直就是解救我的魔咒啊!"  相似文献   

19.
孟广均 《图书馆论坛》2003,23(6):33-33,72
1 .2 0年前在教材中 ,6 - 7年前在文章中 ,迄今在授课中 ,我一直都坚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不论是机构、过程 ,还是资源、事业 ,归根结底都是研究对它们的管理。这就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核心。有些学者将我归入“管理说”学派 ,可能源起于此。2 我还借用现代管理学的思想 ,进一步提到 :关于管理 ,国内外专家对它的涵义做了许多解释 ,有的把它作为一种工作 ,因为它包括技能、工具和技术 ;有的把它作为一种过程 ,因为它包括决策、计划、实施、监督和评价 ;有的把它作为一门学问 ,因为它是一门到处都可运用的系统化知识 ;有…  相似文献   

20.
林夕  一元 《出版参考》2004,(12):13-13
那天我上山散步,遇到一位卖龟者,因为好奇,站在旁边观看。卖龟者极力向我兜售。虽然乌龟相貌丑陋,不怎么招人喜爱,但是它性格稳重,生活俭朴,而且生命持久顽强。我想了想,就兴冲冲地把它买回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