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CT技术进行岩土体损伤特性的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CT技术的技术优势、发展现状、检测原理,简述了CT技术在岩石常规加载下对损伤特性、特殊环境下岩石结构细观损伤特性以及土体结构性等岩土工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该领域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复合土钉墙是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新的挡土技术和先进的岩土工程加固支护方法。论文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结合昆明软土地基的特性,分析和研究复合土钉墙在深基坑中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3.
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工程是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新学科。它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流问题。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将融取吸收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今后主要集中在土的本构模型的研究、沉降控制设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基坑工程围护体系的稳定和变形、地基处理技术和复合地基等11个方面的研究领域。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持续发展的时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都是其它国家不能相比的,这给我国岩土工程研究跃身世界一流并逐步处于领先地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岩土材料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致使传统理论在模拟和预测岩土工程问题经常显得无能为力。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有了广泛应用,例如岩土参数的优化智能识别和预测、边坡变形的长期预测、基坑开挖过程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以及盾构隧道的变形和盾构机刀盘参数的预测和更新等。为此,本专辑收集了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潜力,希望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推动岩土工程的智能化发展,为实现岩土工程智能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在2016年6月14日正式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基金委将重点支持与"绿色"(以环保为代表)和"蓝色"(以海洋、能源能为代表)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由于岩土地基是大多数环保和能源相关活动(如城市废弃物的填埋和覆盖、液岩气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开采)的最终承载者,岩土工程师和环保、能源相关领域的学者在过去的30年里紧密合作,以应对人类在这两大领域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同时也催生了两个重要的交叉学科,即环境岩土和能源岩土。可以预见,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凸显,针对环境岩土和能源岩土的深入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以此为背景,香港科技大学主办了"第一届环境岩土和能源岩土国际会议(Ge Ge2015)",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探讨以岩土工程科学问题为载体的环境、能源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协办,并得到了香港岩土工程学会、香港工程师协会岩土分会以及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下属两大技术委员会(TC215环境岩土和TC308能源岩土)的联合支持。参会人员包括多位外籍院士、"朗肯"讲座人、"太沙基"讲座人以及环境岩土和能源岩土领域的国内外优秀学者。为了分享此次国际会议的成果,会务组筛选了部分优秀的会议论文摘要,并邀请相关作者撰写成全文。经过国际同行专家的评审,最终8篇文章入选本期特刊。第二届和第三届环境岩土和能源岩土国际会议(Ge Ge2017和Ge Ge2019)将分别在浙江大学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举行,继续探讨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岩土材料(如黏土、砂土、岩石和混凝土等)在颗粒尺度上均具有独特且明显的微观结构(如组构、粒径、颗粒形状、矿物组成、接触模式和内部孔隙等)。这些颗粒尺度的微观结构较难直接观察,但对岩土材料的宏观物理力学行为(如剪切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有着显著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新型岩土工程材料(如纤维增强土和生物加固土)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微观结构。岩土材料微观结构对材料工程性质的影响促使人们采用更加先进的理论、实验和数值方法对其进行探索,从而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宏微观力学的认识与理解。为分享岩土材料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本专辑收集了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涵盖了颗粒-颗粒和颗粒-流体相互作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观测技术及其应用、颗粒破碎和颗粒形状的影响、岩石裂隙扩展等方面。希望本专辑能加强读者对各个研究领域的理解,并进一步推动多场多尺度问题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透明土实验技术平台是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实验平台之一。基于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非嵌入式可视化观测岩土工程中土体内部位移场、渗流场及温度场等,探讨地下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分析传统岩土工程可视化实验与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本文研发了透明土实验技术三维测试平台,主要包括透明土材料制配、图像采集和数据后处理分析等三大模块。与基于CT、MRI等可视化实验技术相比,该实验平台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价值高以及可推广性强等特点,应用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地下结构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喷锚挂网支护是目前高陡边坡防护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支护方式,它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是一种先进的支护加固技术.喷锚挂网支护是通过在岩土体内施工一定长度和分布的锚杆,与岩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弥补土体强度不足并发挥锚拉作用,使岩土体自身结构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保证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岩土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随之加强,岩土工程的应用步伐也随之加快,相应的各类岩土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水土流失、森林草地的破坏、气候失调、水源短缺、污染严重、垃圾成灾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导致了岩土承载力下降,各种岩土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研究分析了多种环境岩土问题,并对环境岩土工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岩土工程破坏以及灾害往往伴随着大变形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变形数值模拟方法在岩土工程领域有了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物质点法(MPM)或者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SPH)模拟边坡垮塌、软土地基中的基础沉降或失稳,利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法(CEL)分析隧道破坏对临近地下结构物的影响等。为此,本专辑收集了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岩土工程大变形模拟技术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潜力,希望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应用现状,并为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岩土测试技术是土木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教育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基础工程等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建筑、道桥、水利、市政等工程行业越来越趋向综合化,不同行业间的合作也日益密切,行业壁垒破除的趋势明显。岩土测试技术作为跨行业、跨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传统教学存在教程、课程、实践、学时、考核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兴教育模式对岩土测试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是课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Geotechnic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remains can provide new data and distinctive viewpoint for research on soil mechanics. Two Jiangnan Tu-Dun tombs historical remain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in situ and laboratory geotechnical test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man-made earthworks, especially ageing effect on consolidation and direct shear, and compaction properties of earth fil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降雨入渗作用下排水钉的排水性能及其对土体渗流场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试验、建立排水钉数值模型、定义流量函数模拟降雨入渗过程,分析排水钉排水量及土体中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排水钉排水量不断增大直至最大值,排水量处于最大值一段时间后,土体表面积水入渗完成,排水量开始大幅减小。 随着降雨入渗的发展,各监测点处体积含水率均达到土体饱和体积含水率,各处孔隙水压力值由负变正,降雨停止后,由于排水钉的排水作用,各处体积含水率均不断减小,最终,各监测点处体积含水率均小于初始状态,孔隙水压力值由正变负。 数值模拟结果能与室内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说明排水钉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可有效解决工程中降水的排出问题,能够为工程的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e scale of fluctuation is one of the vital parameter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andom field theory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fluctuation function method and weighted curve fitting method were presented to make the calculation more simple and accurate. The vertical scales of fluctuation of typical layers of Tianjin Port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a number of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data, which can be guidance to other projects in this area. Meanwhile, the influences of sample interval and type of soil index on the scale of fluctuatio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ich, the principle of determining the scale of fluctuation when the sample interval changes was defined. It can be obtained that the scale of fluctuation is the basic attribute reflectin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herefore, the scales of fluctuation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il indexes should b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non-correlation distance method was improved, and the principle of determining the variance reduction function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Historicalremainswerenormallymadefromsoilorrocks,andconstructedin/ontheground;soitdidnotcomeasasurprisewhentheywerefoundtoberelatedtogeotechnics.Ontheotherhand,sincethesehistoricalremainsoftencontainedlong-terminformationonpropertychangeandstabilitychangeofearthworks,analysisofsuchinformationmayhelptoclarifysomeageingeffectsproblemsinsoilmechanics(Nishida,1992).Thisgeotechnicalengineeringresearchinvestigatedtheearthfillcha-racteristicsandconstructiontechniquesemployedinthecons…  相似文献   

16.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岩土工程的特点和我校的地质教学资源优势,构建以地质为特色的岩土工程专业方向具有竞争优势,周口店地质实习基地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构建地质特色岩土工程方向的基本保障。根据多年的周口店地质实习教学体会,提出了适于岩土工程专业方向的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内容、要求和相应的实习时间,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液氮冻结的现场实施情况,结合工程背景资料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并与现场实测成果验证,系统研究液氮冻结过程中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液氮冻结通过沸腾吸热与对流换热方式达到降温冻结的效果,相较于盐水循环冻结方式,液氮冻结效率高,周期短;但其冻结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在竖直方向上存在较大温差,温度最低区域分布在液氮沸腾区范围,而水平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温度场中低温区域并不在两排冻结管之间均匀发展,冻结区域向连续墙方向发展的速度比土体方向发展速度快。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液氮冻结加固设计、施工的优化建议,为今后液氮冻结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金属表面处理领域中传统磷化工艺被取代将成为必然。硅烷技术是金属表面处理的最新发展方向,它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不产生废渣等优点。目前硅烷技术在家电、汽车等陆地上应用的涂装前处理领域中已逐步取代磷化,但在海洋环境中的工业化应用国内还未见介绍。文章介绍了将硅烷技术应用于海工装备防腐领域的意义,从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硅烷膜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了进行海上钻井隔水套管接头硅烷化处理系统设计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同时指出要全面推广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Tianzilingwastelandfillbuiltin 1991toproperlydisposeofmunicipalsolidwaste(MSW)hasadesignedservicelifeof13years.Itwasfilledstagebystageatthebeginningoftheelevationof 50 .5m .Bynow ,thelandfillhasreachedthelevelof 10 2 .5m ,whichex ceedst…  相似文献   

20.
The valley shaped Tianziling landfill of Hangzhou in China built in 1991 to dispos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was designed for a service life of 13 years. The problem of waste landfill slope stability and expansion must be considered from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for which purpos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SW in the landfill, some of whose-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by common geotechnical tests, such as those on unit weight, water content,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pecific gravity,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compressibility, etc.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direct shear test,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and static and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s. Some strength parameters for engineering analysis were obtained.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9508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