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严复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家、教育家,更是伟大的翻译家。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信达雅",首创了中国完整的翻译"标准",对学界的影响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余波不绝。本文将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一下翻译"标准"和"信达雅"的文化根源,以期更深地理解严复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
该文绕开“信达雅”字面意义的演绎,直面严复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对之依恋这一事实,追踪其翻译思想与传统文章意识的渊源,试图说明,“信达雅”中的“雅”,是中国传统“文章”观念的产物。以此廓清严复翻译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翻译界所有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当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清代严复的“信达雅”。而林语堂、傅雷、钱钟书等翻译工作者在“信达雅”这一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翻译理论又有所创新。从一种新的高度对“信达雅”作了进一步的深化。由此可见,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理论,其生命力的强大和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4.
严复在《译例言》中所表述的"信达雅"在翻译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对"信达雅"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而且大多未能正确恰当地引用原文,而《译例言》原文确实又比较难懂,因此有必要对《译例言》及其所述"信达雅"作彻底的研究分析。本文先对《译例言》全文进行校勘和解释,解决文本的正确理解问题,接着根据《译例言》画出"信达雅模型图",揭示"信达雅"实际所指对象,并深入分析"信达雅"的含义,最后分析出严复事实上还对译者提出了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代之初,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翻译理论。当前,人们对于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理解,在具体内涵、三者之间关系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争议。信达雅理论是我国传统与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信达雅理论的发展尊重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遵循灵动的、活泼的翻译准则。我们应从信达雅翻译理论中汲取精华,完善和发展信达雅理论,创立我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后人也将"信达雅"奉为"三字真言",神圣不可侵犯。然而,此"信达雅"非彼"信达雅"。那么,严复本人所推崇的"信达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针对这一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是后人混淆了严复对三者的定义与自己的定义。另外,翻译研究应有不同的中观理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一论独霸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1):87-90
严复的"信达雅"是翻译界广泛认可的翻译标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严复翻译标准的研究颇多却渐入瓶颈。该文试用语用学当中的合作原则,对严复的翻译评判标准进行深层次的阐释。通过将质、量准则和"信",方式准则与"达"以及量准则和"雅"进行比较和阐释,从语言学的多个层面阐述合作原则如何细化支撑"信达雅",为"信达雅"提供了可量化的评判标准,丰富了"信达雅"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翻译标准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比较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试图从思维方式差异和理论基础厚薄等两方面分析造成中西方翻译标准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促进翻译理论研究和指导翻译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翻译史,严复自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对我国翻译的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从笔者对英国著名女作家A.S.拜厄特的文学评论集《论历史和故事》的部分章节翻译的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信达雅"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目前的实用翻译理论建设结果来看,我国的实用翻译理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实用翻译的实践。鉴于此,以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实用翻译研究与理论发展的情况,从"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是我国实用翻译理论建设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 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 ,然后简要阐述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说及其发展 ,最后分析了两者的相通和相异之点 ,以及翻译理论界新旧交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媛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9+173-169,173
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及德国功能主义学说的"目的论",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的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特点。严复的译论带有浓厚的中式思维特点,倾向于主观、感性;而"目的论"受西方理性分析思维的影响,则倾向于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志远 《文教资料》2009,(15):54-56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理论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作者回顾了"信达雅"标准的提出及其引起的翻译标准大争论,指出翻译理论的构建必须在继承中求发展,我们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信达雅"这一标准并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最后,作者在对一些翻译实例的分析探讨的基础上,肯定了"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信达雅”是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指导翻译的原则,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该文旨在结合“信达雅”,对罗经国和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下简称罗译和林译),探讨“信达雅”理论在《兰亭集序》译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佳 《海外英语》2014,(21):179-180
"信达雅"是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指导翻译的原则,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该文旨在结合"信达雅",对罗经国和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下简称罗译和林译),探讨"信达雅"理论在《兰亭集序》译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奈达和严复是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动态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严复从《天演论》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翻译中提出了信达雅原则。二者的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方面。通过比较,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构建标准,而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7.
顺着全球化的趋势,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增多,西方翻译理论的地位不断提高,而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却不断遭受贬低。作为中外翻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和“目的论”也是学者们长期以来比较的对象。该文通过比较“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和严复的“信达雅”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旨在加深对二者的认知和思考,重新思考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百多年前,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随着全球化以及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翻译工作者对于“信”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认识。黄忠廉先生基于“信”提出了变译。然而变译多被局限于科技翻译领域,甚少将其放在文学翻译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该文以布莱克的《浮生六记》译本为例,探讨变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及外国翻译理论的引入,译学家们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提出了不少的质疑与批评。在这种情况下,试对翻译标准进行另一种表述,即依、意、艺(以下简称3Y标准),以期丰富和完善"信达雅"翻译标准,使其更符合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和情况,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翻译的标准与目标,翻译界始终有争议。约九十年前严复提出的译事“信达雅”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我国翻译界视为有形无形的准则。“信达雅”作为一个升华了的准则,是超越时代并在长期实践中证明为可行的。问题是将这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信达雅”作为一个整体要求,信是核心。翻译总的来说是个媒介,译者不是原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