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震城 《体育科研》2007,28(6):72-74
通过对上海击剑队男子重剑项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从而提高击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为我国击剑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黄健荣  陈洁 《体育世界》2012,(5):110-111
击剑运动是一项激烈对抗,攻防转换多变的格斗性竞技项目。击剑运动员最具有影响的专项力量能力应该是"速度力量",而促成"速度力量"的关键就是核心力量。本文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寻找适合击剑运动员所需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提高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专项力量,从而提高击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为我国击剑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信息量与认知风格对击剑运动员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全 《体育科学》2005,25(8):33-38
研究了信息量与决策风格对不同水平和性别的击剑运动员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被试为国家击剑队、江苏省击剑队和江苏省体校的花剑和重剑运动员,以及江苏省现代五项队重剑运动员,共89名。用MANOVA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水平和信息量是影响击剑运动员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优秀组花剑和重剑运动员在决策速度上具有绝对优势,不仅远远快于一般水平组运动员,而且也显著快于普通高水平组运动员。信息量主要影响击剑运动员的决策准确性,但对花剑和重剑运动员的影响不一致。认知风格影响花剑运动员的决策准确性,认知风格和性别共同影响重剑运动员的决策速度。提示,决策速度可以作为高级击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也是普通高水平运动员在向优秀级迈进过程中的训练要点。  相似文献   

4.
对女子重剑运动员时机感的培养与训练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促进击剑运动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何钢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53-54,68
为确定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结构特征,从中挖掘出运动素质训练的重点,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表明: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是以力量柔韧因子、专项力量因子、动作速度因子、基础耐力因子、速度耐力因子、灵敏因子六大类素质进行排序,其中力量柔韧素质是中、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中的主导核心要素;在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优先发展力量柔韧素质,但同时注意其他素质的均衡发展,以取得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理论模型提出以来,其项目实证的范式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以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领域研究课题《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进行了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方法学释义.主要研究结论为:普适性角度,应用Excel数据库和matlab程序,可以建立不同项目、不同水平、不同时间特征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模型;专项体能、协调能力、竞技表现力是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它们对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演化升级起着关键作用;专项体能是我国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相对稳定,但在选择性打击下极易受到攻击,协调能力、专项体能、竞技表现能力、思维能力是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群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差,运用“结构式”方式发展竞技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核心力量训练的视角,对辽宁省少年女子排球队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协调性、柔韧性等运动素质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实施为期3个月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训练前、后运动员弹跳、移动、挥臂、协调、腰腹和核心6类16项运动素质指标及其身体平衡能力改善与提高,归纳总结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结果显示,核心力量训练后,辽宁省少年女子排球队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均有所提高,尤其是腹背力量、核心区稳定性指标(两头起提高了7.30次,背起增长15.70次,P<0.01;俯桥、仰桥、侧桥成绩分别提高26.10 s、20.00 s、23.80 s,P<0.01),说明核心力量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练习动作针对性强,训练效果比较明显;运动员双脚站立静态平衡水平、左右脚站立静态平衡水平、双脚站立动态平衡能力均有所提升(P<0.05),运动员核心区域深层的肌群的稳定性、神经-肌肉的协调、身体重心平衡控制能力提高,核心力量训练实效性强.  相似文献   

8.
女子七项全能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七项全能分别由跑、跳、投三大类田径单项组成的综合性独立项目。技术要求全面,要求运动员能跑、会跳、善投。七项全能运动以速度为核心、素质为基础、技术为栽体。训练中强调以发展动作速度来提高各单项水平;以发展速度能力,促进速度耐力的提高;把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技术水平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就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三级如何衔接,及三跳比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应更新训练理念,提高专项训练水平;进一步完善女子三级跳远速度、力量、跳跃能力方面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国国内击剑运动的发展,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赵传杰在我国击剑运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击剑运动虽然人数上不断增加但是各剑种之间发展不平衡,男子花剑,重剑,女子重剑发展的比较乐观”,由于男子佩剑在08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异军突起,给了我国击剑新的活力,而女子花剑的发展相对有所减弱。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制定法规和科学的赛制,提倡科学化训练为途径,加强培养后备力量,提高裁判员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核心区训练传入我国并指导竞技训练多年,丰富了体能训练体系,促进运动员体能素质整合,但不少关键性的问题仍未明晰,影响了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训练的实效性。理清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关系;归纳国内外学者对核心区训练价值的不同认识;论述核心区训练的消极价值:影响训练负荷强度选择;降低运动功率输出;扰乱神经肌肉功能适应;忽视运动训练系统特异性。主要观点认为:核心区训练主要属于基础体能范畴,这区别于高强度的专项训练;竞技运动项目对训练界面和器材造成的不稳定性具有选择性;自由重量实现在稳定平面的非稳定性刺激,能更好的满足专项需求。  相似文献   

12.
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控制身体重心,使人体核心区域保持稳定,并有效的传递力量,减少无效做功,可以作为短跑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通过对苏州市业余体校10名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的核心力量训练,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以及专项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组专项素质、专项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后的追踪测试与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了解其核心力量变化的特点、规律,探寻稳定与非稳定对核心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体育学院2011级平均年龄为20岁,参与体育锻炼年限为5±1年的女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A、B、C三组,除均参加正常术科课锻炼外,A、B两组还要分别参加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1h的非稳定与稳定核心力量训练的干预,C组为对照组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8周训练干预结束后,三组均继续参加正常术科课的锻炼。本实验采用"智能核心肌力诊疗系统"等多种仪器,进行5次追踪测试受试者不同阶段核心肌力、人体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多项指标。用SPSS16.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进行三组不同阶段数据对比;不同阶段数据变化量组间对比。结果:(1)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的受试者比未干预核心力量训练的对照组在核心区等长肌力有显著性差异;(2)在停止训练后,采用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组核心等长肌力的下降趋势相比采用稳定核心力量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与建议:(1)稳定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核心区等长肌力;(2)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对延缓核心区等长肌力下降有一定帮助;(3)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难度较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提高肌力的效果。建议在体育院校女大学生体能训练中适当增加核心力量训练,尤其是非稳定形式的核心力量训练,以帮助增强核心区力量素质,为今后顺利完成专选课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理论,对上海女子花剑队三线运动员的选择反应时进行训练、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一些反应时的专门训练方法是否能短时间内缩短花剑运动员的选择反应时,提高运动员反应速度,为更好的促进上海女子花剑的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验法对参加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江苏省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和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江苏队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期间的生理学指标进行跟踪测定、评价,对训练进行了调控。研究表明:用心率、心功能指数、尿蛋白、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斯坦格试验与汉契试验、无氧闽等指标评定中长跑运动员赛前的机能状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需结合项目的特点和训练实际,加强监控和调控,进行综合分析;中长跑赛前训练安排应以专项素质为主,突出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速度力量在中长跑项目赛前训练要给予重视,负荷的安排是赛前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核心力量训练引起国内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尤其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中已被相当一些教练员所接受,为了明晰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核心稳定性训练成为分析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关键。增加的这一不稳定因素不仅是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难度,而且为传统力量训练增添了鲜活的因素,它从训练理念到训练方法等方面为传统力量训练作出了的补充和发展,今后如何将这种基础性的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融合将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根据国际上核心区训练研究最新进展,结合当前我们在核心区力量训练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误区,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力求将核心区力量训练的概念、内涵、外延阐释清楚,以体现该研究的国际最新动向,并解决目前我国在核心区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概念模糊、内涵不清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核心区力量包含核心稳定性力量和核心动力性力量,是一个二元概念;在影响稳定性的三个子系统,即控制子系统、主动子系统、被动子系统之外还有一个调节子系统--呼吸系统;核心庆力量训练分为静力性力量训练和动力性力量训练两种,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这两种方法要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核心力量训练是目前世界上经常采用的训练手段,且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短跑项目非常注重核心力量训练,尤其是基础力量训练阶段.为了深入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短跑运动员基础力量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法,对相关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10-12周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在维持短跑运动员身体平衡并为下肢发力提供支撑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在短跑运动员连续运动不稳定的状态中表现尤为明显,其训练作用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力量训练方法.针对短跑项目的专项特征和当前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核心力量训练运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Core” exercise is a basic part of many physical training regimens with goals ranging from rehabilitation of spine and knee injuries to improving athletic performance. Core stiffness has been proposed to perform several functions including reducing pain by minimising joint micro-movements, and enhancing strength and speed performance. This study probes the links between a training approach and immediate but temporary changes in stiffness. Passive and active stiffness was measured on 24 participants; 12 having little to no experience in core training (inexperienced), and the other 12 being athletes experienced to core training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a 15 min bout of isometric core exercises. Passive stiffness was assessed on a “frictionless” bending apparatus and active stiffness assessed via a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Short-term isometric core training increased passive and active stiffness in most directions for both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participants, passive left lateral bend among experienced participants being the excep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groups.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specific isometric training exercise approach tested here can induce immediate changes in core stiffness, in this case following a single session. This may influence performance and injury resilience for a brief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