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军宝  李芳 《科技广场》2012,(4):218-2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和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扩张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容量大且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不仅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同时在金融服务领域也加大了投资。跨国公司并购是一种市场行为,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跨国公司在华的大肆并购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考虑,来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技术战略与我们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引言 通过吸引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同跨国公司合作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势头强劲,尤其是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更是开始了大规模、系统化的对华投资,行业遍及电子、化工、交通、医药、建材、机械、食品、轻工、农业以及商业、金融、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这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活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技术、市场以及管理方面的动力和活力,对我国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作用与期望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技术战略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对策,更好地利用其在华投资,达到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目的。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其资金额之巨大,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国际性技术垄断。当今世界,3.5万家跨国公司及17万家子公司控制着全球80%的新  相似文献   

3.
农业跨国公司在战略部署方面,从战略、意识和操作层面对我国进行全面侵略:在战略层面进行政治施压、技术占领;在意识层面实施观念颠覆、舆论造势;在操作层面则是投资合作、市场控制。在扩张过程方面,农业跨国公司首先从源头掌控种子市场,再利用其资本、技术等优势,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控制定价权,抢占市场份额,威胁我国农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1994年发表的世界银行投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跨国公司及海外直接投资对世界生产和就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提高。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日益扩大,加速了生产和服务的国际化步伐,从而促进了世界就业、人力资源和产业之间关系的调整。”据1994年世界银行投资报告对世界最大的20家跨国公司排行榜(不含从事银行和金融业的跨国公司)统计,海外资产扩张迅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溢出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主要推动力,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已成为引进外资的一种新形式。在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投资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研究和开发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益,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利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产生的正面影响,减少甚至规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造成负面影响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葛和平  曹家和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78-179,185
自从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在我国建立第一个外资研发实验室以来,跨国公司纷纷到我国设立R&D中心。特别是1997年我国实施“鼓励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办法”之后,一些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掀起了对华R&D投资的热潮。显而易见,随着我国对跨国公司的投资环境由紧到松,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的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我们应如何面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而采取的相应策略,扬其长避其短,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研完与开发(B&D)是跨国公司的核心职能之一,也是跨国公司全球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长期以来,为了防止创新技术外溢,跨国公司普遍将其B&D活动置于公司总部的严格控制之下。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一改过去将其R&D活动集中于母国的传统做法,开始向海外进行大量R&D投资,本文基于跨国公司R&D全球化迅速扩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扩张的动机及组织结构,并简要评述B&D活动本地化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整分析,以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R&D投资为视角,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实证分析.首先对FRD和CDP两组变量进行协整分析,验证跨国公司R&D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次对跨国公司R&D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最后对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鼓励其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成效明显,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掀起的投资浪潮更是与其国家政策密不可分。研究其扶持性政策的组成和要点,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为我国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资源科学》2011,33(5):935-941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度则逐年增大。因此,各省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节约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98-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法,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信贷扩张与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从全国的总体来看,信贷扩张和研发投入对经济总量增长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研发投入的作用强于信贷扩张;研发投入对经济质量提升同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信贷扩张则相反。此外,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推动作用最强,中西部的推动作用较弱。“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既需要信贷扩张形成的资本要素,更需要研发投入形成的创新要素。  相似文献   

13.
60年前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为解决国民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和研究方向。从宏观来看,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和高等教育扩招是我国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加大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也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刘奎  王健 《资源科学》2021,43(4):764-775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采取"以地生财、以财养地"的城市土地经营模式,凭借土地出让获取土地收益,并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投资,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但土地经营对城市规模的空间扩张机制仍有待理清.基于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和城市建设投资两个维度,本文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土地经营驱动的城市空间扩张理论逻辑,选择2003-2017年...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本文从企业税负、利润水平、现金流量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全面考察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将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企业现金流出。提高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必须警惕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提高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6.
杨晓锋 《情报杂志》2021,(4):57-66,56
[目的/意义]研究《能源宪章条约》主要内容、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功能,可为构建上合组织下的能源安全体系和"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贸易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和能源行业实践,提出了能源安全范式的演变,深入分析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其次,以《能源宪章条约》的历史演变、主要内容为依据,重点分析其作为欧洲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工具所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能源宪章在中亚的扩展及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和我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投资现状,以典型能源投资案例说明了《能源宪章条约》的"双刃剑"作用。[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能源宪章条约》客观上对我国海外能源合作造成了一定的挤压和竞争,但加入国际能源组织,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运作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佳选择。因此,通过多边磋商,待宪章条约完善其内容和机制之际,采取再加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此外,宪章条约在多维度能源安全目标、能源市场竞争机制、能源安全的地区合作体系、能源跨境运输机制以及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等领域为我国提供了成熟的范本,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扩大市场空间,诱发更多的研发投资,从而提高技术进步。基于2001—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首先,道路和通讯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其中通讯基础设施投资的促进作用略大。其次,分时间段来看,两类基础设施投资均在2008年之后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均有下降;分地区来看,两类基础设施投资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大。最后,门槛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支出均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门槛值的增大,不论是道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通讯基础设施投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15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STATA 14.0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实证分析资本结构、企业规模、股权结构、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等因素对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影响,为提升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股权结构中股权制衡度、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无显著相关关系。通过适当的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研发人员投入、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促进研发成果高效率转化、合理分配股权结构等手段提高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经济周期阶段考察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强度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扩张期,金融效率提高与信贷期限结构改善可有效促进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其中,前者促进作用更强;但在经济紧缩期,由于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对研发投入的挤占效应,金融效率提高与信贷期限结构改善对研发投入强度有负向影响,且后者影响力度更大;分区域研究后发现,该挤占效应在东部区域最强。此外,金融规模增大在经济扩张期不利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而在经济紧缩期对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作用有限,该现象在东、西部区域尤为突出。因此,针对不同周期阶段为各区域合理定位科技金融政策,并着力规避固定资产投资对研发投入的挤占效应,是有效利用金融手段促进创新投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宛秋  邢悦 《科学学研究》2017,35(6):886-895
本研究以2008-2013年主并企业为A股上市公司的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证实了企业的后续研发投入对技术并购后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进而,论文研究了并购支付方式、主并企业融资约束与并购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主并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融资约束的主并企业在技术并购后的研发投入力度反而更大,原因是高融资约束使它们在并购中更倾向于选择非现金支付,从而减少现金流量的外流,提高并购后加强研发投入的可能性。同时,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削弱主并企业融资约束对并购现金支付的负向影响以及并购现金支付对研发投入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