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河南省9名男子游泳运动员跟踪检测心功能指标两年,以寻找各参数指标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的CI5—6.51/min/m2,TPR平均为0.61±0.12PRU,HR走势平稳,CI变化较大。在有氧训练后期和专项训练期,TPR>0.7PRU,TM>24出现明显的疲劳症状;赛前调整期,各指标表现良好,八运赛前优于锦标赛前。  相似文献   

2.
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部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为动态掌握训练强度、调整训练计划、进一步指导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即刻Hb值、T值与安静值相比都显著降低(P<0.05),次日晨起值明显恢复,与安静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即刻CK值、BU值与安静值相比显著升高(P<0.05),次日晨值有明显恢复,但仍显著高于安静值(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氧和运动训练对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和交互作用及其与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互设计的研究方案对SD大鼠进行8周的14.2%的低氧暴露或/和60 min的无负重游泳训练后,通过 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观察大鼠海马的超微结构,并检测海马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P )和神经细胞粘附因子(NCAM )mRNA的表达量。结果:1)长期的低氧暴露可使大鼠的潜伏期显著增加( 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5),运动训练能使大鼠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 P<0.05),低氧联合运动训练对缩短大鼠潜伏期、提高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P>0.05)。2)与 NC组比较,HC组海马突触数量和突触小泡少,突触间隙模糊不清。与NE组相比,HE组海马内突触数量以及突触小泡数量有所减少,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SD )厚度减小。3)长期低氧暴露可使大鼠海马区 GAP‐43、NCAM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SYP mRNA表达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训练可使大鼠海马GAP‐43、SYP、NCAM mRNA表达显著增加( P<0.05,P<0.01),在低氧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对提高GAP‐43、SYP、NCAM mRNA表达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P>0.05)。结论:1)长期的低氧暴露可抑制学习记忆能力,而运动训练能够增强学习记忆能力,虽然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低氧暴露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是并不能完全逆转低氧暴露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下降。2)长期的低氧暴露或运动训练通过下调或上调海马GAP‐43、SYP和NCAM mRNA的表达,抑制或增强海马突触结构的可塑性,可能是影响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赛前训练的各项准备工作。 1、思想、精神、心理的各项准备工作(1)做好进入赛前训练阶段的动员工作。在总结前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完整、仔细地分析形势,明确提出任务、指标,提出训练指导思想(口号)和训练重点(个人的)及主要措施、要求,并通过与运动员广泛地座谈。加深运动员对赛前训练任务的明确认识,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学训练演变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在古代,运动训练与医学初步联烟;(2)在近代,运动训练向科学训练过程;(3)在现代,科学在运动训练中大量运用,科学训练不断发展。历史证明,科学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以科学技术理论为依据,进行运动训练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由某一不科领域的专家或教练唢动用科学技术理论具体实施。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训练模式。凭经验摸索或通过模仿别人的方法进行训练的作法已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赛前训练阶段采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与单独SIT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名云南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递增负荷测试和Wingate无氧功测试。结果:(1)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体重、肌肉量无明显变化,加压组体脂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骨骼肌含量较训练前有显著差异(P<0.05);(2)训练后加压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氧阈心率 、最大心率与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最大有氧输出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加压组相似,但增长幅度较加压组小,无氧阈心率、最大心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运动员VE均较训练前有所下降;(3)训练后加压组峰值功率、相对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峰值功率与相对峰值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平均功率与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稍有下降。结论:(1)赛前3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引起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降解加速,而导致骨骼肌含量下降;(2)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有效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且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较单纯SIT训练的增长幅度更明显,训练效果更佳;(3)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可有效提升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爆发力水平和无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篮球比赛失分原因入手,强调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的视野能力训练,提出了四项训练措施:(1)运球认数或认字训练;(2)传球找人训练;(3)移动变颜色传球训练;(4)策应配合训练。文中运用图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训练的步骤、方法、目的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大强度间歇训练手段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名备战全国“十三运”的云南省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 S组训练方案采用SIT/耐力训练, H组训练方案采用HIIT/耐力训练, C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耐力性训练;训练持续3周。训练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和有氧运动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2max/kg)、每分通气量(VE)、最大心率(HRmax),并通过公式计算每搏输出量(SV),以及测试递增负荷后即刻血乳酸(BLA)、最大有氧功率(P)和40 km个人计时成绩进行了测试。结果:(1)3周训练后,S组运动员VE、HRmax、SV、VO2max、VO2max/kg、P和ITT40k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H组运动员VE、VO2max/kg、ITT40km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BLA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2)S组运动员ΔVE、ΔHRmax、ΔSV、ΔVO2max、ΔVO2max/kg、ΔBLA、ΔITT40km显著提升(P<0.05),且优于其余两组;H组仅ΔITT40km存在明显提升(P<0.05)。结论:间歇训练结合耐力训练对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可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SIT结合耐力训练较HIIT结合耐力训练或传统耐力训练更能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1、赛前训练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陈东华(91年10月出生。05年全国体校比赛获女子组400米第1名)今年的三次大赛的赛前二十二天的训练安排我认为是成功的。赛前训练我主要抓了三点:(1)要敢于大强度训练;(2)运动量不能降得太多;(3)训练节奏要明显。陈东华赛前半个月还进行三至四次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这些段落的强度都是她全年最高强度。  相似文献   

11.
八运会云南省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迎接八运会的比赛任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射击队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1)放松和表象训练;(2)自信心训练;(3)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4)模拟训练;(5)赛前心理训练等训练方法;(6)团体咨询;(7)个体咨询。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掌握了基本的心理技能,提高了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思维的心理智能  相似文献   

12.
韩哲  刘歌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60-61,69
对备战2009年第11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汉体育学院男子摔跤队常用的一般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和循环力量训练进行长期系统心率监控发现:(1)三种力量训练手段的强度排序依次是循环力量训练强度最大,速度力量训练居中,一般力量训练最小。(2)每堂一般力量训练课,按照甩片、深蹲、提拉、平推顺序进行,以保证整堂课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生理指标及体能素质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分为整合组(n=7)和对照组(n=7),整合组进行功能性力量组合血流限制训练,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干预开始前进行前测,8周后进行后测。比较实验前、后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素质以及最大无氧功率和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8周训练干预后,整合组和对照组膝关节60°/s角速度等速峰力矩显著增强(P<0.05),增幅优于对照组。2)整合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显著增加(P<0.05)。3)整合组在爆发力、速度素质测试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但T灵敏测试,整合组和对照组均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并有效促进肌肉肥大,训练效果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灵敏素质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基础、训练周期观、早期专项化训练观、"元因素"主导地位观对"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进行了辩证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注重的训练内容不相同;(2)"一元论"训练理论是对"二元论"训练理论的延续和补充;(3)两者研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视角不相同;(4)两者"元因素"主导地位的共同点是运动成绩。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内核的辩证分析,导出"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是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的过度训练模型的影响,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6);(2)1h训练组(n=8),每天进行1h的游泳训练;(3)力竭性训练组(n=12),每天进行力竭性游泳训练。结果表明:8周运动训练后,力竭性训练组大鼠普遍出现了运动能力下降,体重不增加,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h训练组;与对照组和1h训练组相比,力竭性训练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以及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下降,睾酮/皮质醇比伦比对照组下降了71.6%。从而说明:力竭性游泳训练对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运动训练原则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且随着训练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目前,我国运动训练原则有以下三个理论体系:(1)教育学训练原则体系;(2)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体系;(3)辩证协同训练原则体系。从不同角度对运动训练三个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训练课RPE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素质力量和公路有氧训练课的负荷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不同水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评分差异。方法:上海自行车队短组运动员8名,其中男子6名,女子2名。赛前4周共完成16节场地专项训练课、8节素质力量训练课和7节有氧训练课。采用Borg的11分量表对运动员单节训练课的自感劳累水平进行评分,训练课RPE由RPE乘以训练课时间进行计算,分别统计单日及每周训练课RPE(sRPE)总和。采用Pearson相关对单日sRPE与次日晨尿PH和SG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总sRPE在赛前4周逐渐下降,场地专项和素质力量训练sRPE分别在第3周(W3)和第2周(W2)达到较高水平,4周期间有氧训练sRPE维持在较低水平;后两周3组运动员sRPE总体上表现出E-Female>N-Male>E-Male的变化趋势;仅女运动员的尿比重(SG)与sRPE存在低度相关,其它指标均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训练课RPE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训练内部负荷的有效指标,但会受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福海 《体育科学》2000,20(6):34-37
对7名世居高原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选择海拔3150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6周8次,每次24h)以及下平原训练(3周)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经海拔2260m~3150m交替训练后,VO2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表明有氧能力是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平与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与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运会前的三次高原训练和平原强化训练以及达标赛和八运会比赛,分别进行了运动后和晨尿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1)尿异常的发生率以PRO、URO为较高,可作为尿检测的敏感指标,来评价运动负荷的科学性和身体对训练的适应能力。(2)尿液PRO和URO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关系(r=0.71,r=0.85)。(3)PRO值的高低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同等训练强度,PRO的排泄量高原显著大于平原。  相似文献   

20.
吴芸芸  张翠苹  陈旭 《精武》2012,(10):8-9
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的变化规律,为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