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此的光辉灿烂然而现代科学却在欧洲蓬勃发展起来了,究其原因本文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去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封建制度的束缚,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阐述:1、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制无法给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适于生长的土壤;2、封建专制的思想统治一直阻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官办的科学技术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4、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但极大的消磨着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内在潜力,而且还将外部的积极因素拒千里之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自身的缺陷也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古代科技的形式、研究方法和内容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历程的完成,掀起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引进与应用的高潮,使近代学术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问题的指向即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缺失。不可否认的是,公元前1世纪到16世纪,中国在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同时期的欧洲。但是,近代以后,尤其当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维方式等方面日益消极,使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落后对当代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及其他因素的支持、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俊 《培训与研究》2010,27(6):57-59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近代科技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后,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17世纪前后,由于受到当时的国家社会制度、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之影响,使得中国没能孕育出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土壤。研究结果认为,封建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近代科技没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轻视科技的社会价值观念阻碍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传统的思维方式禁锢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社会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它的光辉成就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直为世界公认和惊叹。但是,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能在中国产生,却产生和发展于一直比中国落后的西方。这一似乎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十五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科学技术在向近代科学技术迈进的途中,为何让西方人捷足先登了呢?换言之,发达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能在中国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当然,影响和阻碍这一转化发生和完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结构和特质上存在的许多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制约机制乃是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化的最根本因素。本文就这一问题奉上一点愚虑所得。  相似文献   

6.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接触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近代科技观,承认近代中国“技不如人”,认为近代科技是国家富强之本,主张全面仿效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是实用主义的科技观。这直接关系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体制维度考量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科学技术在近代已成为一种社会制度;中国传统文化漠视技术,技术的社会功能未受到社会重视;从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向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社会的功利和促进社会进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阻碍了技术社会化;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以其对人文、伦理的关怀以及"天人合一"的基本观念,对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制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灿烂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英国的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JOSePnNeedhP)博士提出过一个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怎样看待“李约瑟难题”的成因?中国的科学技术怎样重振雄风?一、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要解决李约瑟难题,必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极其矛盾所在。虽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出现在近代,但…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独特道路刘洪英,王作峰所谓近代工业,是指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资本主义机器生产阶段。中国近代工业是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一开始就走着一条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所不同的道路。一、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新旧阶级的分化、产生,而且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杜石然、林庆元、郭金彬合著的《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一书,以科学史的新视角,较系统地深人阐述了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理论的引入及作为引入这些近代文明成果的重要途径——洋务教育。本书与一般洋务运动史的论述不同,它是以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应用为主线,围绕这一主线,作者深入论述了它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考察与探索,并从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追问与思考。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当代也不乏获诺贝尔奖的中国海外华人,为什么我国与西方国家会出现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反差呢?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从语言文字、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人性理论、价值取向等思想文化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试图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代学科规训制度的中国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 ,它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的路径 ,既是近代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与完善化的过程 ,使中国人第一次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近代西方科学的全貌 ;同时也是学科规训努力争取获得制度化安排在思想和文化上的斗争过程 ,特别是传统文化与代表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西学之间的深层矛盾 ,时刻影响着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仔细梳理这段历史 ,了解学科规训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理解一种合理的制度化安排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今天我们制定正确的学科规训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及技术成为现代文化核心的今天,人们也看到了科学及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弊病。如何才能按人们的愿望更成功地驾驭科学及技术,使之造福人类,促使人们对以科学及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文化的反思,提升到进入意识形态的理论层次,并展开讨论。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科学进行反思,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思考,在世界文化大碰撞中,中国的文化将为人类文化的走向作出什么贡献。  相似文献   

14.
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科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古老智慧与创造的精神源泉,缘于以早期农耕文化为典型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在特定的农业文明阶段能够与科学技术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囿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某些局限性,中国近代科技在长时期内难以做出显著成就。因此,中国文化要发展自己的优秀传统,并走向现代化,必然要从纯哲学的角度考察自己的思维定势,并剔除原始的迷信因素和宗法影响,从神秘主义哲学走向完全科学化,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道德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近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制度层次发生作用,最后对文化的观念层次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我们应该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使之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曾提出儒释相合于"性情",他依据的儒家经典是《易》、《论语》。因此,《易》是柳宗元思想来源之一,本文主要从其对易学态度、易与心性思想、易与大中之道三个方面尝试性分析柳宗元的易学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7.
乌托邦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实体论思维模式之上,它以超验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否定为基础,进化史观的烘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近代西方乌托邦的涌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典型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诗学思维模式,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在历史观念上,循环史观是中国历史观念的主流,最为根本的是天人合一肯定现实世界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只有逍遥隐逸的桃花源,而没有否定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在这一体系中。他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并倡议要将科学技术业作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产业大力发展。同时。通过吸收国外系统工程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经验。实现了中国系统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此外,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论问题上.一提出了极为深刻的见解。为我们研究新时代创造学方法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性格向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昭示了道德人格建设的方向。作为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特立独行的悍将,高举“立人”和“张灵明”两面大旗,用科学理性的工具向貌似仁慈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事着破坏性的建设工作,体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博大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思想家风范。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群体性思维及行为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是我国流传最久的文化,源于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并随着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融合而不断得到归纳、完善。早期中医的发展离不开民间习俗的影响,民俗中许多关于饮食养生、文娱活动、防病除害的内容,也反映出中医所提倡的"顺应天时"、"治未病"等养生观念。通过对福州明清时期流传的竹枝词的赏析,从岁时习俗与物质民俗两方面探讨了福州民俗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