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驱动下,传统经济模式已走到尽头,我国经济逐步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高等农业院校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具有地方农业发展的区域性特点,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农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高等院校典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利弊所在。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私营企业在农业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专业协会的诞生,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产学研结合这个大课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各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体制、新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一、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高等农业院校积…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治理作为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与机制亦发生重要变革。作为我国科技管理领域的战略性创新,省部产学研平台是区域政府为产学研合作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从网络化治理理论的视角探讨并指导省部产学研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必须构建多元主体供给模式,加强政府间合作,有效集成合作网络,增强政府网络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应用型康复技术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产学研提出的背景以及康复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上,通过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行业合作办学,提升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产学研为载体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发展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下对应用型康复技术人才的培养,最终明确了产学研合作在康复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实现路径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技术服务型、项目研发型、基地依托型和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并建议在激活政府和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上下功夫,以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6.
长沙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采用了适合地方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引导,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产学研资为主要合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巧妙建立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社会风险资本的参与,以人才为基础、以资本为推动、以政策为保障,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从而提升了长沙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农业院校应立足新农村建设,提高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适应新农村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创新的核心主体之一,其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深化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基本途径。但因参与主体欠缺、主体定位单一、合作内容偏差的影响,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仍以"四技开发"等初级、松散型模式为主,对区域创新作用有限。因此要从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主体要素着手、以"四技合作"为基础,以产业战略联盟为主要载体,建立紧密的网式产学研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阐述依托地方合作产业园区构建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农业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依托产学研园区培养"双创"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目标下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依赖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除正规学历教育外更依赖于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为此,应从加强对推广农业科技的继续教育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协作的继续教育体系、农村治理机制的科学引导体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以“农民大学”为代表的普及型继续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完善实现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整体完善.  相似文献   

12.
探索以农科专业本科生为主体,以院内外基地为载体、以"模拟股份制"为运行机制的产学合作教育新模式,从而提高农科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懂理论,精技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多极化格局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城市网络的重构,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并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与需求。然而,人口膨胀、老龄化加剧、创新生态重塑、师资短缺、第四次教育革命兴起等城市特质与变革趋势,却使其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独特或升级化的难题与挑战。为此,国际大都市纷纷采取改革措施:着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拓展融合教育,构建弹性化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研创新服务水平,鼓励多主体协同育人,助推终身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这些措施,以期为更好应对时代挑战,撬动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与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首要因素是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是高校科技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泉,产学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技术创新是高校科技产业的效益增长模式,人才是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关键。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职能与特色: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农业特色,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职能发挥为导向,展开以育人兴农、科技强农、服务惠农等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在深化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在强化专业实践中形成优势和特色,在投身社会服务中优化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农业院校或涉农学科专业的工作重点。研究分析农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做好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有助于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尤其是技术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在教学工作中实行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企业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校企合作新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构建基于技术推广的校企合作双赢模式,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的农业教育以及农业改良活动,是该时期农业生产衰微社会背景的逻辑诉求,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简陋落后,农作物品种陈旧单一,种植管理方法因循守旧,生产力水平收成低下,农村经济社会残破不堪等。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的政策要旨包括建立较为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规范农业教学管理以及实现教材本土化,成立专门农业研究机构,扩大农业教育对外交流,推行各种励农政策,兴办农会组织开展农业教育和农业改良等。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教育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教育的较大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良,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高等农业院校数量以及学生人数偏少,办学条件异常简陋,农业教育与农业建设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20.
新升本科院校系级资料室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系级资料室的建设是新升本科院校加快学科专业的调整改造,支撑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系级资料室应定位为高校特定学科专业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和学习场所。应通过校系共建、馆系共建、师生共建等措施加强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