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晨婕 《现代语文》2013,(7):147-150
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剖析英若诚汉译话剧《推销员之死》的过程,包括译前的选材与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连续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该理论的框架下,作为特殊语言使用的话剧翻译活动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从翻译目的出发,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顺应译语受众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英若诚选择汉译《推》剧顺应了当时中国受众的内在需求,选择增译、省译、套译和改译等翻译策略顺应了中国观众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同时满足了舞台演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语言顺应理论,以《破产姐妹》(2 Broke Girls)为例,探析幽默字幕翻译在译语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层面的顺应过程。通过实例证明,语言顺应论对于幽默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幽默字幕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言的选择性和选择策略的灵活性,建立了顺应论关照下的立法文本翻译的过程分析框架,引入关联认知机制,提出关联顺应原则。从语言内、外环境两个维度上论证了立法文本翻译是译者在推理机制作用下通过语境假设,在语言本体以及交际者、认知、文化等社会语境因素上对原语和译语进行双重选择与顺应,从而优化语境效果,并最终借助各种翻译明示策略重塑原语信息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晨婕 《现代语文》2013,(4):153-157
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构建话剧翻译的顺应模式,将话剧翻译中涉及到的语言、心理、社会、文化及物理因素纳入连贯统一的框架,选取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中的实例,梳理影响话剧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因素,描述并解释译者顺应这些因素的方法。在这一模式中,话剧翻译的实质是译者在时空因素的制约下,不断顺应译入语观众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同时关注演员的舞台表演,灵活选择翻译方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可以灵活选择增译、简化、套译、释义和重组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了语境顺应对电影《英雄》字幕翻译的影响,指出了语境动态顺应在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罗娜 《海外英语》2012,(3):133+16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着重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语言翻译的实质是交际翻译,所以交际语境在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需达到交际语境顺应,具体指顺应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该文旨在研究交际语境的顺应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顺应论的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即语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旅游翻译的译语选择也应与语境相适应,因而其翻译策略就不应限于某单一策略,而应注重动态性,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8.
依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使用过程即选择过程,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在语言结构与语境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受顺应论启发,公示语汉英翻译也是一个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到制约语言选择的语言因素,还要考虑到语境因素,考虑语境因素中的心理世界则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审美标准、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让翻译出来的公示语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于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翻译中的语境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不仅要顺应于语言语境,还要顺应于交际语境,翻译时语境还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的顺应,再现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原文的文体,风格等因素,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将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0.
顺应论的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即语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旅游翻译的译语选择也应与语境相适应,因而其翻译策略就不应限于某单一策略,而应注重动态性,灵活多变。对遵义地区著名景区翻译状况的实例评析可支持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有意"不忠"的顺应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中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6-120
传统译论认为译文应“忠实”或“等值”于原文,这种译论把翻译看作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纯粹的语际转化过程。但翻译实践表明许多成功的译文往往是不“忠实”或不“等值”于原文的。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来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要想实现成功的交际就必须顺应译语读者、译语伦理道德、译语文化语境、或译语情景语境等这些文本以外的因素,这些均是产生有意“不忠”的原因。因此,翻译中有意“不忠”有别于“胡译”、“乱译”,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实例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对英语习语翻译的作用。指出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译语的语言结构也应一定程度上顺应译语的语言特点。文化语境在英语习语翻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用顺应论对于商务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与应用价值。在商务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语境及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翻译在目标语中的语用等效,说服消费者去实施购买行动。  相似文献   

14.
周娟丽 《考试周刊》2011,(51):20-2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语境,翻译活动尤其如此,译者要顺应于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译者本身的因素也构成了译者顺应的语境因素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比,顺应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翻译时策略和词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关联——顺应理论为指导,研究广告翻译的过程。广告翻译实际上就是对原广告的明示、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并在其引导下,无论是处理文化意象广告翻译还是非文化意象广告翻译,译者都要动态地顺应译语读者的语言语境、审美期待和接受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传达出与原广告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用语用学理论解释翻译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译语如何顺应语境因素 ,顺应原语的语言结构成份 ,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 ,使译语连贯、得体地再现原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7.
维索尔伦的语言观为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揭示了汉英公示语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语言语境顺应和非语言语境顺应,动态地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译文应在语言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尽量顺应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8.
周媛媛 《海外英语》2012,(5):180-181
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告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有其自身的语言特征和功能,这就导致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在翻译的过程中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既要考虑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同时也要考虑到文化,社会等其他因素,以便实现广告的最终的商业目的。该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心理语境、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顺应等角度加以分析,指出广告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对影响广告翻译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交流。在新闻翻译中,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是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  相似文献   

20.
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翻译活动是一个始终贯穿着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因素的动态选择顺应过程。文章主要以交际语境顺应论为框架,对国际导演李安的作品《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析交际语境顺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以及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