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港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寒山碧以《邓小平传》为代表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高屋建瓴的胸怀和气魄,富于秉笔直书的胆识与魄力;材料丰富准确,人物性格鲜明,见解独具,文笔舒卷自如,描写、抒情富于感染力,寓历史的深刻分析于文学的叙述与描写之中;其以《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为代表的传记文学史的研究,坚持说真心话,史料翔实,视野开阔,持论客观公允,富于理论气息。  相似文献   

2.
包括《还乡》在内的"狂飙年代"三部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香港著名的传记作家寒山碧的自传。作为一名优秀的传记文学作者所具有的独特史观和实证精神给作品注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真诚的气质;而作为流寓香港的作家所具有的双重视域也为1947—1962年这段至今为止一直由于种种原因而被遮蔽的历史提供了另一种对照呈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寒山碧的《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填补了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的一大空白。这部史著的新创获,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视野开阔,纵横交贯,资料翔实全面;第二,直率犀利,评价具体,力求客观公允;第三,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富有理论创新。当然该史著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亦有一些可议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胜的《从战争中走来》充分显示了作家主体性,给传记文学理论的建设提供了研究文本。作家主体性的发挥贯穿于传记文学的创作始终,其中最突出的是作家如何面对传主,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与之展开精神对话。在对历史的阐释中,作家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家主体性的发挥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石楠的传记文学创作曾经引起很大反响,其所再现的传主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石楠传记文学作品的成功在于作家个人的深度投入,其特点是他传中有着强烈的自传因素;但这一点也构成了石楠传记文学作品的局限性,自传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他传的真实性和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6.
传记文学(尤其是文学家传记)的历史特性要求作家以学术意识投入写作。陈才生怀着强烈的学术意识投入《李敖评传》写作,他在细致地叙述了传主人生的同时,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准确概括,对传主的精神做了定位,并且追溯了他的思想来源,展现了传主的人生矛盾,将传主的某些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与此同时,陈才生根据学术传记的要求以诗性语言和学术语言进行写作,以材料可靠与引文规范显示出传记文本的学术严谨。因而,《李敖评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结合传记文学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围绕把握传记文学中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精神核心、作家在传记人物中的价值与主张及作品在人物经历中的哲理与价值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名人小传。通过“任务驱动,评价先行”展开写作教学:围绕精神核心词,关注典型事件;结合传主典型事件,聚焦细节描写;了解传主相关经历,还原时代背景及在对照中反观自我,如实评价传主。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成就巨大,美学价值凸显。传记文学作家遵循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从其审美需要、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出发选择对象、发现对象、确认对象、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给读者更多美的感受。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传主生平的真实性及其社会角色的丰富性,传主生命的鲜活性和再现历史的生动性,作者创作的个体性和深湛浓郁的情感性,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和语言表述的独特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范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的写人艺术一是将传主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编、万伯翱等著《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2011年1月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选取了2009年"中华传记文学(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论文,又增补了一些传记作家、学者最近发表的重要文章。全书分为"基本问题"、"当代视野"、"域外传论"、"专类与专题评论"、"作家与作品论析"等五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整部《邓小平文选(1975-1982)》中,邓小平并未对学校德育工作作过一次专门讲话.但只要一涉及党的思想战线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或学校教育工作,邓小平同志都会谈到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培养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这不仅反映出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而且充分表现出邓小平德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始终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看待学校德育工作,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同的主题,具有不同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垄断帝国主义和俄国革命,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革命与战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捍卫,邓小平理论研究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这一新主题,根本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烈的辩证性、方法论性、实践性、群众性、战略性和质朴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中国的首要问题,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发展思想的核心、发展思想的特色以及发展的思路等。研究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本位,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立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个人,个性的具体化;谈“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最基本的观点;邓小平重视人的物质利益,但也讲“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21世纪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核心是什么?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起特殊的使命.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或有多大成就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以培养勇于思考、探索、创新的闯将为目标,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根本所在.现在重温邓小平有关这一方面的教育思想论述,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丰富和充实高校德育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程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以及怎样才能开设好这门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围绕《邓小平理论》怎样“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一主题 ,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核目的与要求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体现为多角度、多层次: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新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三次飞跃;中国在21世纪胜利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教学目的,教师应不断认识和揭示邓小平理论的形态魅力、科学魅力、系统魅力、突破魅力、创新魅力、超前魅力、思维魅力、情感魅力、机智魅力、哲学魅力,进而提高“三进”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是 :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反“左”防右中求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深入把握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有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论述集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些重要讲话和著作中,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用历史教育青少年.学习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