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贫乏的版本鉴定技术限制了用户对数字仓储中内容的信任度。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 Committee,JISC)资助的版本鉴定框架VIF(Version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项目日前推出了针对所有数字仓储和拟建数字仓储的机构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框架。  相似文献   

2.
数字知识库正面临着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即如何鉴定知识库中作品的版本。数字知识库中包含各种类型的资料,如草稿、工作文件、不同文档格式、辅助材料等,但通常对此并未进行准确描述或相关链接。VIF(Version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版本鉴定框架)项目基于一项主要面向英国人的调查确定框架的基本需求,现已开发了一个面向信息专家、存储软件开发商、学者的推荐和解决方案框架。  相似文献   

3.
基于OAI-ORE的异构数字仓储互操作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具有代表性的异构数字仓储互操作相关项目进行简要介绍,结合已有仓储互操作项目经验和OAI-ORE规范,提出基于OAI-ORE的异构数字仓储互操作框架。该框架的核心是使用OAI-ORE抽象数字对象模型对异构仓储不同数据模型进行统一表达,并在其基础上通过设置互操作层的Harvest、Obtain和Put标准服务接口,屏蔽仓储之间的异构性,实现异构仓储复合数字对象获取和存入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可信数字仓储认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可信数字仓储认证体系的产生背景和进展,阐述可信数字仓储的概念及可信数字仓储的属性和责任框架,重点对可信数字仓储的认证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对认证体系的应用情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可信数字仓储的概念及其属性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照属性框架,探讨了高校构建可信数字仓储的摘要必要性、实施策略,旨在为国内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艳翠 《图书馆杂志》2011,(12):63-67,113
对大规模的学术资料数字保存系统——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数字仓储(SDR)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通过对过去五年时间里斯坦福数字仓储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教训。基于上述获得的经验教训,勾勒出一种新的仓储设计及服务框架——SDR 2.0,它将有效解决SDR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也对人员、协作机会等环境的变化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文章最后对存储及仓储共享的整体状态以及该领域内出现的新一代系统、战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机构仓储(IR,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的发展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协会或是区域关系为机构仓储的发展提供资助、方法、专门技术.对于那些没有专门的机构、时间或者基础的组织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建立机构仓储是可行的.犹他州数字仓储计划(http//harvester.lib.utah.edu/utan_ir/)由ISTA提供基金支持,目的是建立一个全州范围的仓储模型.项目主要研究犹他州大学图书馆机构库的发展和增长情况,项目建立在西山数字图书馆(MWDL,Mountain west Digital Library)现有框架基础上.犹他州数字仓储计划提供了一个图书馆员操作的工具箱、培训机制和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试验点(pilot sites)发展成为IR.对任何规模的图书馆这个框架模型都可以为他的机构仓储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用户在一个网站上就能对多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集成检索.文章除了为读者提供了开发过程中的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外,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图书馆都参与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8.
Fedora仓储体系研究及其扩展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仓储作为数字内容管理的解决方案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交流、文献出版、数字图书馆、长期保存等领域。在众多的仓储技术中,Fedora以其灵活性、扩展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解析了数字对象及其仓储框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针对Fedora系统组件化的特性分析了该系统的扩展应用,最后以Tufts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先行者,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框架,它的2.2版本于2022年3月发布,对数字素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全面更新。本文在系统梳理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欧盟数字素养框架2.2版本“信息与数据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5个素养领域的21个素养的更新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亟需研制全民数字素养框架、关注特殊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加强数字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强调数字伦理以防止数字伤害、培育具备数字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检索和共享提供了便捷。对于古籍版本鉴定来说,在完善版本目录和建立书影库的基础上,版本鉴定成果得到整合与共享,用户可以时时处处方便的得到需要的古籍版本信息。与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更加专业,与科研教学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高校古籍工作者应利用数字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古籍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学术成就和研究型图书馆的共同演进:建立数字仓储的全球知识框架近几年的研究和会议上关于21世纪通过数字仓储提高研究、学习和教学的潜力被广泛描述和讨论。显然主要的挑战是创建一种协调的知识层方式来连接数字仓储,像电力和数据网络一样,信息资源需要基础架构,这种基础架构使出版物、数据集、模拟仿真等以一种连贯的、结构化的方式易于使用和操作。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古籍版本鉴定方法在数字时代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可信数字仓储是长期保存数字资源的有效措施,但是,当前数字资源保存领域对于如何构建可信数字仓储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认证尚有争议。文章从数字仓储的概念入手,对可信数字仓储进行描述,提出构建可信数字仓储的关键要求,并简要回顾了可信数字仓储认证的研究历程和成果,希望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Fedora CMA解析     
深入研究Fedora仓储软件的内容模型框架的构成和使用原理,以及所带来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继承性等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初步探讨利用内容模型框架对复杂数字对象进行保存管理。  相似文献   

15.
数字仓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仓储是数字图书馆领域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学术机构布设数字仓储在英美国家渐成趋势,并对学术交流的模式造成了影响.文章分析了数字仓储发展历史、定义、类型和应用环境;介绍了现在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数字仓储软件Fedora、DSpace和Eprints,并全面比较了它们的特点;最后,说明了实施数字仓储时应考虑的因素和遵循的步骤,并分析了数字仓储现阶段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建立信任:加拿大政府的电子文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图书馆档案馆(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LAC)正在建立可信数字仓储(Trusted Digital Repository,TDR)存放其数字文件汇集。LAC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信息的海量生成促使数字仓储的出现,而数字资源的真实可靠也对数字仓储的可信任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首先简介了可信数字仓储认证的必要性,然后阐述可信数字仓储的认证标准与主体。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数字人文仓储建设背景的基础上,界定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架构模型,探讨了数字人文仓储的建设规范、技术架构和实施策略等问题.文章认为,数字人文仓储是社会智慧化进程中,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由“大众化基本服务”走向“集成化、专业化、精确化、智能化、互动性”服务的产物,将奠定我国“国家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动态多功能数字资源词语——分类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资源词语-分类框架是解决目前大型集成系统资源组织的最佳途径.本文讨论了它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构建方法和构建要点等内容,重点讨论了词语-分类框架的版本、结构、标记符号、使用方法和它的动态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概述机构仓储库的认证技术以支持德国开放存取活动,同时还描述了德国网络信息初始化计划(DINI)开展的"DINI认证2006"活动。设计方法——DINI对文献和出版物仓库的认证向潜在用户表明,该仓储的运行质量是有所保证的,同时使其区别于一般机构的网络服务。本认证也能够被用作支持开放获取的一个工具。结果——仓储库认证技术虽然不会成为全球性学术信息实现开放获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它能够促进机构仓储库的推广,并提高机构仓储库服务的知名度。研究局限性/意义——DINI认证作为一种"软性"认证,关注的是数字仓储库的互操作性,这是一种正在流行的有指导意义的观点。但是它并不能为可信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提供详尽的审计工具。实践意义——依据特定的组织及技术标准,"DINI针对文档及出版物仓储的认证"推进了德国机构仓储库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范围内数字仓储库的互操作性做出了贡献。原创性/价值——本文描述了德国采用的一个独特方法,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及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