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中国和德国培养人才教育模式的异同。指出德国教育既注重培养学术尖子,又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中国教育则主要培养理论与实用尽可能结合的人才。德国模式为其经济发展和学术成就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模式对中国的发展也功不可灭。然而,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大量实用型人才,又不丢掉“象牙之塔”,要培养高尖学术人才。中国的发展,既应是个经济强国,也应是个学术大国。因此,应借鉴吸取德国教育模式的长处。  相似文献   

2.
构建“三教统筹”的农村初中办学模式。以“面向学生及社会,培养新人才”为办学方向,以“实施技能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立学习型社会”为指导思想。用灵活多变的办学手段满足市场要求,向社会各界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成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人才再教育的平台。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养原则,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切实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3.
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是世界发展的共同流向,其主要表现在:1.培养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这是因为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和对抗。培养“21世纪”的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共同目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使之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人才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则是教师。就此问题,本从职业教育的需要,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既提出了挑战 ,也提供了机遇。从云南的实际来看 ,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中、高级学术型人才 ;更需要中、高级经济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云南市场广阔。但是 ,高等职业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作者认为“能力本位”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高杰 《教师博览》2024,(8):55-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要求。由此可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有研究指出,学生的“学术志趣”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有一大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而提升教师的素养,需要明晰且不断强化教师的“学科志趣”,并将其作为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7.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 ,这次改革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源泉 ,创造型人才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曾有学者提出 :“创造教育必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1 ] 创造教育、创造型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 ,争取高分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造成学生课业…  相似文献   

8.
电大理科学生的基础课(主要是数学、物理、英语),以及专业基础课如计算机专业的“数字电路”。土木专业的“工程力学”等,它是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以研究学术型人才为目的的本科院校而言,其重要性不容置疑。而对于大众化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电大理科类专业来说,在强调实践性环节、素质能力教育的同时,作为基础课的重要性应体现在何处?电大教育属于一种什么教育?如何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必需、够用”的精简原则让学生在校总课时向实践性环节倾斜,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都是电大理科教育在新世纪必须探讨和应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什么是“创新”和“创新人才”?学术上对它们是如何界定的?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关系?该从理论上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杰 《陕西教育》2007,(11):73-73,7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实用性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但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另一种类型的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以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为目标,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素质教育与考试改革的关系如何?本文拟就其中部分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肆意歪曲、篡改马列和毛主席的教育思想,给“两种教育制度”扣上“资产阶级双轨制”、“修正主义教育纲领”等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严重地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禁区”。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任务,加速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我们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两种教育制度”恢复名誉。为了弄清事实真象,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两种教育制度”的由来和发展。所谓“两种教育制度”,指的是在办好全日制学校的同时,又办好半  相似文献   

13.
面向市场改革秘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设第一个秘书专业起,秘书人才,特别是高级秘书人才的培养就向“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发出了挑战,秘书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秘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秘书岗位需要的实用人才,秘书专业是为秘书职业提供实用人才服务的专业,但是由于秘书教育基础的薄弱和自身发展的局限,使得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出现了断层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秘书教育重理论轻能力,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缺乏理想的师资、教材、实验基地,因此出现了一方面是实用秘书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秘书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冷落…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向“高”发展,办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各领域培养在本学科、本领域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人才,二是向“广”发展,办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学校,为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所谓“实用型”人才,就是能把理论、技术、设计成果转化为实践、产品的人才,他们分布在技术、服务、管理实践活动的第一线。培养这类人才的学校,就是高等职业学校,这项事业就是…  相似文献   

15.
传统形成的“注释法学”的法学教育模式是一种学术主导型的模式,在目前中国司法实际环境中,由于其知识类型和传授方法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司法需要的知识。受高等教育目标规律的制约,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应当围绕“法律人”型塑而展开。综合考察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法科毕业生就业的趋势等因素,应确立职业主导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未来国际竞争的需求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创造性人才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应用将主要依赖于教育。所谓“教育先行”,这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使命”,但教育如何“先行”呢 ?我们知道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事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历来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不同时代的教育是由于社会变化对人的素质要求的不同而形成和发展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正是不同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教育目标 ,进而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式。时代要求——人才素质——教育目标——教育形态 ,构…  相似文献   

17.
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科技实用人才的重任,发展西部经济需要各种高级实用人才。发展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科技实用人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政府支持、拓宽发展道路、提高师资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为西部大开发,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办学能力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基地。学校实训设备装备条件对这类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不可避免地被市场化。市场消化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也激励着教育的合理发展。在市场竞争中,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完成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化,不断做出新的定位与调整。同时,相关高校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人文精神与市场链条的契合。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而“纲要”的核心问题,无疑就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换言之,就是教育应该如何改革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也正在发生改变,从直接向社会提供人才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转为高等教育提供“准人才”的教育,这就导致社会大众在讨论人才培养时,常常聚焦于高等教育,忽略了基础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奠基作用,而这一倾向无疑是需要改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