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瑛玫  史琦 《科研管理》2019,40(6):86-99
大力发展创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目标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极为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也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是否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创新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高于国有企业;进一步,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影响着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陈建林 《科研管理》2021,42(1):200-208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关系”文化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管联结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联结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基于情感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比外部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3)基于空间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跨区域高管联结比同区域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4)基于情感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角度,可以把高管联结分为四种类型,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跨区域高管联结”关系组合有利于改善创新绩效;(5)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高管联结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高管联结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从关系类型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关系的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永强  路媛媛 《科研管理》2019,40(5):134-144
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泊松回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研发强度和规模等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分组检验,还进一步分析了内控五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创新绩效越好,尤其在非国有企业、低研发强度和大规模企业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看,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要素对创新绩效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为内部控制的经营性目标、适用性原则提供了经验证据,这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出高管权力结构的四个维度,并就高管权力构成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高管组织权力、能力权力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高管所有权权力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积极作用,且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也会对高管权力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引入高管“双元”资本作调节变量,以2014-2016年102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泊松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方法对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以及高管“双元”资本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和创新投入均正向影响创新绩效;高管股权激励负向影响创新绩效;高管人力资本在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间起不同的调节作用;高管社会资本在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间均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对于上市公司权衡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经营决策以及对高管激励机制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创新失败作为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可能会影响企业后续创新决策,然而现有相关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企业创新失败后再创新行为的研究更是缺乏。创新失败是否会降低企业再创新绩效,高管薪酬激励能否成为缓解这一影响的“良药”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此,本文以2007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委托代理问题、管理层短视和前景理论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模型推演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失败会显著降低企业再创新绩效;相较于高管短期薪酬激励,长期薪酬激励可以显著弱化创新失败对企业再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策略性创新相比,创新失败对企业下一期实质性创新的负向影响更大,说明创新失败后企业创新“质量”下降严重,但同时高管长期薪酬激励可以更有效的削弱创新失败对实质性创新的负向影响;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创新失败对国有企业再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大,高管长期薪酬激励的正向调节作用也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2015年中国创业板357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检验了研发投入在高管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货币薪酬激励、高管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2)高管激励与研发投入正相关,即高管货币薪酬越高,高管持有股份比重越高,则研发投入越高;(3)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企业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绩效越好;(4)研发投入在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激励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还通过企业研发投入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若想获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就需要投入研发成本进行技术创新。而高管作为企业的代理人拥有企业战略决策权,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绩效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有效解决所有人目标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问题,就需要对高管进行一定的激励措施。文中以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为研究样本,选取了2014—2017年的数据,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高管激励、企业绩效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两者的调节作用进行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短期薪酬激励和高管长期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均不存在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文中从高管激励的视角出发,探究如何完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高管激励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对于培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创新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增加创新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高管作为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决策者起着关键作用。选取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和中介模型,就高管股权激励、R&D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和R&D投入力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好;高管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R&D投入,且可通过R&D投入的中介作用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战略性新兴企业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数据研究管理者薪酬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研发投资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高管持股却并非如此,这与高管持股整体偏低以及企业股权激励机制不健全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绩效不佳时,高管薪酬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业绩欠佳时企业更关心的是生存而不是由研发创新推动的发展。最后指出企业做大与做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为检验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股权激励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以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环境保护税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高管股权激励在环境保护税影响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即高管股权激励削弱了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环保税税额标准提高地区企业中,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结果表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强环境保护税法等环境规制建设,企业应当制定合适的高管股权激励制度,进而推动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信息技术行业3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高管与员工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正向激励效应,相比行为理论,锦标赛理论更能解释我国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成长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应注重自身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化,并实时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TMT)的内部人口特征与外部激励特征对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TMT专业背景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及任期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绩效;TMT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异质性、任期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财务绩效;TMT教育程度异质性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战略绩效;TMT年度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极不显著;TMT股权比例对技术绩效及战略绩效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1—201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高管晋升激励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杠杆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内部高管晋升激励与企业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内部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资的负相关关系起加强作用。进一步,基于企业产权性质进行分组回归,在市场化进程水平低的地区,国有企业的高管晋升激励对研发投资的影响更显著;相反在市场化进程水平较高的地区,非国有企业相比于国有企业对两者间的影响弹性更大。研究结论不仅对于深入理解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还表明了市场化进程等制度环境在企业创新行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力。为了寻找提高企业创新的方法,首先需要分析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与企业的整体创新绩效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究其中联系,从根源上找到企业创新思路。文中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研究高管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强度和高管薪酬激励强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削弱高管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文中将高管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研发投资的3项因素整合到同一研究结构中,不仅探究影响研发投资的因素,而且检验得出机构投资者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此,我国也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201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将高管过度自信和企业异质性同时纳入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企业异质性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非过度自信的高管,过度自信的高管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另外,企业规模本身可以提升创新绩效,但是在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时,发现小规模企业的促进作用反而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民营企业高管过度自信会产生更多的创新绩效,而国有企业的促进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199家科技服务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外部结点、内部资源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结点的交流频度,特别是与顾客、供应商以及战略联盟的交流,更好地促进了服务行业企业新服务产品形式的创新.在企业内部,员工素质增加了服务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可能性,也对企业创新程度产生重要影响.与以往关于服务企业创新的研究结果不同,本文还发现企业内部正式与非正式的R&D活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内部要素协同改善创新绩效已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构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内部要素全面协同、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技术与非技术要素的协同能显著促进内部要素全面协同;企业内部要素全面协同通过动态能力这一中介变量的影响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就企业如何推进内部要素全面协同,并通过影响动态能力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管激励机制的设计和选择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将对公司治理及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在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薪酬、股权和晋升三方面考察高管激励对公司治理及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单方面考虑高管激励机制对公司治理及绩效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纳入到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使三种激励效应之间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治理的战略决策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外部研发合作有利于丰富企业的知识元素和组合范式进而影响其创新绩效,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会影响其外部研发合作的效能。基于知识组合的视角探究不同类型企业外部研发合作,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研合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特征(知识组合能力和知识协调成本)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2年—2017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2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企业合作;企业知识组合能力会抑制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促进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企业知识协调成本会减弱企业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对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