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遥感技术研究萧山—球川断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不仅从宏观上展现了活动断裂与其它活动构造的影像全貌,而且直观地揭示了活动断裂的影像信息,为分析断裂的活动状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识别发震构造与强震的孕育地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本文以萧山—球川断裂为例,在地质地貌特征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采用图像增强与融合等处理方法,增加了图像的立体感,提高了遥感影像清晰度和解译精度。研究表明:NE向的萧山—球川断裂是杭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断裂,它既具有早期左旋挤压剪切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后期右旋张扭的运动特征,表明该断裂带在各个地段和各个时期表现形式截然不同,对杭州地区古生代以来的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形成了断裂两侧不同的地层与地貌特征。本次研究成果将对杭州地区大型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野外地质勘查和断裂的地质剖面为依据,阐述了和林格尔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构造特征。并应用区域地貌、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方法对和林格尔断裂现代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上述断裂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其活动趋向稳定状态,属于晚第四纪活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岩富山古崩塌地貌是迄今在华东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古崩塌地貌.受岩性、岩体产状、构造、节理和裂隙以及新构造运动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花岗斑岩组成的山体因崩塌而形成了造型奇特的山峰、岩壁与陡崖、岩洞、断层谷与峡谷、崩塌堆积地貌和串珠状跌水瀑布等各种地貌景观.这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可以考虑将此建成地质公园.通过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地学研究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以及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同时结合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健身娱乐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冰川是在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由固态大气降水的多年积累,经过密实和变质作用形成能自身运动并长期存在的天然冰体。依照冰川地质的相关理论,本文从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出发,对其地貌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分析,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总体规划;设立冰川开发与保护基金;大力宣传,扩大开发关注度等方面的对策,旨在为冰川地质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柴旦地区是柴北缘东段的中生界残留盆地,围绕着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形成元古界、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套主要的成藏组合。受燕山运动、喜山运动所控制,在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发生过两期成藏作用,分别在洼陷带等构造相对稳定区形成原生的构造和岩性油藏,在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和盆内对冲构造带形成次生构造油藏,因此针对不同构造带的勘探应瞄准不同类型的成藏组合与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6.
现今中国西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影响的地区在碰撞之前的构造地貌格局是地学界很关注的问题,对先期古构造地貌格局的了解有助于将先期构造事件从后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中剥离出来。本文选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东麓出露的寺口子剖面新生界底部沉积物,通过详尽的沉积学及古水流方向研究,认为六盘山在晚白垩世-新生代初期存在古构造地貌高地,这为Kohistan-Dras岛弧及冈瓦纳大陆的碎片向欧亚大陆聚合在六盘山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余姚—丽水断裂庆元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在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变形的微地貌部位开挖了探槽、在第四系覆盖区开展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运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和光释光测年法,对构造变形物质以及断层覆盖层进行了年代确定。研究显示,余姚—丽水断裂庆元段地貌特征明显,表现为沟谷、垭口及线性地貌,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推测该断层为1574年庆元51/2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8.
王繁利 《内江科技》2011,32(7):140-140
骊山西发育典型的山前地貌,常呈坡状,坡角较小,与坡状地貌、冲洪扇地貌有所区别,沉积地层由第四纪黄土层和比较古老的古近纪地层、新近纪地层构成,是在新构造作用过程中随着山地地貌的抬升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土:最近250万年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记录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代中国第四纪环境研究者的努力,已经认识到,中国黄土堆积 是过去250万年以来连续的风成沉积物,黄土堆积序列中的粒度、磁化率、碳同位素、生物\\r 化石等可以作为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的良好替代性指标,中国黄土堆积中包含着最近250万\\r 年以来东亚季风气候与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过程等信息。中国黄土已经成为认识第四纪地球气\\r 候与环境变化的三个重要信息载体之一。对黄土记录的深入研究,将对理解地球系统变化的 规律与机制、为黄土高原以及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赛里木湖     
《金秋科苑》2012,(17):100-101
赛里木湖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质学称为“地堑湖”。而且赛里木湖盆地的第四纪湖泊沉积记录了西天山的地貌发育和古冰川作用的全部历史。海拔2073公尺,面积454平方公里,水深85公尺。湖四周是倾斜低岸,水草丰美,为优良牧场。  相似文献   

11.
我刊从去年以来,已先后有数篇封面专题文章(包括本期)描述了空间、时间、速度、温度等物理量的精彩现象。物理量是用来量度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当物理量发生变化时,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些变化已在我们多期的封面专题文章中有深入探讨,本文略去不赘。物理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物理量反映的属性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量度物质属性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热、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强度等;第二类是反映物体属性的物理量,如质量、电阻等;第三类是描述物质运动状态所用的物理量,如速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总结张家堡子铅锌矿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认为断裂构造、元古宙混合花岗岩及燕山期酸性脉岩是该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可以利用构造特征、蚀变特征等找矿标志对该区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的形成与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含量的多少实际上受饱气带和饱水带的地层岩性、沉积条件,岩相特征、地貌及新构造运动所控制。以辽河流域地下水中铁锰的分布规律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范书财  夏训诚 《百科知识》2007,(6S):I0001-I0003
“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地理学名词,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险峻的土丘”,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它不仅仅存在于新疆。在世界许多的干旱沙漠区都广有分布。据统计,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其中,新疆的雅丹地貌是最美的。  相似文献   

15.
区域构造位置属于秦岭褶皱系,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该地质构造特殊的历史演变过程,为甘南地区找矿预测和矿产开发价值提供了研究方向和依据。本文主要从甘南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产资源形成所需要的地貌地质水文等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将环境优势标志转变为找矿预测的指标和数据,增加矿产预测的勘察技术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大,形成年代最晚、地质构造最复杂、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高原上数100km至上1000km的构造带纵横交错,构造型式错综复杂。在构造带的切割挤压作用下,构造带内及其两侧分布有大面积深层次的松动岩体,显然松动岩体是构造作用下的产物,构造线延伸到哪里,哪里就有松动岩体分布,二者如影随形。然而西藏境内分布的几条主要河流几乎都是在几条同名的主要构造带上发育而成的,如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和易贡藏布等均是在同名的断裂构造带上发育而成。这几条断裂带都是深大断裂带,如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和怒江断裂带局部宽达5000m以上,深达数10000m至上地幔,一般的宽度都大于100m。这几条江河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是中国绿色能源的后备基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将陆续开发西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另外,西藏目前已建的5个机场有3个建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河谷内,西藏已建和在建的3条铁路有2条也建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内,开发和建设中必然会出现松动岩体对工程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板块汇聚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板块多向汇聚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东亚板块汇聚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研究命题,需要长期持续开展研究.侏罗纪/白垩纪之交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国际地球科学前沿.在我国东部和东亚地区,该时期发生了太平洋、西伯利亚和拉萨-基梅里等多向板块汇聚和多向陆内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和矿产资源"大规模爆发"."燕山运动"大致概括了其基本内涵.通过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板块汇聚方式及陆内构造动力学过程的分析与恢复,建立深部过程-构造-地貌-环境的耦合机制,以及浅层构造对深层变化的响应模式,从理论高度,多角度重新诠释"燕山运动",恢复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形成并提出晚中生代东亚大陆构造演化与地质环境转变的新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TM遥感图像的流域地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平 《科技通报》2003,19(2):150-153
利用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或相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色调的变化规律,以奉化江流域为例,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流域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根据遥感图像成像规律以及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在TM图像上所显示的不同解译标志和展布特征,对研究区水系的发育、地质构造与地表物质对流域地貌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等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探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前陆冲断带的运动、变形特征受多种因素控制,如区域应力场、古构造、岩石物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区域应力场。从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背景看,中国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形成与走滑和挤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有关。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具明显的走滑特征。本文从平面及剖面上对走滑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是“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的子项目(项目编号:基[2009]01-12-14)。以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为主,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协作参与,于2009年开始,2014年初圆满完成。项目以新理论为指导,在重点调研和综合研究区内近三十年来地调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提高。地质志书内容共分9篇45章,系列图件有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50万地质图,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100万地质构造图、岩浆岩地质图、变质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航磁△T等值线平面图等,建立了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实现地质调查资源共享、提升基础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服务创建了重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