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同学们,今天清晨老师特意在自家院子里摘了束月季,并把它带来了。喜欢吗?生:喜欢!(高声齐答)师:好好欣赏一番。谁来描述一下?生: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真美,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呢!师:是啊,美好的事物总那么吸引人!有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这美丽的花儿!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花瓣飘香”(板书课题)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想像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谁来演一演?”许多学生兴致高涨,想一演为快。“不急,要演好,得先把这段内容读好。请大家找找重点词语,好好体会小女孩的内心。”学生圈画重点词…  相似文献   

2.
徐良英 《师道》2007,(8):63-64
在乎--缘于一幅画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小贝蒂(学生接话)的小女孩.   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3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4.
一、在乎--缘于一幅画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贝蒂的小女孩.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4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生:我读出了小贝蒂的善良.……  相似文献   

5.
一、在乎--缘于一幅画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贝蒂的小女孩.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4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生:我读出了小贝蒂的善良.……  相似文献   

6.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7.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8.
<花瓣飘香>一课,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故事,表现她是一个懂事、孝顺、可爱的孩子.听了几位老师教学<花瓣飘香>第二课时,有的老师采用探究讨论式,有的采用开门见山式,多围绕"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得出结论.听完这些课,笔者和学生交流,问:"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妈妈,这样做好吗?"学生无一例外地点头.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人教版教材第五册内容。深入品味 课文1-2自然段语言,体会兄弟俩自由自在、尽情玩耍 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师:(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你读出了俄罗 斯兄弟俩怎样的心情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来,我们一起再到月季花丛中看一看好不好?(播放课件)你们看,这月季花美吗?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香吗?  相似文献   

11.
课堂回放师:课文没有写缺水生活的"苦",而是写了缺水的"乐"。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快乐的事?(生默读课文)师: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课文中有专门描写小孩子快乐的一句话,请标出来。(生标句子)师:如果你一个月没洗澡,遇到这么一场雨,你会做些什么?想象一下。(生想象说话)师:阅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这又是一件怎样快乐的事?生:一勺水洗澡。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笔者有幸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第六册的《花瓣飘香》一课,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学片段师:孩子们,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送给妈妈,小女孩会怎样说呢?老师当妈妈,你们都是懂事的小女孩,你们先练习一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片段一】第一次执教第2、3自然段师:这么美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呀?生:这是花生。师: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知道了这是花生。这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第2自然段)生: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师:小松鼠有了这么美好的打算,又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那他是怎么做的呢?生:他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师:如果你是小松鼠,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生:我会想花生果去哪里了?生:我会去别的地方再找花生果。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划山你喜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哪位同学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还有谁喜欢这个句子?请你读一读。 (生读)  相似文献   

15.
[片段] 师:问大家几个问题:卖鱼的人叫什么名字? 生:文中没介绍. 师:多大年龄? 生:文中没介绍. 师:长什么样? 生:文中也没有介绍. 师:性格特点、爱好等,什么都不知道,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卖鱼的人.(在课题周围画上许多小问号)大家看第2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指学生读,评价)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你看一看哪些地方奇怪?平日我们是怎样的.而卖鱼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一、研读品文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段,想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学生自学)生:写了“捕鸟”“捡贝壳”“看瓜”和“看跳鱼儿”四件事。师:你对哪件事比较感兴趣?(举手表示)师:既然这么多同学对捕鸟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件吧。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捕鸟的?生:第六自然段。师:默读第六自然段,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自学,交流。)生:我从“须下大雪才好”体会到闰土很聪明。因为闰土知道下大雪时小鸟找不到吃的,正好能捕鸟。生:我体会到闰土很能干。“下了雪,我扫出了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  相似文献   

17.
<正>师: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特殊的葬礼上会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师:课文中哪一段概括地讲了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的内容?生:第八自然段。(大屏幕出示第八自然段)师:谁来读?(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很激动,谁能读得流利一点?(指名学生读)你读得很流畅,谁能读得比他声音还响亮?(又一位学生朗读)她读得饱含深情。让我们一起读。  相似文献   

18.
案例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A: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我觉得“站满”一词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你能说说不够准确的理由吗?生A:因为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这里又写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师面向其他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生:我也认为“站满”一词用得不够准确,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写“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天漳河边上不可能站满了老百姓。生:还有,课文第八自然段写到邺“年…  相似文献   

19.
《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本课讲了什么道理?(生答)师: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课文的第3自然段就摆出了三个名人事例,请细细默读这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们确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圈画出关键词语,写写批注。(几分钟后师生交流体会。师相机指导朗读。)师:三个事例学完了。后面一个省略号代表什么呢?生:表示还有许多事例。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片段] 师:自由地读读第2~4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小组交流,并读一读;全班交流、朗读品味) 生1: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打比方(比喻)的句子. 师:你读书真细心,能有感情地把它们读出来吗? 生1: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