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桂林保存了国内最多的宋代石刻作品,这些石刻不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宋代石刻诗歌多为仕宦桂林的官员所作,题材上多为山水诗歌,这些诗歌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某些特征,显现出两宋诗风之影响。同时这些诗歌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宋代桂林石刻文学之成就。  相似文献   

2.
桂林石刻分布广泛、数量多、内容丰富,为研究桂林及广西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书法价值,历来受到重视。近几十年来,石刻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同时,目前对于桂林石刻的研究还存着不足,需要更加深入和专业。  相似文献   

3.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近二千件历代石刻。其中宋代石刻约占四分之一,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桂林石刻意义重大,价值非凡,历来颇受重视。宋型文化、桂林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石刻传统使得宋代成为桂林石刻的兴盛期。  相似文献   

4.
杜海军先生所著《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在充分吸收前人整理的桂林石刻文献成果基础上,又多方搜求,务求网罗桂林石刻无遗漏,与前代相比更加全面;其次,在石刻录文方面,辨识石刻文字精确,改正了以往文献录文上的一些错误,并按石刻原文字体录文,文献可靠性高;再次,通过以往不同桂林石刻文献之间的校勘,将当前石刻、拓片无法辨识的部分校补完整,保证了桂林石刻文献内容的完整性;最后,该书在编排体例上,除了按传统标出石刻刊刻时间、出土地点、尺寸、书体等说明,还新增加了校勘、石刻作者简介和人名索引,方便了读者查阅。这些方面使得该书成为目前桂林石刻整理文献中最好的一个本子,更具文献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对金石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对文献学的开拓。  相似文献   

5.
桂林是我国石刻文献发展特别集中、且成就突出的地区.桂林石刻从文献角度而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这种特点和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性,二是系统性,三是珍稀性和广泛性.但是,今人对桂林石刻的整理研究非常不够,有待于尽快整理出好的本子,为学界提供更可信的文献,使桂林石刻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文献价值,为学术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唐代开始,石刻诗歌便出现在桂林的摩崖、岩洞中,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石刻诗歌对桂林景点的审美已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评价,其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独秀峰"高耸擎天、拔地而起、一枝独秀"的形象,叠彩山"层峦叠锦彩、边陲辋川图"的特点,虞山"帝德泽边、百代犹思"的人文意义都是石刻诗歌集中呈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鼎盛期,这与宋代大批文人到桂林的活动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桂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的文人,因此,旅游成了旅桂文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旅游中的题诗则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诗是蕴含着诗人感情的,所以透过诗歌我们可以探窥诗人的某种旅游心态。  相似文献   

8.
石刻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桂林石刻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资源调查与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共获取石刻1524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探索了桂林石刻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桂林石刻的刊刻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七星区、叠彩区、象山区和秀峰区,其总体呈现“两核、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对于延续和延长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桂林石刻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保护和开发、资源整合、产品化路径和营销手段等问题,提出了桂林石刻应从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产品形式、创新营销手段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旅游开发的建议,以期能为桂林石刻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桂林石刻以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文化之深厚成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他们不仅赞叹桂林秀丽的山水,也对附着在山石上的摩崖石刻很感兴趣。而目前,石刻文化英语导游人才极其匮乏,能从事石刻文化英语导游培训的机构或组织也不健全。本文针对培养石刻文化英语导游的难点,将建构主义中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与现有的教育资源相结合,探讨一种石刻文化英语导游的自主学习模式,为石刻文化英语导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英语导游在石刻文化这一领域的英语讲解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任华是盛中唐之际一位极具个性的文士,关于他来桂林的次数和时间,学术界的意见颇有分歧。综合有关材料来看,任华来桂林应该只有一次,始至时间在大历七年,直到大历十二年仍在桂林,先入桂管观察使张公幕,后入张公继任李昌■幕。任华在桂林留下了十余篇散文作品,全部都是用古文写成的赠序,约可分为送人觐亲、送人游幕、送人入京、送人使还四类。这些散文对当时游历桂林的文士们的精神风貌有生动的展示,对桂林风景独特之美的领会尤其显得卓尔不群,情调比较明朗,在广西散文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张浚与洛学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祜”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祜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轼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13.
张骞孙子张猛所处汉元帝时期,南阳社会上正流行兴建画像石墓,是南阳汉画像石墓的发展期。张骞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出使时是三千石级的中郎将,返回后是位列九卿的大行。其后辈肯定熟悉这段历史,将祖辈的丰功伟绩刻在石墓中,以显荣耀,以求护佑,以志纪念,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出土该石的画像石墓墓主,很可能是张骞后裔。我们对这块画像石做出了符合汉使开通西域历史画面的推断,又知道出土地点是张骞的封地——博望侯国,石刻时代是张骞后裔十分活跃的西汉晚期,虽然无法确知那立乘于大使车上的尊者的姓名,但为永久纪念张骞,将这块画像石命名为"张骞通西域"。  相似文献   

14.
据传世文献与碑铭文字的记载,唐诗人张志和于唐肃宗时开始隐居于越州会稽东郭。于唐代宗大历九年至十二年间游历于湖州,并作下了《渔父词》,其后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15.
明初江南地主的衰落与北方地主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元代对江南地主采取笼络政策 ,江南地主得以保存和延续。元末张士诚政权继续执行元朝对江南地主的“宽疏”政策 ,得到江南地主的支持。反之 ,江南地主对朱明政权极为冷淡。因此 ,明王朝建立后 ,朱元璋对江南地主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建文帝的一系列改革 ,得到了江南地主的拥护和支持。但建文帝失败后 ,江南地主又遭到大肆打击 ,永乐迁都北京后 ,大力扶持北方地主的发展。明中叶以后 ,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矛盾 ,始终反映在明廷内部的一些政策中 ,几与明王朝相始终  相似文献   

16.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7.
张安世出生在西汉武帝时期(前134年前后),卒于宣帝朝(前62年),为官五十余年。他谨慎、内敛、自谦的一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史家的高度评价。梳理张安世的事迹,有助于对西安南郊凤栖原张安世及其家族墓地的考古研究,亦对研究西汉中、晚期社会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何勇 《宜宾学院学报》2007,7(5):104-105
张澍,生活于清代乾嘉时期,甘肃武威人,曾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至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先后在四川屏山、兴文、铜梁、大足、南溪出任县官。在此期间,张澍对四川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桂林石刻数量众多,其中石刻诗歌样式多变,体现了一定的时段性特点。这些诗歌题材涉及佛教、道教等方面,更多则为山水题材。这些诗歌由仕桂或旅桂文人创作,整体上看,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