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东南西北”原本不表示地理方位。“东”,日在木中.表旭日初升之意;“南”,外框是木字变形,意思是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而枝繁叶茂;“西”,鸟在巢上,意思是鸟儿归巢栖息;“北”,本义是两人相背。后来,才借用东南西北分别表示四个地理方位。  相似文献   

2.
清人顾祖禹在回答阎若璩提出的有关历史地理的问题时说:"凡地理,言‘南’可与东通,言‘北’可与西通……余自是触处洞然。"可是"南"、"北"为什么可与东、西相通呢?阎若璩没有进一步问,即便问,估计顾祖禹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何新先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也不得要领。其实,北半球回归线以北的人类主要族群都曾使用过一种依照面对日出方向朝阳者的体位确定四方的方式及其确定的A、B两种类型四方概念。其中,B种类型四方概念恰好以"南"(即今之东)为四方之首,连称则为"南"(=东)、"西"(=南)、"北"(=西)、"东"(=北),故"南"、"北"可与东、西通。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各指一方.如“东、西、南、北各设一岗哨”,这里是具体方位。当它们结合一起,构成一条成语使用,则相当于一个词,其意义发生了变化。这时的“东西南北”也指方位,却是概括指各地。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也用来泛指方向。  相似文献   

4.
由于“世界地理”的区域性和基础性特点,历年高考中,“世界地理”是不可或缺的老面孔,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了解“世界地理”的相关考点和解题方法,掌握其考查方向和动态,无疑能使学生的备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进行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主渠道。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地理教师永恒的追求。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 ,从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整个教学模式都不断进行着有益探索和大胆创新 ,呈现一派可喜局面。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存在各种错误 ,令人感到遗憾和担忧。错误主要表现在 :1、专业术语运用不当或语言表达不正确如 :“气旋的气压是大还是小” ,“气温是多是少”。气压和气温都只能说是高或低 ,而不能说大小或多少 ;讲地转偏向力时 ,不用地理方位词东、西、南、北 ,也不说高纬、低纬 ,…  相似文献   

6.
理解《诗经》中“二南”和“以雅以南”的关键,是明确其中“南”字(词)的确切含义。文章的结论是,“南”字本为“有南氏”族徽性质的符号,指代“有南氏”之氏族、部落或方国。“二南”,从地理上来说,乃指附属于“周公”的“南(国)”和附属于“召公”的“南(国)”;从作为《诗经》中二“国风”之名来说,则是指从附属于“周公”之“南国”和附属“召公”之“南国”采集而来的民歌(乐)。因为“南”族本是“夏”朝分封的分支,“南”地或“南国”本是“南”氏族、部落或方国的领地,作为音乐的“南”亦本是“夏”乐(“雅”乐)的一支,所以“南”(乐)就既是“夏”乐,也是“雅”乐(“南”既是“雅”乐又区别于“雅”乐)——“以雅以南”乃是既演奏夏人或周人的中央或官方的“雅”乐,也演奏同属于夏后氏姒姓的“有南氏”或“南国”的地方音乐。  相似文献   

7.
王刚 《地理教育》2006,(4):37-38
一、指向标地图方向的判读 1.平移法:将指向标平移到图中要求判断方向的地方,并作垂直于指向标的直线,标上东、西、南、北(面向指向标的方向判断: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四个方向,指向标的原点在线条的转折处(如公路、河流的拐弯处)或某一关键点上,此时就能明显读出图中线条的延伸方向和两点间的相对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聚元 《学语文》2005,(4):48-48,47
在人们心目中,尤其在古人心目中,方位词从来就不仅仅是空问概念,而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西”“南”“北”“中”无不如此。本文说的是“南”与“北”。  相似文献   

9.
地理兼跨文理学科,地理中的“地”——如地理事物、名称、景观、数据等包罗万象,地理中的“理”——如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规律等复杂抽象。地理教学由于受学生认知基础的限制.许多问题往往不作深入探究.而学生在半懂不懂的情况下更是找不到学习地理的突破口。因此。地理教学必须要注重深入浅出.使学生真正了解地理,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地理。  相似文献   

10.
“积累梳理”和“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培养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浅易文言诗文的能力,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也是语文高考大纲的具体要求。作为常见常用文言虚词首席的“而”,自然成为课程和相关资料关注的第一对象。然而其常见用法的“表假设”和“表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地理以区域地理内容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屡见不鲜,而且多以主观性大题(即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它具有出现频率高、赋予分值大、覆盖知识点广、答题用时较多的特点,因此成为考生地理得高分的“瓶颈”。仅以2006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见下表),就足以看出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转轨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重视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是一十十分重要的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人了信息时代和电子时代,地理教育单靠课堂教学是十分有限的,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既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也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才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陈雁鹏 《科学教育》2006,12(1):27-28
“模板”法的核心是一“表”和一“图”,非常适用于区域地理的复习,尤其是用于世界地理中主要国家地理知识的复习。“模板”法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有关某国地理知识的表格(具体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二是反映某国地理知识的空白填充图及练习题。“模板”法不同于传统的表格法,表格法往往是有表无图,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比较单一,局限于文字。显而易见,“模板”法要明显优于传统的表格法,它德国经纬度东经10度,北纬50度海陆北濒北海、波罗的海邻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波兰等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气候过渡地形南部为高原山地…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表示。在古代则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代表方位。青龙是东方之神,代表东方。如谚语有“左青龙,右白  相似文献   

15.
一、有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材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一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  相似文献   

16.
江波 《地理教育》2006,(2):39-39
复习课要敢于舍弃原教材中的案例、材料,善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中挖掘同地理原理、规律等相关联的活生生的素材,并有机地运用到复习教学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由可看得见、摸得着的“枝叶”顺藤找到相关教材中的原理规律之“根”。  相似文献   

17.
“南”“北”合配使用.构成“南A北B”格式,大体有三种情况:一,实指。“南”“北”实指其方向.如“南箕北斗”、“南橘北枳”。二,对指。“南A”和“北B”的意思相对。如“南阮北阮”(晋朝时姓阮的家族住北者富而南北者贫.指居住一地而贫富悬殊的同族人家).  相似文献   

18.
陆敏 《地理教育》2005,(5):65-66
2002年10月版的美国地理教材“地理:世界和居民”(《GEOGRAPHY—The World and Its People》)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教材主要作者Richard G Boehm是“国家地理标准”“生活化地理”七个作者之一,也是“地理教育指南”的作者。其出版商McGraw-Hill(麦克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教育出版商,也是全球领先的教育资料和专业信息提供商。  相似文献   

19.
乔金霞 《辅导员》2010,(12):18-19
“历史是一条线,地理是一个面。”这是前人的学习经验。其实历史不仅有时间之“线”,它也有地理之“面”,人物之“点”,系统之“体”。因此,历史教学须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灵活、恰当,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思品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思品教师不能闭目塞聪、一问三不知;思品教师必须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凡事都能说出点道道。特别是课程改革后,学科更趋综合化,对思品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思品教师虽不能成为“全球通”,但至少也要成为“小灵通”,做一个能说会道的“杂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