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继超  赵娜 《体育科研》2015,(3):98-10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苏沪两地5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且与其培养目标吻合度低,教育实习环节薄弱,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完善等问题。故提出建立并创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对学生教育实习期内的监管与考核力度等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影响评价的分析工具,以山西、河南、江西、辽宁4省为例,从经济、教育、公平公正性3个维度,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中实施的4种术科测试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身体素质"模式下的术科测试工作效率较高,但是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没有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存在术科测试效率较低、测试过程公平公正性欠佳等缺点,但是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有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起到了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间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比较而言,"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较优,"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其次。  相似文献   

3.
在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促使大学体育课程成为有机的整体;大学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给予运动教育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和体育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并提出以运动教育模式建构学校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及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思路进行探讨。认为,体操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专项素质为基础,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重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管理、实习成绩评价、教育实习外环境等现状,从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育计划、教育思想的改革来优化体育教育实习,从内部结构的改造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从多学科之间的资源互补以及实习生专项技术的全面搭配来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吕慧青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4):44-45,5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8所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学生参加健美操学习的心理趋向进行调查与研究,并结合本院健美操教学实际,实施了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创新能力为重要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健美操专项课教育模式,为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探究型教学法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校太极拳专项课教学中应用探究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值得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学习主体的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学习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主观调控"、"师生互动"、"专项环境"、"外界压力".最后,通过对这4大因子要素进行信度检验、效度说明和多元方差分析以证明其可靠性.并对此提出加强体育教育专项教学改革,强化体育教育专项技能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史俊 《山西体育科技》2003,23(4):58-59,68
采用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对学校体操教改工用进行的理论性探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思路进行探讨,认为,体操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专项素质为基础,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重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从研究生培养模式核心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体育硕士培养模式调整与创新的思路。培养目标应当以适应某类体育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招生选拔机制应当结合培养结构调整及时创新;学制应当实现刚性学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课程教学应当面向体育职业具体岗位实现模块化;专业实践应当深入实务领域;双导师制应当进一步完善;应当建立覆盖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专项导师"制是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基础上的又-种新的尝试和探索,结合本校实施情况,分析了"专项导师"制的意义,论述了导师制的实施细则和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育理论课程口试方法改革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总体目标,针对体育理论考试方法存在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视角探究体育理论考试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知识的目的,对体育理论考试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并提出了体育理论口试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学校体育的任务是要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因此,迫切需要重塑学校体育理念,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坚持兼容并蓄、以人为本,从大体育的角度,对学校体育的体系、政府为主导的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有效整合体系、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沟通体系进行再架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校体育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报道,指出学生体质令人担忧。本文从实验研究入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阐述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制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制度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造成中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制度原因,提出以下建议:改革教育制度,确立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体教结合促进竞技体育在学校蓬勃发展;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体育意识,从制度根源扭转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高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探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166-167,170
2 1世纪的学校健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人生健康、终身体育、全面健身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落实学校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调整,把健身、健康教材和内容融入新的教材体系。优化健康教育环境,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的国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利于学生们对体育产生正确的认识,不能真正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使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导致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程度和高度,找出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家长的重视程度、学生本人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等影响因素,并提出转变观念,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大社会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提升家长对体育锻炼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高度,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自身运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提高的具体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高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加强我国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加强体育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法.即转变教育观念;结合体育课程特点;抓住大型文体活动的契机;以社区为基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等。  相似文献   

19.
用现代体育科学教育有关理论对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认为 :中专体育教学要以发展学生身心为目的 ,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 ,选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评价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适应中专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程度、焦虑程度、认知能力、人格作用、意志品质、进取精神等方面都有助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可以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