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与《历史教学》的缘份并不长,尚不足五年。通过别人的介绍,我订了86年上半年的《历史教学》。两期到手,便“择一而终”,至今就订阅这一份教学专业杂志。我认为,《历史教学》这份期刊首先具有针对性这一特色。1987年9月,我初执教鞭,登上讲台,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我并非在孤军作战,因为我有了《历史教学》——时宗本老师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冯一下老师介绍帮助学生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从教书育人的意义上来说,在学生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历史素养教育无疑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都对"历史素养"给出了概念并提出了一些课程教学实施意见,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更是明确提出在升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社会性功能特点,同时还能够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历史课程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社会发展历程,从历史教学中汲取智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1]。2019年12月29日徐蓝教授在“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上作的《努力使历史教育成为涵养学生生命的过程》主题演讲指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至今(1981—1991)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学会共召开了9次大、中型的学术年会,拥有全国会员300多人,对推进我国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科学探索,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其间,先后就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学习历史心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历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养、历史教学和国情教育等专题,组织会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并出版有《中小学历史教学论文集》、《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探索》和《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探讨》三本学术论文专集,还委托《历史教学问题》杂志集中刊发了一批关于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研究论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此,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成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加以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理解“历史思维”?又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谨结合自己参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年“刊网微研”活动执教研讨课的体会,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的设计为例,谈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思考及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科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对于学科素养培养效果较好。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交流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称中国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称世界史)继续沿用有利于教学安排的章节体编写体例。教学中碰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章节标题。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往往忽视对章节标题的重视而把重点指向章节标题下的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掘章节标题在教学中具有的潜在功能。因此,历史教学应首先考虑对章节标题的教学处理。教学中,历史章节标题的处理有:一、变即在教学中变化章节标题的名称,以拓宽学生对历史问题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如《中国史》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指针,新课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现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分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促进同学们对《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杂志近来刊载了几篇关于历史课堂生成问题的文章,例如陈杰老师的《教师怎样面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历史教学》2008年7期),戴文君老师的《老师,错了》(《历史教学》2009年1期)。对课堂生成问题,两位教师结合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提出好些年了,高中历史新课标也已颁布,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至于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在高二文科班进行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课教学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努力做了一些探索,力求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历史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正古典文学名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宝贵资源,比如《孟子》、《史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它们不仅记录了我国的发展历史,还集聚了古代无数先贤的智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一、古典文学名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故而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经过25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诵读—导思—导议—精讲—精练"师生教与学双方密切配合的"五优教学法"。事实证明此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践以问题建构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辅之以个性化的考核方式,形成适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整体模式,对于增强《纲要》课程教学吸引力,提高《纲要》课程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增课程,不仅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从学生层面讲,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具有爱国主义的情操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A2):135-136
2017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之前的历史课程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这固然是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是连贯一致、一脉相承的,初中阶段同样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初中历史教学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浅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论史料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历史教学的史料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关注.已取得共识的是,运用史料并不仅是为了补充教师讲述的内容,或为使学生适应考试的题型而进行的训练,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运用史料,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以下翻译的是蒂姆·洛马斯(Tim Lomas)所著《历史理解的教学与评价》(Teaching and Assossing HistoricalUnderstanding)一书中的《证据》一章.该书1990年出版,是英国历史协会出版的系列丛书的一种.其中论及有关史料教学的问题,可供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课程的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并依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整合,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基于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和核心素养目标指向,笔者以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融入威海乡土资源,从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上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吉铠东 《文教资料》2015,(4):161-162,191
桂林历史文化悠久、遗址遗迹众多,将桂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具有拓展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作用。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的融合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与教材主干知识结合、与教学手段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若将桂林地方文化资源与《纲要》教学有效融合,能提高我校学生对《纲要》课程学习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3期的卷首刊登了贾宏权老师的文章《真实的历史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读后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9年11月刊发了李克军老师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通俗读物的探究》一文,我阅后深受启发,觉得非常有实践价值。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确实喜欢看一些和历史有关的通俗读物,这些读物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历史通俗读物,一来可以丰富历史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具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2000年版)“教学目的”中要求“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科考试说明》(zooo年版)十条“考试能力要求”中的第六条要求考生能“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比较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思维能力之一。对学生的比较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屡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