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运动,它的速度之快,变化、旋转之大可称举世无双。运动员在一次训练课中的收获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运动员一次课中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而促使运动员集中注意的因素,无疑在于教练员制订的训练计划及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等。从某个意义讲,在于教练员对注意规律的认识,并把注意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少儿乒乓球训练中,如何根据队员的心理特征,或有意识地注意按学生心理因素进行教学,制订教学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提  相似文献   

2.
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林  刘海元 《体育学刊》2003,10(1):116-118
通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并与前苏联和日本的训练方法和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国家蹦床集训队周课次安排的模式为10~11次:课结构的模式为每次课时间为3h,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蹦床项目中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指出在国际赛事频繁的今天,更要重视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冰球教练伊夫斯和享特于一九七九年春来我国讲学,先后在北京、长春、哈尔滨教练员学习班,系统地介绍了加拿大及世界各先进国家的技术发展情况,并为我国家冰球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二十八个训练日,三十三次训练课和五次教学比赛。每周课次为六——八次,每次训练课为一小时四十分左右,为便于了解、学习加拿大的训练方法,训练课的组织,训练手段的运用和对训练的一些要求,我们根据记录整理出这份材料,供冰球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选题依据: 生理负担量是人体对运动负荷所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一般生理负担量可以与运动负荷相题并论。运动负荷是指人的有机体在训练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也就是练习者在训练课中做练习的“量”和“强度”。因为练习的量和练习强度直接影响训练课运动负荷的大小。过去在乒乓球训练课中对练习强度和生理负担量的评定缺乏定量的数据和资料,只凭观察和经验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科学依据不足,为了加强乒乓球训练课的科学性,本文对其常用基本技术的练习强度和生理负担量提出了客观评定指标。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手段血乳酸及心率的测试,评价不同训练手段的运动强度,为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提供依据.以广州队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教学比赛课运动员每轮比赛后的血乳酸和心率、测试实战训练课和专项力量训练课的心率,并与其它学者的有关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教学比赛后的血乳酸为(8.01±2.11)mmol/L;(2)教学比赛准备活动与第一轮教学比赛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21±11)次/min、(146±13)次/min和(160±7)次/min、(183±10):次/min.实战的准备活动和实战第一轮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46±14)次/min、(168±11)次/min和(158±9)次/min、(171±11)次/min;专项力量训练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为(159±10)次/min、(171±10)次/min.结果说明,教学比赛时,在对手安排和比赛气氛的营造上,要使之更接近正式比赛;要适当提高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应适当安排高强度、高质量的训练课,以满足正式比赛时对大运动强度的需求;影响心率的因素较多,为对运动强度进行准确判断,最好对血乳酸和心率同时测试.  相似文献   

6.
准备活动在一次训练课中占的比重很小,看来似乎对训练没有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适宜的准备活动,能使运动员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而且精神振奋,干劲十足,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防止外伤。据对八一年红双喜杯乒乓球赛国家队等49名肩关节损伤运动员的调查,由于准备活动不适宜发病者占12.2%。另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中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的训练课都是从准备活动开始的,短跑训练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准备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慢跑和一系列的身体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克服生理隋性。为训练做好准备。就短跑项目训练课的准备活动而言,它一般包括慢跑、伸展练习和专门练习三个部份。现在,在优秀运动队的训练中,准备活动一般要化费训  相似文献   

8.
王刚 《冰雪运动》2017,(5):49-51
训练课是周期训练的最小构成单位,对运动员的运动竞技能力的培养起决定的作用.训练课主要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查和比赛课,调整、恢复训练课等类型;教练员是依据根据周期训练计划的安排,依据训练原则、运动员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训练课.训练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引导性练习、技战术练习、对抗性训练)、结束部分等三个有机部分,三部分划分这是由于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准备活动在体育课、训练课、比赛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讨论研究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的发挥,得知有效的准备活动是达到训练效果的关键,以期使教练员在实际教学训练中科学合理地安排专项准备活动,保证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讲,训练课包括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即是由静到动,由缓到急,激烈运动的序曲;又是思想、情感等中枢神经系统由抑制到兴奋的过程。目的是,防伤患于未然;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因此,一次训练课的效果如何,除课前对教案、场地、器材的周密计划和认真准备以外,课的准备部分将起重要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准备部份恰是一次课的开头,头开的好坏,对训练课而言,当然不能不是致关重要的。下面想就准备部份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请恕直言。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备战冬奥会10个月的训练中,共进行了299次课的训练,其中力量训练课53次,陆上有氧训练课98次,技术训练课122次,其他训练课为26次,比赛为7次(23次出发)。在负荷安排上强调了有氧训练,降低了平均训练强度,使高强度训练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训练手段上,减少了最大力量的训练,增加了腰腹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技术是速滑项目的训练重点,应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俊良 《中华武术》2007,(11):12-13
跳远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田径运动,对人体的速度、力量、弹跳力、柔韧性、协调性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其技术训练课的准备活动就更应该力求全面和具有针对性。以下是我在多年训练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方积累,总结出的一些练习方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术散打训练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其中基本部分是散打课的重要内容,由于散打运动是两人直接对抗项目,很容易造成各种损伤,尤其是准备活动不合理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文章通过对散打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设置散打教学的准备活动,避免因此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从而提高散打教学质量,改善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为保证散打教学和训练的正常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准备活动 在实际训练中,田径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大都千篇一律,如慢跑800~1000米,然后压腿、踢腿,之后做专门性练习。在身体训练课中,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轻微活动就开始训练。这样,时间长了运动员会感到厌烦。加之有些教练员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很少过问,因此,不少运动员出现偷懒现象,影响训练质量和效果。改变这种现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上重视准备活动 把教练员的要求变成运动员的自觉行动。要对运动员活动情况全面掌握,不能在运动员做准备活动时聊天或做其他事情。要根据各专项运动项目特点,编…  相似文献   

15.
因为大多数运动项目既要求有肌肉力量,又需要有心血管耐力,因此在这方面花费一定时间进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大量练习是以技术为主,身体素质训练就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在规定时间限度内,身体素质训练的最好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首要问题是:我们要确定为获得或保持相对高水平的肌肉力量和心血管耐力所必须的最短训练时间。研究表明,一组强度练习对发展肌肉力量可产生有效刺激。要使11大肌群的每一肌群都得到锻练,一组练习需要20分钟。通常认为一周三次力量训练是最适宜的,然而一周内间隔时间相等的两堂力量训练课也可以获得大力量,因此我们需要的最短力量训练时间是一周二次,每次20分钟。改善心血管耐力的检验标准是每周。能作二~三次大肌肉练习,每次20′~30′(分钟)。假如某运动员保持有适当的心率反应,则耐力的最短训练时间是每周二次,每次20分钟。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课堂上,对于讲解、示范、背风、背光、着装处理等细节性问题。既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智商,又能反映出教师的情商,所以,一定不要小看这些教学细节,许多时候,“细节”决定上课的成败。 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上乒乓球训练课,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初学者,为此在上一课时.我安排的内容之一是打吊球训练,但是当课临近尾声时,由于系吊球内火柴棒的线脱落而导致火柴棒掉进了乒乓球内,无论如何这根火柴棒是捞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每节45分钟的体育课,准备活动一般安排10分钟左右。其内容基本上都是先慢跑,后徒手操或游戏的“标准”式准备活动。对此,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不易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再加上讲解、示范等,一节课的时间已用去三分之一。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足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等,这就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18.
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  陈莉  孙江宁 《体育学刊》2007,14(2):103-107
对国家网球女队一组周课训练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和反馈,结果表明:国家女网一组每周课次的安排为11课次.以技战术和综合性训练课为主;体能训练的比重与过去相比有所加大,一般准备期体能训练时间占了近50%;各周次的负荷内吝及节奏安排比较合理,但大负荷课次偏少;一堂课的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控制在2~2.5h;采用“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模式,使训练更加结合实战,训练的针对性更强、训练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乒乓球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前没有摸过球拍的初学者。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学生往往动作费力、僵硬。因此,两人分台对练时击球失误多,打不了几个回合,时间一长,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也就降低了。 怎么样将练习双方的击球动作协调起来呢?通过对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分析发现,乒乓球每一次击球后迅速还原预备姿势,准备第二次击球时,这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  相似文献   

20.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