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个别教师的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漠、心理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因素,致使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屡禁不止。对此,我们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2.
浅论心罚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琴 《教育科学》2002,18(2):56-57
心罚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心罚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理歧视”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理歧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心理歧视”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广泛关注和批判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深刻揭露其原因,寻求出多种解决策略。但是,体罚学生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越演越烈。这是因为体罚学生终究是由教师实施的,而我们并未揭示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原因。因此,本文拟对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进行剖析,并积极探求可行的对策,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世国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80-82,111
体罚是一种久治不愈的教育顽症。体罚现象的产生有传统文化、体制和制度、教育观念、法律意识、心理和人格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体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身心损害、师生的对立和经济的损失上。消除体罚现象的主要途径和对策是强化教师法律意识、提高素质、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惩罚制度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不能体罚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依然存在。总体来看,易发、多发体罚学生现象的,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地处偏僻地区的学校,这些学校一般离县城或集镇比较远,有些学生被体罚以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学生家长大多碍于面子不敢冒犯“师道尊严”,更怕得罪学校,只好忍气吞声。体罚学生的现象,在中小学尤其在小学的中低年级更易发生,甚至一些学生干部也成为教师压制和体罚学生的助手。一、体罚的危害性1.严重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致使他们生理受损、心理扭曲…  相似文献   

7.
陈瑶 《成才之路》2013,(15):27-27
工作若干年来,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于教师的身边,而有的教师也有过体罚学生的冲动。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做的是克服低水平的体罚心理,走向高水平的智慧心态,助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8.
《南昌教育》2004,(7):61-62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经常见诸于媒体,很多读者在问:现在的教师还有没有师德?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此间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期间向听众解释说: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出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工作压力过重,出现职业枯竭感,出现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看待的非人性化心理,从而导致体罚学生现象。  相似文献   

9.
国家制定了教师法和教育法,严禁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个别老师对教育法规熟视无睹,仍然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是把学生打伤,就是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使学生走上绝路,这种全然不管学生的尊严和心理、体力承受能力的惩罚,使其偏离了原有的目标,结果是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自己又受到法律惩罚。另一个方面因体罚出现师生冲突而被家长投诉的现象,给老师的触动很大,管理问题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要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快乐运动的成功感。可是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时会出现体育教师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这一与时代发展、新课堂标准要求极不和谐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体育课堂是不可或缺的爱心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1.
制止体罚学生现象的对策初探●江苏省射阳县周林官徐步仁王克玉一、现象与特点在当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的种类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讥讽学生、谩骂学生、罚学生、打学生。综观近年来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体...  相似文献   

12.
现在教育界祟尚赏识教育,认为靠激励手段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一至不能谈“批评”,甚至谈“惩罚”则色变,似乎说到“惩罚”教育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随着新闻媒体频频报道教师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的“丑闻”,对教师的指责声使得学校、教师面面相觑,草木皆兵,仅仅靠爱心、耐心去说服教育学生,可是当遇到屡犯错误的学生时,耐心教育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苍白而无奈。  相似文献   

13.
体罚现象寻因淮南师专陈开伦近年的“师德”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体罚学生绝非个别现象,或罚站、罚跪,或罚作业,或挨耳光、吃“拳脚”,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有的甚至失手致学生死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误认为...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使用“语言暴力”是目前校园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16.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师德建设的内容很多,但最核心的是提高教师爱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在爱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的能力。一个教师即使知识很丰富,业务水平很高,其他方面也做得很好,但如果对学生毫无爱心,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包括“心罚”学生,如讽剌挖苦学生、用繁重的作业惩罚学生以及以其他方法侮辱学生的人格等,这样的教师就是师德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是合格的教师。像最近媒体所披露的在学生脸上剌“贼”字的陕西省某小学教师,在学生脸上剌“不会背书”的河南省某小学教师,把学生吓出精神病的四川省…  相似文献   

17.
体罚现象长期存在,并且屡禁不止,这说明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1.传统观念的原因1.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积淀和传承,这也是使我们的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默认体罚现象的历史渊源。2.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本身的问题是导致体罚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教师之所以体罚学生作了多方面的分析,这些分析既独立成体系,又在某些方面彼此牵连、交错,但为了使思路明晰,可做大致梳理。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原因。第一种归纳:(1)…  相似文献   

18.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19.
文学即人学:文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操作力等智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情动力、注意力、意志力、自评力、调控力等认知心理能力水平;有利于提高创造创新能力。文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目标整体完成的必要条件,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心理互助是中学生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必要途径,对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监控和防治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以及培育学生的爱心、提高学生的心理助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心理互助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开发非正式群体互助资源;建立中学生心理帮助志愿者协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