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重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领域,它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由理论形态转向学校实践形态,让行业性和地域性实践知识走入课堂。课程重构的基本取向在于从经验走向实证,从静态走向行动,从单一走向统整。职业学校教师应进一步更新课程观,聚焦“立德树人”,融合“岗课赛证”,以“初构—解构—创构—再构”重构课程,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深度卷入与自我表达,实现由教教材到教课程,由做课件到做课程的教学转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教学专长核心价值在于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主要由创新的认知、情感、行动构成,并通过主体刻意练习与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动态获得。文章通过问卷对目前高职教师教学专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职教师整体对是否具备教学专长主观判断较好、双高院校高职教师专长获取情况较优、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知识维度更广泛。对此,文章从注重主体积累夯实知识基础、激发教师能动性形成成长机制、搭建平台形成外部驱动机制、建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知识转移机制等四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师教学专长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化学课程主干知识是学生学习与运用化学知识的重点、形成化学(科学)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基础。提炼主干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实现教学优化的给力抓手。通过《空气》示例其主干知识提炼及其教学的基本思路,即在《化学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深入分析、筛选教材中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提升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知识,并结合学生实际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课程秩序的解构与重构."核心素养本位"的重心指向了信息时代公民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我实现所需求的能力或素质等领域,并承担了课程目标和课程观的双重角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知识选择、课程权力与课程文化等多方面的失序,基于此,需要促进核心要素向学科课程转化,建立"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范式;促使课程权力向学生下放,提升学生个人知识的建构能力;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学生的生活需要规范课程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5.
基础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必备基础与工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本研究工作在针对本校大面积基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发展等现状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青年教师教学培养、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相长的促进以及教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改革探索。基础课程的改革与质量提升实施工作对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及加强教师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其教学专长的获得。探索教师教学专长本质结构与发展机制有助于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教学专长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难点。教师教学专长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遭遇了概念整合的片面性、研究领域混乱、影响因素研究不成熟和发展阶段理论缺乏实质内容等困境。在尊重教师教学复杂性的基础上,重构教师教学专长研究,从适应性专长角度为教师教学专长研究走出困境指出可能。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发挥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这对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课程思政的情感认同,构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所需知识体系,同步推进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研究,健全教学支持和保障机制,是课程思政视域下促进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理解片面等。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的必由之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生物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着力点。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的方式,推进生物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专业内知识学习与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促进生物学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全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网络教研能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素养、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学素养、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网络教研通过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教学中的施行。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经过论证认为,教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对师范生入职后的教学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初等数学研究"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教学需要的数学知识方面理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学中通过(1)重视绪论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2)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3)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组织教学;(4)开展主题模块式学习以促进职前教师MKT发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构课程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影响教师重构课程的社会学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教师社会角色、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特点及兴趣、教学评价机制等。教师应从教育的本意出发,本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课程进行重构,以达到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2.
林业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认知和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脱离等问题。针对于此,应形成点、线、面的林业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制度化;重构素养、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一体化;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多元化;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具象化。  相似文献   

13.
江慧娟 《教师》2023,(26):105-107
MySQL数据库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文章针对MySQL数据库课程教学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以OBE理念重构该课程教学;之后,阐述OBE理念的内涵,探索基于OBE理念的中职My SQL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MySQL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即重构教学流程、创设学习情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及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并持续改进,为学生提供良好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中职MySQL数据库课程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培育教师课程能力并发挥教师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大陆20所师范院校的880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其课程能力发展过程呈现三个特点: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水平在不同院校和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教学实践可以助力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且空间较大;职前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存在关键阶段和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师范院校培养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出三条建议:回归课程价值,以"互惠""分层"强化课程能力培养;聚焦课程内涵,促进教育实习从"解释实践"走向"改造实践";借助教育情境,以"创生""教研"促进课程能力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成熟教师专业发展出现瓶颈的根源在于其“稳定性”,撼动这种“稳定性”的支点在于课程选择.对教师而言,课程选择是一种立场、一种权利和一种意识.课程选择对成熟教师而言意味着颠覆和重建,意味着责任和勇气,意味着新的发展.从课程选择的内在结构来看,课程选择包括:指向价值的期望、重构知识的考虑和更新角色的能力.促进成熟教师课程选择的专业学习可从以下维度展开:深度反思与价值导向、体验学习与知识重构、行动研究与角色更新.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课程能力是实现国家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绩效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教师课程能力建构,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程能力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课程知识和课程技能。教师的课程能力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课程能力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课程能力的构成要素入手,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并积极探索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策略,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也是幼儿学习的关键。但由于幼儿理解能力较差,语言教学难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幼儿园生活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给幼儿创设科学的生活课程,并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学习、领略知识,在提高幼儿生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学习效果。结合幼儿教学现状,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给幼儿创设生活课程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38):158-159
当今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由重知识向重能力、重素质转移,把知识的提高和能力与素质的发展联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能力本位"教育观,鉴于此种认识,各国纷纷对教学进行改革,运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对学习者、教师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特点,分析了目前高职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天津教育》2014,(21):65-6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新手段.在我国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中,一些数字技术一直是作为教学手段——工具去对待的,也正因为此,传统的课程和教学形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要达到技术促进课程与教学质变的目的,就必须重构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重构教学与学习方式,重构教师的能力结构,甚至重构学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