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长期以来,信念伦理一直占据着教育伦理的核心位置,以"好心主义"为典型表征,但是"好心主义"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丧失了其有效指导教育行为的功能。现代教育行为的伦理依据需要以"责任伦理"来补充和更新。责任伦理综合了主体对行动的责任感及对行为过程和后果的责任承担,同时责任伦理是行为者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教育者超越单纯信念而结合教育实际,采取更加成熟行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应当使教师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而不仅仅是培养教师的良好意愿和信念。这是责任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与信念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最根本的区别,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差异。分析了传统师德教育特征及其局限,指出了在责任承担基础下,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应该实现的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教育理念以理性说服为核心。其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对“高贵的谎言”的论述,被认为是古典教育的经典论述。《理想国》和《蒂迈欧篇》相关文本表明: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建立在说服的宇宙论模式之上,由此证明高贵的谎言对真理进入灵魂来说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具有无法让真理稳固地存在于灵魂之中的困难,这一困难本质上是由柏拉图的形质论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刘志红  刘志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5):214+216-214,216
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是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文章参照"三维一体"职教教师专业标准,编制药学类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专业信念坚定,专业伦理高尚;学科知识比较全面,而教育教学知识偏弱;企业工作经历少,缺少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建议:营造专业化发展的绿色环境;激发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创新专业化发展的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教师教育都很重视教师伦理教育,我国2011年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把教师专业信念和责任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维度。职前教师教育应重在信念伦理的教育,即培育对教育的情意,追求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理解教学是主体间的生命交流。职前教师教育信念伦理的教育,一是反思内化,导正教师信念,二是体验学习,外化伦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就是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首要是拥有良好职业信念和价值观。本文以免费师范生班级管理工作为平台,由高校辅导员为推手,从"职业兴趣"、""职业认同"、"职业信念"三个阶段出发,探索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养成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有其鲜明的个性与追求,他在题材上对乡土社会的关注,创作理念上对"高贵"与"大善"的追求,以及在创作方法上对现实主义的坚守等都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然而,偏执地陷入乡村伦理的陷阱而对都市片面的否定,固执地追求文学的"高贵"而回避现实社会的苦难与沉重,以及虽向往于作为知识分子的启蒙之道却缺少坚实的批判力量等问题又构成刘醒龙创作中的软肋,考察并指出这一点对于刘醒龙乃至整个当代文学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经典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仍然是一座智慧和思想的迷宫,并不是过时的"呓语"。经典不因为它本身的古老而失去其意义,恰恰是因为其古老的"言说"中蕴含着人类最高的永恒的智慧,所以值得我们去阅读。经典阅读可以让我们开启灵魂的视力,见证人类的高贵,从而对更高的事物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沿着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支配下的两条路径展开的。在信念伦理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注重了普遍性价值信念而忽视了改革的特殊性,从而使改革被合理性危机所羁绊;在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由于其仅仅是合乎责任而不是出于责任的,从而使高等教育改革被正当性危机所钳制。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进行联姻,以出于责任的态度重建价值共识,理性设计制度安排,在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_基础上合理分配改革代价。  相似文献   

10.
"雅化"是传统翻译理论"忠实"观的体现和发展,是翻译伦理约束下的必然选择。其中,居于规范的伦理模式要求译者"忠实"于读者的期待,而服务的伦理规范要求译者忠实于翻译的发起者。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非洲国家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与培养模式问题,分析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双证”、“双师”、“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优势,提出了探索既符合职业教育师资要求又胜任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的、面向非洲留学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途径,即: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改进教师考评制度;确立“四位一体”与“三层五阶”一体整合的双轨运行教学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留学生质量监控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解读“教师专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师职业道德”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是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伦理与道德的分野,并针对传统师德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师专业伦理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方面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之间所具有的独特关系,又决定了教师专业伦理与其他专业伦理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营造和谐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网络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本文主要从“网络教学对师生互动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把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进行师生互动有机地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张青 《中学教育》2010,(8):42-45
人文情怀教育是教人学会做人,人文情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它的核心价值是“真”、“善”、“关”,分别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三个角度来阐释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教室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课程,对小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教室这一物理空间、学生参与教室环境布置产生的同学关系体验、师生关系体验、学生自我认识等方面把握教室环境布置对小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从台湾观点出发,尝试提出对教育伦理学本土化重构的可行方向,建构重心主要放在教师伦理方面,希望彰显中华文化、教育专业、教师人格三者的主体性。讨论先从基本问题的厘清着手,对教育伦理学的教育与伦理两大面向,以及西方知识与中土学问两层进路加以分判。其次即依西方进路勾勒教育伦理学的内容,从而提示朝本土化转向的话语之可能。最后则铺陈出三大主体性要求:以“中体西用”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以“专业伦理”呈现教育专业的主体性、以“中隐之道”落实教师人格的主体性。传统教师原本地位崇高,一般人也懂得尊师重道;如今身处西式学校体制中,教师仅为科层组织的一员,仿佛无足轻重。本土化教育伦理希望激发教师自我觉醒,作出生涯存在抉择;以专长贯澈个人志业,同时以“中隐”对抗社会宰制。  相似文献   

16.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手段,也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固化"。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基于海德格尔的"让学"思想,提出"‘让学’课堂新常规",践行"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课堂新常规"以生为本,从"让热爱""让实践"两个层面改变了课堂价值取向,催生了新的教师行为,构建了新的课堂关系,形成了校本特色教育。"‘让学’课堂新常规"为教师课堂实践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具体操作方法,在各学科的操作中,因学科特质形成不同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看图说话为路径来探寻初中生语言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在中国环境下的现实性.研究发现:1.看图说话中“要求—不要求”、“要求—提醒”、“要求—不提醒”组口语表现有显著差异;“提醒—不提醒”、“不要求—不提醒”、“不要求—提醒”组学生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2.教师的纠正反馈语可以提高初中生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频率,学生对于教师常用的“明确纠正法”、“诱导法”反应更敏感;3.在学生看来,教师的“部分重说法”有利于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七个派别,他们都有着自身的建树,但也值得进一步推敲、完善.历史派的贡献在明确教师的职责方面;应然派在高尚的道德诉求为价值依归等领域有着闪光之处;实然派的优点在于现实可行性上;适然派主张适然样态既有现实性又涵盖了较高的价值诉求,但如何做到?教师执业的规范、度量如何划定?尚待进一步研究;比较派在借鉴西方的信息、先进思想方面有可取之处;综合派集其他四派之精华,但未能找到师德的理想样态和合理考核体系,以及大体阈值;国外的研究重“才”而轻“德”,不适合我国国情.故该课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德育,采用主情型德育模式教学,将学生的品德情感置于道德教育的首位。教师打破以往"传递—接受"的德育教学模式,以"向导"的角色,指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品演出等"体验学习"方式,学会在德育过程中自我建构与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德育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也造就了学生的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20.
列维纳斯“他者”伦理中的“主体”不仅具有现代哲学中“主体”的一般内涵,同时还具有“为他性”、“伦理性”等多重特征。对教师的道德主体性有“道德代言人”、“立法者”、“道德完美主义者”这三个不同程度的要求。列维纳斯式的“道德完美主义者”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虽然难以企及,但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不仅为教师对学校伦理的本质及优化的路径提供了全新的思考向度,而且会不断涵养教师的精神气质,进而引领教师道德主体性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