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减负”政策限度的表现 教育政策的限度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育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二是教育政策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三是教育政策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非预期结果。具体到“减负”政策的限度,则主要体现在后两个方面,即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甚至还引发了新问题。“减负”政策未能完全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特别是各地在贯彻落实《谈话》精神,针对“减负”出如的各项措施及做法,引起社会关注面之广,人们立场、态度反差之大,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教育改革-这一牵动关千家万户神经的话题,如今再次成为社会的聚焦。“若不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方法,‘减负’就等于自杀”,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让人震撼,的确,在目前“减负”自身需要有一个不断调整、不断纠偏=不断定位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我们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因此,围绕“减负”引发的争论,实际上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急论。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过重学习负担问题既与我国化传统中过分重视考试的倾向有关,又受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影响,因而十分复杂。学校作为这一问题的汇聚点,长期以采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过重负担问题越来越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中“减负”。对学校教育系统而言,影响学生学习负担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我省中小学在“减负”中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学校还可以为“减负”作些什么?日前,省教科院、省创新教育研究会举办“减负增效”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以期为我省“减负”的切实、稳步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减负”是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通过专项督导、“飞行”督查、调研评估,建立“督导通报”制度,“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仍未得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减负”应该说还只是起步阶段,但在“减负”的时候,必须明确与“减负”相关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与“减负”相关的几个关系。一、“减负”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建国不久,我国就确定了“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要真正贯彻好这一方针,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德育与智育,或“红”与“专”的问题上,我国大体上走了两个极端,一是重“德”而轻“智”,“文革”时期比较典型;二是重“智”而轻“德”,“文革”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比较突出。应该说,“减负”有利于全面贯彻党…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创新中的"减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大力实施教育创新的背景中,力求理性地把握和持续推进“减负”创新,需要不断开阔视野:克服对“减负”理论认识的简单化与片面化.理性确定“减负”的内涵;客观评价“减负”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的竞争性是造成学生过重负担的深层重要原因;把握“减负”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广泛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减负”也喊了多年,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但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素质教育思想尚未完全确立,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还不够强,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正确看待“减负”?如何以“减负”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的一个课题。   前提:转变教育观念,消除思想误区   “减负”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观念、课程教学及教育制度改革,涉及学校、社会、家庭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即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减负”的实质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改革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若把工作重点放在“不补课、不留作业”上,“减负”工作则步入了“误区”。要真正“减负”,要从强调学生主体性、实施创新教育、成功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已受到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采取措施来推行减负:或削减课程内容,或缩短学习时间;或减少考试次数,或取消百分制。这些措施在一定层面上起到了减负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表现形式是学校减负家庭加负,校内减负校外加负,政府减负社会加负。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一个理论问题没有廓清,以致把社会导入了认识的误区,造成了教育行为价值判断的扭曲,这个理论问题就是“教育即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大障碍,又严重威胁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党中央决策“减负”,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减负”,各地各校纷纷定计划、定措施,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亦不少,令人担忧。针对“减负”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及教育评价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措施,更新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减负”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教师是“减负”的主力军。广大教师要提高对“减负”工作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减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其最终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然而,“减负”不能以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而必须以质量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有效地促进“减负”的深人开展。所以,“减负”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的谈话》的发表.对我们教育工作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精辟的论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落实《谈话》精神的一个紧迫任务是抓好“减负”工作。“减负”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减负增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全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的确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减负不仅要减“有形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而且还要减掉“无形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一、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对减负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减负的实效性。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认识不统一,造成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统一,出现了多重矛盾。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16.
余如进 《江苏教育》2007,(13):97-97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与实施,教育“减负”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全社会期望在减负中更好地让教育成功、让学生成才。然而,困惑却与期望相伴而生:教育减负推进到现在,为何有些学生却觉得负担不减反增?为何有些学生“负担”减了而成绩仍无明显提高?对减负存在的片面认识并由此所导致的行为偏差,不仅是造成“减负”背离初衷并形成困惑的主要因素,也县当前引管其他一些教育问颢的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17.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以后如何优化学生的数学作业呢?  相似文献   

18.
怎 样认识“减负”的重要意义 ,确保减负不降低质量 ,我认为须“减负”增质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一、从切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 ,学习教育部长陈至立关于“减负”工作的讲话 ,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人民日报《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论 ,把全校教职工对“减负”工作的认识统一到三个方面 :为什么“减负” ;减哪些“负” ;如何“减负”。经过学习讨论 ,大家认识到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精…  相似文献   

19.
“减负”: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重的学业负担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减负”工作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要抓住“减负”这一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从教育内部做起,同时要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社会扭氛围。  相似文献   

20.
“轻负、高效”.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大事,也是师生们所期盼的。如何切实有效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从根本上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终身发展的氛围,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问题。怎样“减负”?学校教育如何做到“轻负高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