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崇勇 《江苏教育》2012,(31):32-33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动了脑筋写出来的,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动他的脑筋的,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然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对思想感情的理解等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老师或无法、或无意去触及文本中那些精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学习中,"言语形式"有时比"言语内容"更重要,或者说"怎样写"有时比"写了什么"更重要。在《口技》一文中,作者用了七种写法来展现口技人表演  相似文献   

3.
正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言语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有必要围绕"怎样写""为什么(不)这样写""还能怎么写"等问题来设计和反思,促使阅读教学真正经历逆分析和顺分析的思维过程,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开放的文本,让阅读教学真实地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之间"走个来回"。一、怎样写课堂上,教师经常用"你感受到什么?你是从  相似文献   

4.
郭老师开聊:"都说应该在文章里写写生活小事,到底怎样做才好呢?是什么都可以写吗?是怎样写都可以吗?我们看两篇文章及两个片断,学习学习他们的做法——学着写生活中的小事、写写心里那种快乐!  相似文献   

5.
这里先向大家大略展示文质兼美的传统课文《桂林山水》的两种迥然相异的教法。教法一:1.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给课文分段,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3.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征?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4.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山水特点的?山美与水美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作者把桂林山水写得这么美,是为了说明什么?教法二:1.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大致的内容。2.品读课文,体味言语表达的精妙。(1)分别品读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语句,找出那些写得特别吸引人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而后…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蓄积与释放中.在模仿与借鉴中,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中,当学到“作者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时,我满怀热情地问学生:“你觉得作者对鸟的描述怎样?你喜欢鸟的天堂吗?”有几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下面咕哝着:“并不怎样。”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挑战”,故意激将他们:“你们能比巴金爷爷写得好吗?”有位学生笑着说:“可以试一试。”以下就是学生写“鸟”的片断,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更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景色描写、人物外貌和语言描写,带领学生走向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相融的美妙境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也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也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意"是手段、是途径,"言"是主体,是根本。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目标追求。因此,语文课文词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很多课都独具匠心地安排了"写"的环节。这些"以读带写"环节的设计,在丰富课堂学习的形式、加强言语的实践、促进学生的写作上,是否都是有效的呢?我从《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说起,与大家一起追问:在阅读教学中,究竟怎样进行"以读带写"才最有效呢?师:同学们,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的呀。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这样描述: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  相似文献   

13.
表达能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目标。从表达侧教学,就是试图还原作者表达(写作)的过程,研究作者想表达什么,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来表达,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表现技巧和语言形式来表达,即紧抓“为什么写(说)”“写了什么”“怎么写(说)”这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怎样写,写什么,他们都不太清楚,老师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引导更好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写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怎样让孩子在写作前充分地说呢?让他们说些什么?如六年制小学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言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的解释为“谈吐,说的话”。内部言语是隐蔽的发音器官对自己说的话。按交际形式分,言语可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因为是显性的,所以引起了广大语文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而内部言语是隐性的,往往被忽略,成了我们语文工作者眼中的一个“盲点”。内部言语有怎样的特点,它有怎样的意义,如何关注学生的内部言语,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话题。一、内部言语的特点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自觉行动有更多联系的一种高级言语形态。它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1)内隐性。即语音是隐…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写喜欢的动物,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四组的习作内容。学习本组三篇课文《白鹅》《白公鹅》《母鸡》时,老师会要求大家讨论:作者是怎样围绕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三篇文章的写法有何异同?运用反语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本”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开始日益强调“文本”或“文本思想”,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笔者此举二例,谈谈粗浅的认识。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时间已过去20年,自己从事了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教诲”,在语文课上仍然能够听到,没有先前那样“权威”,只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偶有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师的“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要解…  相似文献   

19.
一、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1.重新审视什么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应该有两项内容: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相比之下,我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注意学生"学习什么"而完全忽略了"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得到  相似文献   

20.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童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