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比较研究,介绍了颜色词的分类及其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行事功能,从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视角分析了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对等及差异,探讨出在英汉互译时可采用直译、改译、意译、加注等方法翻译颜色词。  相似文献   

2.
译文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模糊语言大量存在,翻译的模糊性是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译语中的模糊语言涵盖原文的丰富内涵,跨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以便尽量减少原文信息损失,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颜色的习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义对等性。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形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民族对颜色词语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意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异同性,揭示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表达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对促进语言学习,中英文化交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代红 《英语广场》2017,(4):38-40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对外译介中,产生了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个风格迥异的英文全译本。"陪笑"一词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用以刻画人物形象,而霍译和杨译的翻译策略不尽相同。本文以霍、杨译本中凤姐"陪笑"的英译为对象,分析英汉语言在形式和意义上的不对等,进一步明确指出不对等源于语言形式化、译者因素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汉语散文以其"形"散而"神"不散为特征,因此,在英译汉语散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英汉语言的差别,做到词、句的动态对等,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本文从词汇、句子结构和风格方面探讨了散文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鉴于英汉词语意义之间常存有貌似对等、其实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的"假象对等"现象,故对英汉词语假象对等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对其性质、研究意义、实例分析以及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会提高英汉语言教学、翻译、辞书编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而且有利于英汉两种文化的"求同探异",最终超越差异,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7.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科技英语名词化的汉译不可能完全等值。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用理论指导实践,探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的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8.
陈智钢  金利明 《海外英语》2011,(13):221-22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造成翻译中不对等现象的出现。该文以色彩词为例,分析该现象的成因,探讨不同色彩词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并针对如何解决该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以求熟练掌握英汉语言,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9.
黄静静  庄婷  吴珏 《考试周刊》2015,(11):63-64
景区公示语的英译对于我国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问题受到极大关注。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研究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具体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出发,指出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错误及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如文化差异、语境差异等。最后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霞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10):70-74
平行语料库被广泛运用于翻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性,使得平行语料库运用于翻译时有诸多的局限。文章基于英汉主语的差异性展开对平行语料库的对等翻译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运用平行语料库进行翻译不同于传统的机器对词的翻译,而是基于语境基础上的意义对等翻译。它的应用范围目前主要适用于比较固定的文本和法律条文的翻译,同时平行语料库的推广还要借助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小说翻译存在两大难点:既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也要体现目的语言的文学性,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认为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高于形式上的对等。其理论涉及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在翻译Lindsay Armstrong(林赛·阿姆斯特朗)的小说《他是我丈夫》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重点语句的翻译说明该理论在提高小说翻译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汉译英翻译中谴词的"词义对等关系"。在寻求翻译对等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把握词义对等关系以取得能够与原文产生同样效果的译文表达。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英汉不同层次上的词义对等以期更好地把握翻译措辞。  相似文献   

13.
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英语翻译中的难点,因为法律翻译既要求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又要求法律功能的对等,而翻译中却经常没有确切对等词,面对的是接近对等、部分对等和不对等几种情况。因此,针对法律术语英译中的这种不完全对等现象可使用功能对等词、扩充词义和释义等方法来翻译法律术语。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即语义的不确定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也是翻译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语义,句法,篇章三个层次审视英汉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进而探讨以模糊对模糊,实现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杭州西湖景区的汉译英为例,从中英文化差异这个比较宏观的基础上论述旅游景点翻译中存在的困难,以文化差异为根据,对汉英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从功能对等理论的两个主要概念——功能对等、读者反应——角度出发提出尝试性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更好地达到文化的传递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称指示语的翻译的研究因其形式上的简单性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和发展空间。英汉人称指示语的互译不能苛求形式上的对等而忽视其语用功能上的对等。这就要求译者首先对源语和译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语用功能对比分析,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略论翻译对等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概念出发,探讨翻译对等的实质,指出形等和意等应服从信息对等,即语体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并着重阐述在不同的文化情景语境下如何通过适宜的翻译策略,如归化、归化补偿、异化补偿、文内释义等,找出传递原语信息的最佳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原译语在同一语境中的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18.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英汉语的学习者会时常遇到一些在各自语言中形式相似、貌似相对应的单词和短语,有时二者是对等的。并为两种语言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而又有些例证中,英汉语字面上貌似对等,但真实含义却相去甚远。发现并讲究英汉双语中的这一现象,对于习者而言十分重要,能够避免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翻译有着自身的特性,翻译中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可以使观众充分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目的语观众为本,与字幕翻译的目的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字幕英译文本为依据,分析了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时采取的翻译策略,揭示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静 《培训与研究》2009,26(3):125-127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英汉语的学习者会时常遇到一些在各自语言中形式相似、貌似相对应的单词和短语,有时二者是对等的。并为两种语言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而又有些例证中,英汉语字面上貌似对等,但真实含义却相去甚远。发现并讲究英汉双语中的这一现象,对于习者而言十分重要,能够避免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