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降低"文化折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通过用冯小刚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贺岁系列"电影与其以国际配方制作的《夜宴》作对比,从文化亲缘性市场、电影题材的选择、文化价值观的适应性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电影如何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的票房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仅仅繁荣了电影市场还是也促进了电影艺术,又或者双赢还是互斥的局面都是值得深思的.电影市场以商业的竞争法则对待电影艺术是对艺术的摧残,同时,电影市场由于文化性的欠缺在电影传播方面对观众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当下大众文化膨胀导致精英文化边缘化,电影市场也正因此获得空前膨胀的机会,电影本是借助科技手段表现艺术的载体,而电影市场将电影变为了以科技手段赚取利润的载体,电影中科技、特效慢慢地取代了文学艺术的地位,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下电影市场观众的观影意识,特别对青少年认识电影、理解电影艺术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影片名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它也是电影艺术性和票房商业性一体化的集中体现。然而汉英两种文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像产品一样对英文电影片名进行“本土化”调整——改写,则是为了更好地避免由于两国文化不同而带来的文化冲突,从而使成功改写成的汉语电影片名更能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而且能够有效地扩大英文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  相似文献   

4.
国产电影市场上,高票房低口碑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反思。在格瓦拉生活网上选取了55部国产电影作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探索网络口碑影响电影票房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口碑数量、首周票房对电影总票房存在显著地正向影响;网络口碑效价对电影总票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网络口碑数量的影响不显著;首周票房对网络口碑的数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电影"高票房低口碑"的根本原因在于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影片内容的锻造,影片文化内涵缺失。  相似文献   

5.
电影观众与票房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电影观众正在电影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喜好直接影响着电影票房的变化,票房的变化又成为推动电影创作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我们把电影的批评权和评判权交给观众,可以使电影产业取得更好的、更全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Eviews分析影响我国票房收入的各个因素,得出电影票价格的提高是拉动我国票房收入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进一步通过Var模型研究了电影票房与电影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昂贵的票价将大部分人群拒之门外,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注重票房收入,应该把诸因素结合在一起考虑.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消费文化市场和大众娱乐的需求,中国大陆电影在影片的拍摄类型上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向。作为中国电影探索道路上的"新秀",贺岁电影应运而生。它利用消费文化市场的操作原则,不断吸引观众眼球,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但是,近来随着贺岁片的迅猛发展,票房的不断鼎盛,其水准、品质却陷入了口水之争。由于不能够正确地把握贺岁片的真正内涵,使得大陆贺岁片困境重重。只有回归贺岁本意,不断探索贺岁电影发展的新动力,大陆贺岁电影才能步入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75):35-36
公路电影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美国,中国自2001年产生了第一步公路电影《走到底》后,公路电影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方兴未艾,2014年上映的《心花怒放》、《后会无期》都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虽然中国的公路电影是模仿国外的公路电影,但经过了较多的本土化改造,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价值观,才在中国的市场上赢得立足之地。因此,中外公路电影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午夜狂奔》和《泰囧》是中美典型的公路电影喜剧片,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这两部影片中的文化差异,分析中外公路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电影《心花路放》通过融入创新理论、准确的市场定位、多渠道的营销策略和巧妙的电影定档获得了2014年票房奇迹,为中小成本电影如何市场突围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届华表奖有6部儿童电影分别获得各种奖项,创历史新高.这6部电影从现实、历史等不同时代背景;城市、农村等不同生活环境;真人、动画等不同创作方式展现了儿童的种种成长故事.其中多部电影在票房成绩和接受传播上名利双收.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相比上个世纪少了浮躁和潦草,多了深沉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正在向儿童电影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1.
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将中国古代乐府诗《木兰辞》改编制作成动画电影《木兰》(Mulan).该片一上映,同时受到国内外影迷的热烈追捧,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这部动画电影具有重要的跨文化意义,表面上属于中国文化元素的符号在该影片中被电影制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象征着美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将电影中出现的女主人公花木兰、男子形象以及木须小龙这三个重要符号置于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借用象征符号学理论相关知识,结合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取向对上述符号进行解读,分析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并剖析这种结果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化贴现是相对于文化消费而言的,它是指文化产品在跨国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中,受众为了理解该产品的文化价值所付出的文化代价.文化贴现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文化产品跨境传播的价值和跨文化接受的实际效果.文化贴现并不直接反映在文化贸易的具体行为中,而是体现在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接受环节,正是这种来自消费和接受的潜在压力影响了文化产品的贸易状况和市场前景.文化贴现是文化消费和接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文化贴现并非仅仅发生在跨境贸易和跨文化传播之间,即使在同一国家、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着文化贴现问题.虽然文化贴现是文化消费和接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但造成文化产品在跨境贸易和同一国家或同一地区的文化贴现之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文化贴现又存在着质性的差异和变化.近年国产电影市场频现的“黑马”现象证明受众对文化产品保持着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因此,国内电影若冲出困境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必须充分了解社会、尊重市场,减少文化贴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武侠影视剧也风靡中国近二十年。但是,这些影视剧除了在票房和收视率上获得收益之外,所提供的后续产业开发的空间却极其狭小。中国武术产业的局面依然是门可罗雀。这种尴尬,和中国武侠影视剧过于抽象、空洞地表达武艺本身以及武艺所内涵的精神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武艺作为影视剧的形式载体,可以采取具象化或抽象化的方法加以表达,但武艺背后的精神文化却必须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新趋势,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是形成完整的"中国人"观念,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家事,而且应该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人类大事,也是中国恢复自己亚洲文化宗主国的历史,同时还是中国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频繁被外国反倾销,而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不够积极,导致出现不利的后果。为了逐步改变中国出口产品长期以来大量遭遇反倾销而无法进行有效应诉的尴尬和被动局面,为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确保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发展。在文中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传承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春节与庙会活动、文化产业结合在一起,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全球范围内票房大获全胜。这部充满中国元素的电影似乎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粹,而实质上只是一个载有对东方异域想像的商业电影,影片在对东方思想的理解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西方思想。本文将从意义构建、概念凝练、儒家思想等方面对该片进行文本解读,并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解构其“中国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华语武侠巨制的类型框架性重启了观众走进久违的影院进行国产影像消费的欲望。武侠巨制以其票房实绩奠定了其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产业经济意义,以“巨片主义”和“饱和放映”为重要表征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策略在创造出一个个票房神话的同时,也在进一步考验着观众同质消费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9.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冒险剧情类型电影,其内容涵盖了人与动物、家庭、宗教、善恶等多重复杂哲学关系,完美征服了观众。本文以叙事学角度从叙述层次、叙事手法、叙述者及叙述视点对该电影进行深入分析以剖析其好口碑和高票房背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