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臧树伟  李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22-131
后发企业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机进入市场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其市场进入的成败以及能否更好地实施后续追赶计划,作为当前创新领域和战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破坏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借助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案例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层级分明的市场竞争是后发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技术时机选择方面,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技术获取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对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时机选择方面,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的成败;在政策时机选择方面,产业政策扶持和融资政策扶持则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途径。通过对后发企业追赶和破坏性创新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基于后发企业视角重新阐释破坏性创新内涵,从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技术及政策的多维角度整合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继而从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和路径两个方面总结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实现方式,探索性地构建基于后发企业视角的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最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高端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定量研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追赶时机、如何规避追赶陷阱、如何进行能力重构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剖析一家芯片企业过去15年间的成败得失,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研究发现:市场需求状况、市场分层结构、技术迭代速率、技术获取成本、产业分工体系、产业知识流动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还发现:组织惯性陷阱、创新范式陷阱、品牌低端化陷阱是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陷阱,企业要想规避上述陷阱,需要从组织学习、组织保障、创新协同、创新来源、品牌定位、品牌维护等方面寻求相应的对策和方案。上述研究发现丰富了现有后发追赶理论体系,同时,为处在探索和追赶之中的中国后发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战略分析框架,以奇瑞汽车作为案例,从技术、市场、组织和政策等角度探讨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影响因素与演进过程,以期为破坏性创新理论发展提供新的实证证据,同时为我国后发企业实践和应用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问题开展研究的理论文献相对比较分散,因而系统且全面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文献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依次从破坏机理、成长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后发企业通过破坏性创新进入市场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几点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建立起领先的市场优势地位。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本土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并急需通过竞争能力的提升来改变市场地位落后的现状。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后发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相关问题,研究发现:相较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破坏性创新更适合不具有技术优势的后发企业;此外,借助联发科公司的案例深入探讨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发现:在中国通讯技术由2G到3G、再到4G的演进过程中,联发科公司的竞争优势构建分别经历了机会识别、价值网络重构、主流市场破坏等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颠覆性技术理论与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践的研究差距,成功实现对发达经济体先发企业的快速追赶。在中国独特的技术与市场情境下,"为什么后发企业可以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和"后发企业如何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以归纳理论为基础,基于价值曲线的淘宝网和eBay易趣网比较案例研究,提出了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颠覆性技术的共演阶段模型,展现了后发企业追赶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虽然在技术能力和市场资源上处于劣势,可以通过二次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地将先进经济体的颠覆性技术引入新兴经济体;客户的价值主张对后发企业至关重要,后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战略伙伴的互补资产构建本地化的独特价值网络。因此,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不应忽视过度消费和非消费者群体带来的破坏性增长机遇。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薇  黄霞 《科研管理》2022,43(2):65-71
   逆向创新,为后发企业开展全球创新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创新链理论和基于领先企业的逆向创新理论进行了理论思辨,厘清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概念,归纳了创新链类型及其对应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创意获取、研发和市场进入次序,与西方领先企业相比,上述逆向创新三要素的具体内容与选择机制均存在明显区别;第二,基于创新要素组合,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可以划分为本土市场推动型、海外市场拉动型以及推拉复合型三种类型;第三,以逆向创新链类型为基础,可以归纳出六条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选择适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时,推动企业价值网络演变逐渐成为其开展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价值网络理论,将颠覆式创新划分为进入期、追赶期和破坏期。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网络演变聚焦于市场、技术和合作关系三要素,颠覆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主要经历识别组建、迭代更新和拓展深化等过程。最后,本文借助小米手机案例探讨了后发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过程中进行价值网络组建和升级的具体路径。随着颠覆式创新的阶段性演变,后发企业应围绕市场和技术的互动关系制定价值网络演变应对策略,通过强化合作关系促进价值网络融合以构筑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站在产业层面,将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分析的方法相结合,探索制造业后发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产业价值路径,揭示后发企业将纵向规模化和横向延伸关联相结合以实现颠覆的作用机理。为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杜健  丁飒飒  吴晓波 《科研管理》2019,40(6):130-143
当前后发企业的技术寻求型的跨国并购发展迅速,然而并后成功实现整合并获得技术升级的企业并不多见,一直以来是困扰后发跨国企业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在二次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动态演化模型,试图通过组织学习与组织合法性两个维度,解释后发跨国企业如何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实现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升。通过追踪研究中国民营车企吉利集团十余年内多次跨国并购行为,我们发现:吉利集团凭借三次螺旋上升的互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利用组织内外部合法性的杠杆效应,确保了并购后组织学习的有效性,正是通过这种全球二次创新的动态演进模式,吉利集团成功实现了后发者的追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聚焦于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行为,从创新方式和策略选择两个方面,选取颠覆性创新和柔性策略相关指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fsQCA)分析得出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路径,并找到追赶路径中的核心条件和边缘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对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有积极影响;采用柔性策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和柔性策略交互作用下可以提高后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优势。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建议,寄希望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后发企业追赶领先企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应瑛  刘洋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67-1882
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经过多年的追赶,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更加低廉的成本生产制造出近乎世界一流技术水平、且更加适合中国情境的节约型创新成果。那么后发企业如何进行用更少资源为更多人创造更大收益的(less-is-more)节约型创新?本研究通过对新兴经济体中两个传统制造企业的九个节约型创新产生过程的多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外部知识来源和先前组织经验是节约型创新的前导促发条件。第二,即兴学习、试验学习与组织经验的循环是促进节约型创新产生的主要本土努力模式。第三,组织先前经验与试验学习的链条是促进节约型创新修正与完善的主要本土努力模式。第四,即兴学习与试验学习的互动是后发企业驱动节约型流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本土努力机制。本文的这些结论对节约型创新、后发企业追赶、组织学习等文献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并对中国的后发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