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宝铮 《学会》2003,(5):46-46,45
<正> 普及科学文化需要社会各界的联手与合作 普及科学文化,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树立大科普意识,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普氛围。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上早已承认,普及科学文化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宏大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不断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需要合适的文化土壤,创新文化是一种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的文化。加强科学与人文教育,建设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的外部文化环境,加强科学与人文兼顾的创新价值评价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文化的视域重新解读梁启超 ,是不同于历史、政治、文化等传统视角以认识历史人物多元侧面的新路径 ,也是通过人文学者理解科学文化的新尝试。本文以梁启超结缘科学与投身文化事业为主线 ,揭示其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传播、科学认识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探索。进而指出以人文情怀为基石的科学精神与内在的“文化理性”是构成梁启超在中国思想、文化及民族精神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概念,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这是近代西方的科学观,是唯西方和文化中心主义,唯自然科学,唯自然科学方法,唯科技理性的产物,21世纪,科学的主体是人民大众,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科学文化是东西方的结合,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我们对科学观需要有新的认识,科学的概念需要有新的界定,这关乎到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教育等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建设创新文化,需要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科学精神,既需要唐诗宋词和儒家伦理精神的陶冶,也需要牛顿、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和首创精神;古今中西融会贯通,方能培育学问大家,成功铸造我们时代需要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梳理中国宗教与科学关系史,推动中国宗教与科学的进一步对话,探讨宗教在中国未来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从发生学、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认识二者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顾毓是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科学与科学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代表了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试图传递给公众的一种科学观念。这种科学观念,一方面将科学视为超然的、客观的、独立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又在"科学化"的概念下,把科学与功利性目标联系在一起。这种看似矛盾的理念冲突,既受实证主义科学观念的影响,亦由特定的社会需求所决定,同时还出于为科学化运动进行策略性辩护的需要。顾毓的科学观念,在科学与中国社会互动的历史链条上,有着较为典型的社会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李翠亭 《科技风》2023,(13):130-140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文化建设,科普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推进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理层面,科普文化产业是跨学科发展的产物,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注入更多科学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扩容和创新。在实践层面,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是构建科普新格局、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在媒体领域、民生领域、科普领域和文化产业领域已经展现出巨大的赋能作用,重塑了科普生态的方方面面,为科普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科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需要“政、产、学、研、用、媒”各界协作的合力。开发规模型科普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科普发展的创新路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应然需要。  相似文献   

9.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走出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时下的讨论常常落入三个误区。误区之一是语境主义的缺失,将当代中国在科学竞争上的乏力笼统地归咎于传统文化;误区之二是将文化与制度作截然区分,忽视了已经获得制度化表达的非儒家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误区之三是将科学文化视为西方文化,未能深刻认识科学价值与科学规范的普世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自1913年成立后的近三十年里,投入了大量资金资助中国的医学与科学教育及研究,其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洛氏基金会在中国的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之前它主要致力于建设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资助作为现代医学之基础的各门自然科学的教育。自1935年起它参与了中国的乡村改造实验,并转而关注社会科学和农业科学。尽管数十年中洛氏基金会对中国的政策几经变迁,但无论具体工作如何变化,它们背后的一个雄心勃勃的大目标却贯彻始终,即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按照美国的理想来改造中国文化,而基金会采取的具体方法则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科学与广义的文化之间的关系,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促进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因此,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资助科学活动的历史对中国科学史、美国科学史、中美文化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人文价值观的改进和创造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研究发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存在人文价值观困境,且人文发展尚处于过渡转型阶段,需要进行第四次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和增进人民幸福.此次文化建设以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作为发展重心,需将传统文化与新式价值结合起来,以环保和诚信作为其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朱翠伟 《知识窗》2010,(4X):8-10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国发展观的精神主流。它极其重视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与依据,统领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文化繁荣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基点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建设的目标;而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公益性文化与文化产业建设、推进文化创新、促进城乡与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为了文化建设的向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走出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并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文化与中国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回创新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现实需求.其基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自主创新"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范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范畴,另一方面,人们对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内在张力认识不够,旧的创新文化难以解决原创性资源稀缺问题.以原创性为中心开展创新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文化自身的转型,并需要中国文化创新的支撑.在自主创新条件下,传统文化创新与新型创新文化建设能够相互为用,并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探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工作思路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关键,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它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  相似文献   

18.
程志波 《科学学研究》2019,37(5):781-786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科学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其恰当的科学文化传播策略,包括保持功利主义与尽性主义的协调、革新科学文化话语体系、把青年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重点受众、着力打造现象级的宣传舆论平台、在融通中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等。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文化传播的经验教训,对当下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为测量基层科学文化发展状况,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文化相关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基本上具备积极的科学价值观,对科技改变生活、自我完善等在看法和认识上是非常清晰与深刻的;从居民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建设成为当前各高校的紧迫任务,加强文化载体的建设管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对高校文化载体开展识别和细分工作,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认识高校文化载体,提高高校文化建设管理的水平,增强高校文化建设活动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