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浅谈大众文化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 《新闻知识》2002,(8):29-31
(一)当代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它的各种利益竞争与再分配更加激烈与残酷,并在当代人内心深处形成强大的心理情结,它需要通过一个渠道发泄出来。由于这个渠道在现实社会中实际上的不可能,所以人们只好借助非现实的审美活动来满足。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科学精神?著名核物理学家陈佳洱先生这样阐释:科学精神就是求真唯实的探索精神,分为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的精神和人文文化的精神.前者追求的是至真,体现在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追求客观真理;后者更着眼于至善和至美.  相似文献   

4.
Web2.0的出现打破了单一的固定的自上而下的科学信息传播方式,公众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新的传播方式带来了“碎片化”“去中心化”和科学信息的“个人主义”的局限性,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曾国屏等人提出的“生活科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仅有新的科学规范是不足的,还必须坚持组织的“一中心”“多中心”和“无中心”的互补与结合,在新媒体环境下倡导科学技术文化本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主要背景,结合各类科普场馆所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特点分析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科学文化建设对科普场馆的要求,从实现科学文化价值引领的角度对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出了提升战略意识、加强学术研究、打破专业壁垒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兰台世界》2007,(1):65-66
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呼唤民主与科学的声音响彻九洲.怎样才能在拥有几千年自身文化传统的中国实现科学与民主,成为当时学术界迫切解决的问题.牟宗三先生作为当代新儒家的集大成者,其"自我坎陷说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探求从'为何'的层面深化至'如何'的领域,即从由对中国文化现代化一般性理论探讨深化为现实性道路的寻求."  相似文献   

7.
科技编辑共同体与科技编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编辑共同体与科技编辑文化●张瑞生王亨君谭辉费定舟【武汉】○引言科技期刊事业在我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从事科技期刊、科技书籍出版的人员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的科技期刊达3000多家,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刊协、编辑学会...  相似文献   

8.
邢祥虎 《新闻界》2005,(6):100-101
知识类专题电视节目林林总叫,时间或长哐短,题材或大或小呈般 认为凡是以遍教育、益知增识为主要目的的节目都 可以收归麾下,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与纯娱乐节目相对而界定的,知识类电视节目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高文化修养、弘扬科学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图书馆文化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图书馆文化特征的阐述,提出图书馆文化在网络社会中要以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人与信息资源的协调,传统图书馆文化与网络图书馆文化的统一,以及图书馆文化在整合中应遵循现实性、实践性、统一性和创新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赵明 《大观周刊》2012,(27):22-24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斯诺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以及这两种文化的分裂对社会是种损害的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针对于“斯诺命题”的讨论,斯诺认为产生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对专业化教育的过分推崇,因此他主张通过教育改革这种分裂。然而针对斯诺问题,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将科学史视为连结两种文化的一座重要的桥梁。不管是哪种解决办法,科学与人文的分裂都引起了我们深刻地反思,这种反思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两种文化的分裂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管理文化的核心精神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了图书馆管理文化的概念,并分析了它的特征,探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管理文化中的体现,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图书馆管理文化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平台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对科学传播的生态格局进行了再造与重塑,同时也引发了科学传播主体泛化、内容泛化和渠道泛化等问题。科学传播的泛化虽然激活了科学文化的创新活力,但也迫使科学传播面临科学权威边缘化、知识供需失衡以及科学精神异化的困境。在平台化时代有必要重建科学传播的路径,基于平台化思维打造科学生产模式、构建“制度—平台—用户”多元协同的内容监管模式、制定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共生发展计划,或可进一步助力科学传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丹 《大观周刊》2012,(32):33-3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科学发展和理念创新,应当以先进的群众文化理念为引导,更加注重坚实的群众社会根基与文化根基。本文提出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科学发展观,探索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柳邦 《今传媒》2012,(9):67-68
本文旨在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解析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问题。研究在当今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中,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相关案例,探索出科学与艺术如何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微博已经成为图书馆宣介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推送综合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平台;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构建的集微博信息发布、微博活动直播、微博大屏幕、微访谈等多种微博服务应用于一体的“微博传播云”模式,认为其能使图书馆的品牌营销有效提升、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得以缓解、图书馆的科学传播模式从“缺失模型”向“语境模型”演进转变。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达4亿,中国是3700万,到2005年,全球网络用户将达10亿。生活在今天的许多人,或疏或密地与网络打上了交道,网上浏览信息、网上聊天、网络电话、网上购物等等,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生活在网络之中。 人类创造了网络,网络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媒体,在传播中赋予了受众全新的地位。然而,网络在改变受众处境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时代的受众作为群体形象,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些素质又如何培养?本文试就此论之。  相似文献   

17.
现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还处在一个拟定实施方案的阶段,还没有开始全面实施.在拟定集团转制实施方案中,我们曾去一些兄弟出版集团进行调研,也参加了大连关于国企改革的培训班.目前基本理清了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任火【唐山】编辑活动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信息传播,另一个是文化积累。从目前编辑学的研究情况看,比较注重对信息传播的研究,而对文化积累的研究则有所忽视。笔者拟对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做一点探讨。对编辑活动而言,文化积累包括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创造力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出版物形成的全过程,并且渗透于社会文化的积淀之中.编辑创造力有各种表现,并由此反映出编辑工作对社会文化发展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指出微博已经成为图书馆宣介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推送综合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平台;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构建的集微博信息发布、微博活动直播、微博大屏幕、微访谈等多种微博服务应用于一体的"微博传播云"模式,认为其能使图书馆的品牌营销有效提升、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得以缓解、图书馆的科学传播模式从"缺失模型"向"语境模型"演进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