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黑人女性形象。由于角色类型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其成为解读福克纳对待南方历史与现实思想与态度的独特载体。透过这群生活在美国南方最底层的黑人女性命运,我们不难窥探到福克纳对待旧南方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和思想的彷徨,正是这种彷徨和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同时具备先进性和局限性。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促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的审视和思考,从而形成了他积极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笔触;另一方面,南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他的思想,使他难以透彻地看清现实各种矛盾的根源和症结所在,使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呈现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彷徨之中的思考和探索,一方面使福克纳摈弃了不少美国南方作家一贯将南方描绘成一副悠远浪漫、祥和欢乐的乐土来掩盖南方悲剧性现实的做法,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福克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使之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众多作品中塑造大量女性形象,国内学界关于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挖掘福克纳笔下女性特征,梳理福克纳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品格,从对南方妇女形象的描绘中分析福克纳对南方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谈及威廉·福克纳,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到美国的南部。福克纳出生在南方,在小说中他致力于向读者描画南方发生过或者改变了的人物,背景和事件。从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起,福克纳在分崩离析的传统和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文明的裂缝中苦苦挣扎。在这样的矛盾和挣扎中,福克纳生动形象地创造了代表美国南方的文学王国-位于边远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克纳通过他笔下的那些“影子”女性展现了传统南方价值体系和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迫。作为美国男性作家的一名代表,福克纳在他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中,毋庸置疑,福克纳潜意识里受到了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形形色色的南方女性形象大多是夏娃这一原型的变种-堕落的女性。这些堕落女性的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甘心充当传统价值的殉葬人,自我封闭导致堕落的女性;第二类是彻底背弃传统价值的叛逆者,自我否定导致堕落的女性。不管怎样,她们都是迂腐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受害者。女性人物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她们逐渐影子化以及堕落过程的描写,福克纳成功的展现了南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谴责了传统价值观对人性的压榨,同时也唤起了对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尹学冰 《海外英语》2014,(17):224-225,227
谈及威廉·福克纳,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到美国的南部。福克纳出生在南方,在小说中他致力于向读者描画南方发生过或者改变了的人物,背景和事件。从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起,福克纳在分崩离析的传统和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文明的裂缝中苦苦挣扎。在这样的矛盾和挣扎中,福克纳生动形象地创造了代表美国南方的文学王国—位于边远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克纳通过他笔下的那些“影子”女性展现了传统南方价值体系和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迫。作为美国男性作家的一名代表,福克纳在他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中,毋庸置疑,福克纳潜意识里受到了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形形色色的南方女性形象大多是夏娃这一原型的变种—堕落的女性。这些堕落女性的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甘心充当传统价值的殉葬人,自我封闭导致堕落的女性;第二类是彻底背弃传统价值的叛逆者,自我否定导致堕落的女性。不管怎样,她们都是迂腐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受害者。女性人物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她们逐渐影子化以及堕落过程的描写,福克纳成功的展现了南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谴责了传统价值观对人性的压榨,同时也唤起了对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福克纳始终关注家乡的生态发展、关心南方女性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并在作品里表达了自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八月之光》中,读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解读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吴晓东 《考试周刊》2009,(49):28-29
福克纳所塑造的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可感性,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内容。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的毁灭不仅是因为她们寻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灭,更重要的是她们自我生存意识的必然选择。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生存.她们都是为了寻求南方社会对女性作为人在社会中拥有与男人同样的基本生存权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参与的南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中发挥自己天赋中的自然本性。本文通过对福克纳主要作品中南方女性形象分析.挖掘沉积在南方妇女身上的重负和偏见,剖析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形象,这些妇女性格差别显著,个性鲜明突出,显示出福克纳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福克纳对女性的态度却是极其复杂矛盾的,他对女人既尊敬、赞美、爱慕又憎厌、鄙视、恐惧,既同情她们不幸的命运,又批评她们乖谬的行为,在他心目中女人既是纯洁的天使,又是害人的妖女,美国南方特殊历史文化传统,清教主义思想,南方的妇道观都影响了他对妇女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女性的声音在福克纳小说中从来都不是主流话语。福克纳把女性声音隐藏在男权话语背后,以女性的沉默代表抗争,女性的自我毁灭代表呐喊。女性声音和命运展现了福克纳对南方旧秩序的无限怀念和无奈,其心灵归属也将永远是传统的南方小镇。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现代经典作家,美国南方文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福克纳的众多作品当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读者总是会被福克纳千变万化的写作思路以及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和打动,其中,女性批判主义对福克纳作品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本文将就其影响力做出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人道主义思想融合了现代和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容,它从人的内在机制出发,审视和谴责了南方传统对南方人的摧残和压抑;从南方社会的四种基本关系中,展现和营造和谐、平衡和稳定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与长篇一脉相承,拥有相近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作者在其中表达了对人性的剖析、探索,对社会的针贬,对人类寄予的期望。通过从文学史角度分析福克纳三篇重要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夕阳》、《干旱的九月》,可以看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同样深受南方传统影响,表现了旧南方的腐朽、种族歧视、妇女地位等问题;作品中塑造了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采用了创新的叙述视角和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福克纳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通过艾米丽的悲剧人生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矛盾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类心灵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几乎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经历了一个被不断解读、不断阐释的过程。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也不例外。以西方的阐释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作品主题意义的多种阐释,发现该小说的主题意义并非仅仅停留在揭示南方社会及其传统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表达了福克纳对南方精神中人性化一面的赞誉,借以为当时南方人的精神荒野注入活力,重建一个崭新的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爱米丽悲惨的一生。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归纳为三个方面:南方社会以父亲为首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清教思想下的妇女观和贵族观的束缚使女性不能享有正常的权利;重重压力下爱米丽反抗的不彻底性。内因外因的双重作用下,爱米丽的希望彻底毁灭,最终杀害自己最爱的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扭曲变态的心理。本文试从社会环境、传统父权制以及个人心理等三个方面探讨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略萨文学创作受到福克纳的深刻影响,他们创作的北美与拉美的神话世界相似之处颇多。从反旧制盼新生、缔造众生神话与走出"约克纳帕塌法"三方面窥视福克纳与略萨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及圣经传统的基础上,又从南方的历史与现实中汲取灵感,从色、影、声、光等方面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方生活画面,艺术化地再现了南方的历史与传奇。他所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是一朵盛开在南方沃土上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8.
19、20世纪的美国南方是基督教盛行、父权制横行、黑人、混血儿又多一重种族压迫的世界,威廉·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描写了萨德本的际遇兴衰,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女性人物,在萨德本周围,有这样一些女子:妻子埃伦、妻妹罗莎、女儿朱迪思、被他凌辱的米莉、他的混血女儿克莱蒂等,她们囊括了福克纳笔下女性的几种类型,她们不是《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主角,就如同妇女也不是南方社会生活的主角一样,这些妇女是19、20世纪南方社会各阶层女性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尼采的意志哲学视角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名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指出艾米丽的疯狂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生命的意义取决于生命的力量和意志的强弱,生命的欢乐是不断的创造,是与痛苦抗争的体验,当生命的意志消褪时,生命也损毁了,作者和读者也只能为此献上一朵惋惜的玫瑰。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和苏童,一个是20世纪美国的文坛泰斗,一个是中国当代充满创作活力的出色作家;一个终其一生不遗余力地构建约克纳帕塌法体系,一个是絮絮叨叨沉醉于枫杨树村、香椿树街的烟雨沧桑中无法自拔。由于相同的南方情结,他们走到了一起。试着从二者与南方的复杂情结入手,可解读蕴涵在其中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