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法学学术理论界大多都是对网约车的合法性及监管等问题进行研究,而对具体的类似如何对网约车进行税收征管的问题却很少有所涉及。网约车是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涌现出的新兴产业,规范这一新兴产业的税收征管,对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系和促进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对网约车中的两大类主体——网约车司机和网约车平台的税收征管现状,进而探析网约车司机与平台之间究竟存在何种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约车司机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的缴纳问题和网约车平台增值税的缴纳问题,以期促进该新兴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网约车问世以来,有关网约车平台地位的法律定性争议就从未停止过。目前,市场上的网约车存在着三种运营模式,即专职型网约车、共享型网约车和公益型顺风车三种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网约车平台的法律性质也不尽相同。在网约车运营过程中,网约车平台的法律性质是定性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弄清网约车平台的法律性质是梳理平台、司机、乘客三方法律关系的基础,也是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关于网约车的争议的关键钥匙。本文将探究网约车的平台的法律地位,注重从理论和外国司法实践两方面探讨,力求揭开笼罩在网约车平台上的这层面纱。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共享经济理念的盛行,传统出租车的供需失衡,监管制度的缺位,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助推,促使中国网约车平台快速形成并极速发展。然而,网约车平台内部失序,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激烈对抗,以及平台合法性身份的暂时缺失,使得网约车平台面临发展窘境。依托"2016网约车新规",基于制度社会学视角,分析了政府治理网约车平台的角色转向,即由针对传统出租车产业的管理导向的"管控型"角色转向了对现代网约车平台的引导与服务导向的"互动型"角色。最后,基于制度社会学视角对政府角色如何恰当匹配互联网新兴事物进行了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的网络约租车服务行业中,提供服务的网约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同时使用手机,威胁驾驶安全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通过历时2个月的亲身实践调查,建议通过采取"灰屏"管理技术,在不侵犯网约车司机个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提高其驾驶专注度,以保障驾驶安全,合理解决目前网约车行业中由于低准入门槛、导航软件使用泛滥及抢单利益冲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完善网约车行业体系化与规范化管理,促进行业整体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8,(3):49-52
随着网约车代驾新型共享经济形式兴起,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关于网约车代驾引发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案件的不同判决和法律争议。针对以上情况,围绕涉案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确定、网约车代驾交通事故案件责任主体的确定以及涉案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划分等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2014年网约车进入中国市场,其灵活、及时以及能够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特点,使之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随着网约车数量不断增加,各种侵权事件也日益增多,然而在侵权责任承担主体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为了维护被侵权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网约车市场的健康发展,网约车侵权事件责任承担主体认定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交通部门于2016年7月正式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但由于网约平台与网约车驾驶员关系以及侵权事件的复杂性,导致网约车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的认定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7.
网约车的出现既提高了机动车的利用效率,也方便了乘客出行。然而,网约车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保险困境与法律法规的矛盾等亦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快立法工作的推进、建立网约车平台保险准入制度、规范网约车服务,从而促进网约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网约车市场准入制度的竞争政策窘境入手,分析了竞争制度在新型经济形态市场准入制度中的应用,并针对平台的合并和调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技术手段为依托、提高拼车率与加快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的融合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我国网约车发展的现状和既有观点,进而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经营定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即网约车平台公司不仅仅提供交通信息,不是中间人或者居间人,也不是承揽人,而是运输服务合同的承运人,是运输服务合同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约车的出现和普遍推广使得城市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随着人们使用网约车频率的升高,网约车市场也出现了众多安全问题。如何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正确处理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的关系、有效规范和监管网约车市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出租车行业改革和规范网约车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一种"双维度"的网约车运行特征大数据评估方法.以深圳为例,融合网约车车牌数据、车牌识别数据、出租车(含网约车)营运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及出租车出行特征SP调查结果来评估网约车整体运行特征.结果表明,当前深圳网约车构成可分为专职网约车、非活跃网约车和兼职网约车三类,分别占总规模比例为4%,55%和41%.在网约车时空运行特征方面,专职网约车具有接近传统巡游出租车的营运特征;非活跃网约车和兼职网约车的运营与早晚高峰时段的通勤需求相吻合,但兼职网约车在晚上运营时间更长.由于网约车叫车方便和价格优惠,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约车对传统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的替代效应显而易见.在网约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本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客观认识网约车行业发展规律和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约车与共享经济相伴而生,其高效、快捷、即刻的商业化模式弥补了传统巡游车轨交不均衡、供求错配的短板,同时也孳生出网约车市场规制力度判断问题。基于此,规范分析网约车市场规制,厘清规制者的决策依据。研究发现,网约车作为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外部性,其中正外部性体现在网约车的引入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市场供需结构、改善就业市场环境等,负外部性表现于网约车的兴起加重了地区路况和环境"负担",这些潜在因素恰是影响规制力度强度的重要因素,从而表现为各地网约车规制力度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约工群体诞生并逐渐壮大,传统的用工模式也由“企业—员工”转变为“平台—个人”,这一转变造成了网约工的劳动关系难以认定、劳动权益难以保障的结果。工伤保险是最早的社会保险,但由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和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的复杂性,要把网约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困难重重。要想保障网约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就要扩大劳动关系认定范围,突破现有工伤保险制度外延,建立网约工工伤保险社会基金,促进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境况下,网约车行业成为了重要交通出行方式的组成部分。为避免网约车行业的社会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网约车管制政策。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网约车市场涌现出大量的问题,如何规范治理网约车行业成为地方政府的新难题。哈尔滨市政府监管网约车行业也存在相应问题,运用政府监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分析管理体系,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建立对网约车行业规范化治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2021年全国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收入比重约为21.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然而,外卖餐饮业务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网约配送员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被扭曲,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当网约配送员发生交通事故时,其所属的劳动关系无法得到确认,相应工伤保障也无法到位,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现今学者大多从制度设计层面、法理层面针对网约配送员职业伤害保障展开研究,而没有特别关注平台的托生体——互联网经济给这一群体职业伤害保障带来的影响。以互联网经济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个人"模式得以迅猛发展。网络用工形式在促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伴随劳动纠纷的频繁发生,如何对平台与网约工二者之间关系进行认定及对网约工群体进行权益保障是需慎重考量的问题。为平衡"劳务提供者与平台"间及"公共利益与行业长远发展"间的利益关系,可以域外经验为参照,在考量本土环境后采取构建中间类型主体的稳妥之策,对不同群体的网络用工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求差异中的协调发展。同时,以短期协调为目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新工会工作形式,以达相同之功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商交易中商家与电商平台之间的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商务Petri网理论。把Petri网与博弈论相结合,建立商务Petri网模型,分析商务Petri网模型中商家经营策略与电商平台不同监管措施之间的博弈关系,使用偏最小二乘法计算商家不同经营模式和电商平台监管模式下的信誉值。实验数据表明,电商平台监管和商家诚信经营时CR在2.5以上,EPC在95%以上|电商平台监管和商家欺诈经营时CR由0.2到0.02再到1.95,EPC从0.2降到0.01最后达到0.8。经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商家选择诚信经营的效益永远大于欺诈经营效益,电商平台监管力度始终不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推进,我国数字经济成绩斐然。其中,以移动网络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共享经济异军突起,网约车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目前针对出租汽车的“二元”立法体例在规制网约车过程中尚存有不足。其具体表现为:不能适应网约车、巡游车趋同发展现实,法律适用受到“二元”规制阻隔等问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网约车法律规制的静态文本现状、动态的规则适用,从“二元”规制的区分标准、法律规制主体设计方面探究了“二元”立法体例的局限,进而提出了从框架设计、增加营运管理责任条款、弱化地方区域性约束条款等方面构建“一元”立法体例,以期实现良法善治,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网约车的市场环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约车平台两大巨头滴滴出行公司与Uber公司合并案引发社会上是否构成垄断相关市场、限制市场竞争争议,商务部采取了不同以往对于合并方涉及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并购案的态度也使得此次合并案成为反垄断法实践过程中一个指标性案例。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等法律条文,从滴滴出行公司与Uber公司合并案角度入手,探析"经营者集中"在反垄断法机制下规制边界。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不同路面宽度条件下司机的驾驶行为和主观负荷。实验模拟了三种路面宽度的驾驶条件,考察了司机在行车中的心率、瞳孔直径、主观驾驶负荷、驾驶速度、蹭车以及撞车次数。结果发现,在较窄路况下行驶,司机的心率和主观驾驶负荷较高,瞳孔较大,驾驶速度较慢,蹭车和撞车次数较多。从路况角度,对提升驾驶安全和降低司机负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