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通过次氯酸光照分解反应机理的探讨.实验现象的分析,对传统教科书上关于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的说法提出质疑,并认为次氯酸光照分解的产物是H2O2和Cl2  相似文献   

2.
光照氯水使次氯酸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是耗时比较长的实验之一,研究发现短波紫外线(UVC)、强光照射和氯水中氧饱和度是直接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内置UVC光源、石英材质仪器和专用紫外线反光材料等措施能提高次氯酸分解速率;避光陈化和预光照是提高氯水氧饱和度的手段。综合这些因素设计的光照氯水实验装置,能在光照5~8分钟内收集到足够气体用于检验。  相似文献   

3.
新编六年制中学高一化学课本(以下简称新编本)增加了几个化学实验,为了使这些实验现象明显,效果显著,容易成功,本文对这些化学实验的成败关键,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一、氯水被分解的实验新编本28页〔实验2-5〕氯水被分解的实验,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是: 1、要用新制的浓氯水如果用放置已久的氯水做这个实验,就很难看到有气泡逸出,因为其中的次氯酸已受光照而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为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使用着所谓“新生态”原子的概念。例如:解释氯气的漂白作用时,认为氯气跟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出新生态原子氧:  相似文献   

5.
1 改进目的次氯酸的分解是演示实验,按照书本所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时间较长,我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强了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1 改进目的次氯酸的分解是演示实验,按照书本所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时间较长,我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强了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鱼浮灵"作为探究对象,利用溶解氧传感器和pH传感器对"鱼浮灵"增氧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发现,"鱼浮灵"中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碱性条件能促进H2O2的分解,从而达到缓解水体缺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照长度、pH值、渗透势、盐浓度等各种生态因子对春飞蓬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L/24D,8L/16D,12L/12D和16L/8D等四个光照长度条件下,春飞蓬种子的萌发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pH6到pH8的环境中春飞蓬种子的萌发率均超过O.30,在pH7时萌发率最高,达0.51±0.05;在pH4和pH5、的酸性环境和pH9和pH10的碱性环境中,春飞蓬种子均不能萌发.种子对渗透势浓度的变化敏感,在-0.05Mpa及更低的渗透势浓度下,春飞蓬种子的萌发率比对照(0Mpa)显著降低.春飞蓬种子能在适度的盐浓度(0.05mol/L到0.10mol/L)条件下萌发,在NaCl浓度为0.15mol/L及以上时几乎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9.
就习题和教学中存在的次氯酸的氧化作用问题,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拓展研究.探究了氯水中的次氯酸分别与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的反应,说明了氯水中氯气与次氯酸比例的不确定性问题.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次氯酸在定量测定中与氯水中的Cl2所具有的等物质的量的氧化作用,在定量测定中不应该忽略次氯酸的作用.并由此提出了有关次氯酸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实验室合成的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酸性红染料,重点考察了Fe3+的掺杂量、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添加量、酸性红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掺杂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5 g/L、pH为2.0、质量浓度为40 mg/L的酸性红100 mL,用白炽灯光照降解酸性红30 min,酸性红降解率可达98.45%.  相似文献   

11.
氯水光照分解实验的改进山东淄博师专许绍彭,高青县教研室(256300)杜崇水氯水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常用试剂.在实验室制取饱和氯水,并进行氯水的光照分解实验,既浪费时间和药品,且易污染空气,也不便于验证氯气的溶解性和氯水光照分解的产物.为此,我们设计了快...  相似文献   

12.
1问题提出在高三复习资料中有一道练习题: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A.氯气B.次氯酸C.次氯酸根D.氯化氢讨论时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一: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中都含有次氯酸,次氯酸、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中都含有次氯酸根,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相似文献   

13.
以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乙酰丙酮为配体剂,无水乙醇为溶剂,氨水为添加剂,制备了乙酰丙酮锌络合物前驱体溶液。以掺氟氧化锡导电玻璃为基底,将前驱体溶液旋涂到基底,在干燥的氮气气氛中,经波长为172 nm的真空紫外光照射5分钟后,可以对前驱体薄膜中的金属有机前躯体进行光化学分解,形成氧化锌薄膜。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对薄膜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配体在真空紫外光光照5分钟内迅速分解和缩聚,生成无针孔、高致密的ZnO薄膜。  相似文献   

14.
固体电解质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高能电池、电化学传感器、化学反应器和气体分离装置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价离子传导电解质上,若能获得高价离子传导固体电解质,应用前景会更加广泛。因此,文章针对三价阳离子传导固体电解质,特别是铝离子导体的制备、导电性能和在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使用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仪器,测定了温度、c(Cl-)、c(H+)等的改变对于氯水中pH、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表征了氯水中平衡的存在.对氯水加热过程中pH和c(Cl-)同时减小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体系中HClO2和HClO3的生成是导致氯离子和pH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次氯酸是一种重要的含氧酸,有关次氯酸的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点、热点,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结构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易得电子使之降低.其电子式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加浓溴水,溶液导电率增大这一现象,就断定反应类型是取代而不是加成,缺乏严密性.改进的方法是增加定量测定导电率数据这一步骤.根据反应后混合液导电率数值远大于反应前浓溴水的导电率,可排除浓溴水中离子浓度大于苯酚稀溶液这一因素对导电率变化的干扰,由此确认该反应是离子数目增多的反应,进而推断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这在逻辑上才是严密的.由于反应的复杂性,这种实验方法不宜随意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光照、姿态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PCA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利用Contourlet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析,得到低频子带图像和高频子带图像,然后对分解后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图像进行PC A分析,最后将提取出的低频特征以及高频统计特征组合成特征向量进行人脸识别。在orl人脸数据库和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与PCA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光照、姿态变化影响,提升人脸识别率。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代表,在应用生物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把生物材料固定到传感器的表面.传统的固定方式会影响生物技术的效能,使传感器无法感应到生物材料的化学构成.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需要制备功能导电新材料.本文将具体探讨功能导电新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一维经验模式分解与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算法。首先将人脸图像分别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一维经验模式分解,分解层数为一层,分解完成后将两张图像相加。重构后的人脸图像用梯度脸对其高频成分进行增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处理,采用基于余弦距离的k近邻进行分类判别。在Yale B正面人脸库中的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参数,利用算法能有效减少人脸光照的影响,对不同角度的光照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