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比意识形态的生命更久远。我们似乎需要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然它是近代中西文化精华相融合的思想成果,那么它在中国的传播也需要与中国文化有新一轮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凡是两者结合的适当,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一旦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尚需时日,但是,只要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精华、中华民族智慧的新结合,这一目标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2.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多元化的边缘意识形态和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整合是文化现代化的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它必将经历一个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扬弃与整合过程中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不断扬弃与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意念图案与社会意识的结合,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的两种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需要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自愿的接受,并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为此,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不仅具有(非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意义,而且具有认识论功能。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一切形而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不是直接结合,而是实践本体论意义上的辩证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的取舍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重要中介。从实践本体论意义上反思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真实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根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只讲批判不讲继承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去思想基础;但继承也只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只讲继承不讲批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儒家化。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毛泽东接受、研究、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渊源;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为毛泽东思想提供了载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意念图案与社会意识的结合,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的两种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需要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自愿的接受,并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为此,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源自<管子>.古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现时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强调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主人,人民利益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把它确定为科学发展观和执政治国的核心理念,这是党立足当代现实和实践,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具有较强的文化导向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和主体塑造功能,从其根本属性上,具有文化导向功能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具有文化整合功能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形式;而具有主体塑造功能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注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提炼和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本身就是在坚持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过程中创生的强大意识形态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化思想引领,构筑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完成历史合题,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天下大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变迁既和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连,也紧紧依托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的发展,会引导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沿着一条既定的道路前行。最典型的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扎根中国后,从隐而显,由边缘向中心,逐步演化成为当代中国的主导话语。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更加紧密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构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哲学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自身文化的新觉醒,关键是抓住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性和异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在批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向新的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学界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传统教科书的影响,一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立即就会浮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表述。对究竟什么是相结合、怎么实现相结合、在怎样的层面上结合等问题却少有探索。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合",内蕴非常丰富。从"结合"的层面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与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某段时空下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也可以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飞跃。十六大召开后中国又一次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的高潮。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表现。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由于中国自己本身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它的基础,是在自己内部有着根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实践主题。相应的会有不同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出现。本文就此浅显考察三大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欧洲的理论成果,传入中国竞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也就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有着美好构想的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二者真的能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文章就试图做这个工作,以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应以近代中国具体历史语境为基础、以更加宽广的视阈辩证认识.民粹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它是一部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的桥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资源.民粹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幽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需要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认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更展现出了超越以往的价值。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解决它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挥统领作用。探索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就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这两个基本要素的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实际的结合更是其历史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实际的结合过程中,表现出了两种基本样式:其一,强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二,强调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中国现实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点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四点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就是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给予中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要倡导党的领导集体中的成员独立撰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点不仅仅是理论的特色化、中国化,而且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际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既包含的积极成果和合理内容又具有糟粕性的东西我们应该"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探讨两者"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克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发生某些扭曲和变形,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