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后来,两个孩子上了中学,他们依然是好朋友。一次,沿着冰封的湖畔散步,那个叫图德的孩子突然说:"还记得咱们从家里偷东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12):40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相似文献   

3.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拿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后来,他们沿着冰封的湖畔散步,那个叫图德的孩子突然指着湖面问:"看见那些冰了吗?为什么不把这些冰收集起来,运到炎热的加勒比海的一些港口去销售呢?"  相似文献   

4.
记得孩子两岁七个月时,我们带他外出旅游。同车正巧有两个外国人,孩子很好奇,说:“妈妈,你看,外国人!”我说:“你要愿意的话,可以去和他们谈谈。”“我说什么呀?”孩子显然很愿意尝试一下。当时他正好刚学会了几句英语,我启发他可以说“你好”。孩子大胆走过去,对那两个外国人讲“How doyou do”,两个外国人对这个有勇气的小男孩很感兴趣。孩子还送给他们每人一只香蕉。两个外国朋友很高兴,找出了一只不干胶的塑料小牛贴片送给孩子。刚好他属牛,那只小牛的眼睛还会动,孩子用英语说了声“谢谢”,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5.
父亲和孩子来到一堵墙跟前.父亲对孩子说:“给你10米的助跑,你敢不敢跳过去?”孩子用眼睛瞟了瞟那堵墙.回答说:“这么矮的一堵墙.没有一点问题。”于是孩子一跃而过。可他没有想到.墙那边是一条沟,他重重地摔在了沟里。孩子从沟里爬起来,愤愤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过来一会儿.他们又顺着墙往前走了一段,父亲忽然停住,又对孩子说:“孩子.给你10米助跑.你敢不敢再跳过去?”孩子连忙说:“不行啊.我已经受伤了.脚还疼呢.再摔一下我哪里受得了。”  相似文献   

6.
星星点灯     
《小火炬》2002,(10)
多年前,一个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替别人放羊过活。一天,他们放牧路过一个山坡时,一群大雁从他们头顶飞过。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去哪儿?”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儿度过冬天。”听了父亲的话,两个孩子羡慕地望着远去的大雁,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牧羊人想了想,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两个孩子立刻试了试,却并没有飞起来。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舞动了起来,当然,他也没有飞起来。面对孩子们怀疑的眼光,这位父亲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7.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8.
现在,社会时兴这句话:“要活得潇洒,洒脱。”我的两个孩子还不时地“提醒”他们的双亲:“你们这一代人啊,干吗活得这么累?洒脱一点好不好?”  相似文献   

9.
顾美娟 《教书育人》2008,(11):70-71
大家还记得这个场景吗?“奥运女孩”林妙可说金牌的感觉像巧克力,王小丫由衷感慨“真是个孩子”。王小丫的内心独自可能是:原指望你说点高境界、好发挥的吧,可你却说成了食物。这个场景真的让人很开心,同时也让我很受启发。看着那一脸的欣喜、羡慕、向往,如果我是王小丫我也许会说:真好,以后你也会拥有这样的巧克力!作为家长或老师,强化这种“好感觉”会促成孩子相关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学生》2009,(10):18-18
同学们.先讲一个“小孩租房”的故事给你们听:夫妻两个带一个5岁的孩子去租房子.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聪明的孩子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听了哈哈大笑,就把房子租给他们了.孩子考虑的焦点是从父母带孩子转向孩子带父母,即通过逆向思维跨越了“正常”思路不能解决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麦结柳 《广东教育》2009,(11):61-62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他们中能记得这一点的为数不多。而且,他们还指着我们的脸:怎么这么笨!最恨就是大人骂我们笨,这些大人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吗?我愿我的爸爸妈妈永远是童真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与父母们的接触中,最让我苦恼的是那样一些父母:他们会对我说“你说的方法我照着做了,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他们会给我介绍一大堆专家们开出的治理孩子某个行为问题的药方,并总结说经过他们的试验,那些方法对自己的孩子统统不起作用。最后他们会一脸焦急、一脸恳切地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学 《生活教育》2014,(21):31-32
正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一个观点,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作为已经工作了近二十年的一线教师,我深深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孩子,我们不仅要促进孩子的智慧成长,更要帮助他们心灵的成长,正是心灵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从而也成就他们更加健康,坚强的生命。今天的孩子从智力发育看没有任何问题,却因目  相似文献   

14.
关耳 《教育艺术》2004,(10):42-43
记得文学大师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开发,等待着我们去点燃他们创造世界的希望之灯。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曾经看见过这样一段材料: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奶奶家,是一个调皮、淘气、不听话的孩子,一点也不招人喜欢;而在姥姥家却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招人喜爱的好孩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家庭表现得却有天壤之别呢?原来,奶奶爱唠叨,抓住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就唠叨个没完,一见到孩子首先说:“淘气包来了。”接着便是:“你就没个老实时候,你怎么不听话,你这孩子真不喜欢人。”时间一长,这孩子便有了奶奶口中所有的缺点。而孩子到了姥姥家,姥姥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一开始便说:“我的乖孙子来了。我这孙子真没说的,讲礼貌…  相似文献   

16.
张丽春 《早期教育》2001,(10):17-17
鼠爸爸和鼠妈妈要进城采购过冬的食物,他们对三个孩子说:“你们想要什么礼物呢?”  相似文献   

17.
记得还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丈夫的姥姥就不止一次非常认真地指着她的外重孙子对我说:“她妈呀,你可是好命的,这孩子真勤谨,长大了准是把好手!”儿子如今16岁了,尽管我还没有深切体会到我的“命”如何“好”,但可以说,在现在的孩子中,儿子不算懒。而且我确信,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在我们家,儿子做家务有几个著名的“典故”,只要谁什么时候提起来,总会引起全家人一阵哄笑,也每每使我回味那些“妈妈感悟”。“不起沫儿……”不知从哪年开始,少说也有10来年了吧,我们家洗碗开始用“洁法灵”了。本来,晚饭后洗碗就是儿子的“专利…  相似文献   

18.
谭柳青 《湖南教育》2010,(11):48-48
5岁的林林问:"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说:"好难吃。"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让他吃带苦味的中药水,孩子说:"好苦,我不要吃了。"妈妈说:"不行!你得喝,要不然你就得接着感冒继续咳嗽。”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带孩子去乡下住了几天,“吃不好、没有玩具玩、没有画书看”,一轮“苦”下来,孩子懂事多了。  相似文献   

19.
她,是我隔壁家的孩子。一张喜剧化的脸上嵌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还有一口因吃糖而坏掉的牙齿。每每在门口见到我,就高声喊:“飒紫姐姐好!”把“姐姐”两字拖得老长,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其实我就比她大那么一点。我笑着说:“小玫妹妹好不好?”她立即睁大眼睛,骄傲地嚷道:“姐姐认为还有谁比我更快活?”我笑弯了腰,她立即将我手中的巧克力“嗖”地抢了去,“嘻嘻”笑着跑远了。  相似文献   

20.
电视台组织“孩子教育大家谈”市民论坛。主持人说,大家可以先谈谈自己的困惑。于是,学生、家长、教师,困惑纷呈。美国人戴博先生是特邀嘉宾,他说,我的两个孩子还小,我现在没有困惑,只有快乐,因为我爱他们。 我想,戴博先生的只有快乐没有困惑,并不是说孩子小困惑还没有到来,也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